弟子规37|如何才是酷 2024-06-17 16:01:34 今天讲两句:“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奸诈滑头、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那些无赖的粗俗的语言以及讲话方式,都要避免,不去沾染;如果发现自己有了这种行为,就要下定决心切实戒除掉。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讲话。最近网络的一些词语用语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例如“我靠”、“TMD”、“我太难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白领算个屁,养猪才洋气”、“屌丝”、“好屌”等等。我观察一些年轻人,好像不把这些话语作为口头禅就好像落伍了,不能跟上潮流了,而且有时候他们认为,这些话从自己口里蹦出才叫“酷”。我尤其不能接受“好屌”这类话,特别是从一些外表斯文的女孩子嘴里说出。面对这些“粗鲁”的语言,我只能说,对于什么是叫潮流、如何才是酷的问题,年轻人还没有搞清楚。另一个问题是行为。受一些所谓潮流的影响,有些年轻人喜欢纹身、染发,或者喜欢把衣服搞几个洞,喜欢带耳钉、鼻钉等,他们认为这样就是个性。其实这些所谓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会把一个人引到深渊。每个人都是时代环境的产物。20多年前我刚读初一的时候,正属于青春叛逆期。那时候流行穿喇叭裤,青少年都认为把上衣的衣角绑起来才是酷。上初二那年,我的父母出去打工,大哥大姐也辍学去打工,家里留下我和爷爷一起生活。由于没人管,很快我就喜欢上扮酷,每天穿着喇叭裤和长长的上衣,手里拿着一根水管,用报纸包着,整天在村里和镇上晃荡。也是那个时间,我学会了抽烟、逃课、打架等,后来被学校处分。就算是在大庭广众下被批评,我也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被公开批评才觉得自己够酷!今天回想起来,如果当年我按照当时流行的方式一直“酷”下去的话,今天不知道会在哪里继续“酷”了。因为当年和我一起“酷”的同学,有一些进了监狱,有些早早出去打工,也有一些同学到今天依然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很多青少年还不知道:酷是什么?如何才是酷? 认为“酷”在于外表是肤浅的,认为“酷”在行为(当然是指正面的行为)是可行的,认为“酷”在心灵的成长、“酷”在积德行善,才是真实和长远的。其实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能够为之付出持久的努力,促使自己不断往自己向外的生活方式和理想靠近,这才是“非常酷”的行为。因为一个人越早能够树立自己的理想,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为之努力,这一定才是够“酷”的人。台湾的蔡志忠在接受鲁豫的一次采访中讲到他四岁半的时候,就找到了他的人生之路,也就是绘画。9岁时,他已经读了500~1000本书,初中二年级他向台北出版社投稿,并且开始离家到台北签约当漫画家。蔡志忠认为,能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来世间这辈子,不是要拿时间去换人民币,而是要用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其他事情都不值得。蔡志忠建议年轻人要及早选择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然后努力做到极致,无论做什么,没有不成功的。做汤包、做漫画家、做工程师,都是一样的。 当然世界上只有一个蔡志忠,但也只有一个“我”,蔡志忠是搞漫画的,“我”不需要也去搞漫画,但每一个“我”都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认为经过认真审视的生活,就要努力去实现它,这就是酷。 赞 (0) 相关推荐 【蔡志忠】1.人生那把刷子是如何练成的 展开 大家有中年危机意识也很好啊 专栏:人生与成长 大家有中年危机意识也很好啊 文图/高英 一 中年危机,本是心理学名词,可以顾名思义,指的是中年人在家庭.事业.情感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危机. 现在网络上经常聊中年危机的话题,还流行调侃中 ... 《中国人的家训—弟子规》第37集:丧三年 常悲咽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传承中华文化★净化社会心灵 德行天下爱满人间 我们共勉一起永远铭记: 我是善德使者 开启善德能量 用心感动生命 弘正道启善德做榜样 传承中华文化,净化社会心灵 用心将传统文化教育传 ... 焦爱民丨详说弟子规之十四: 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步行时要从从容容,站立时要端端正正.施礼作揖时,前身要弯下去,呈现深圆 ... 《弟子规》图文详解 全文注音 有声读诵 视频易解 梅语文教育/阅读/朗诵/写作 <弟子规>由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 ... 楷书字帖《弟子规》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微信号:shufaf 公众号:楷书行书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 【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前身“训蒙文” 点击绿色按钮⊙聆听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训蒙文和<三字经>类似, ... 古人究竟是怎么读书的?像《弟子规》这类书籍,很少有人会看 很多人小时候都不喜欢上学,认为学校只会限制自己的行动,一点都不好玩.殊不知,相比于古人,我们现代人的读书环境已经好太多了. 古代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读书,因为,男孩子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很多父母会选择让 ... 国学微语《弟子规》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国学微语 弟子规 原文 解释 戴帽子一定要端正,穿衣服纽扣一定要扣好,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这一段主要讲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中国古人的服饰除了注重遮体和美观外,还特别注重健康和卫生, ... 王羲之行书集字《弟子规》,不得不服! <弟子规>中说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理表现 写字的人是以线条 来表达抒发情感心绪的 所以,写字先正心 当书家"模范"王羲之 "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