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心法》的认识
清朝著名学者黄百家的《内功心法》,是内家拳训练法则,它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内家拳的训练要领。内家拳并非狭义上的一种拳术,而是泛指所有追求整体劲力的拳术。其发力是从人体内的腰脊开始,而不像外家拳打的是局部劲力,发力是从人体四肢开始的。黄百家在《内功心法》中写道:“不丁也不八,平视头略拔。腰要如束带,肩要卷紧压。二肘顾二肋,二股跨其夹。三尖要相照,劲力内心发。神清意自得,绳墨传无差。”下面结合本人习武认识解义。
“不丁也不 八”,指的步子的要领。步子既不是丁字步,也不是八字步,而是介于丁字步和八字步之间,称为“丁八步”。“丁八步”的具体站法为前足基本直顺(不绝对),后足呈45°斜位,前后足相距约一肩,左右相距约一足宽。二腿都要弯屈呈钝角,不可伸直。丁八步是经实战逐步完善的一种优秀步法,而弓步、马步、仆步、歇步、丁步、虚步在实战中逐渐被淘汰,因其无多少实战价值。
“平视头略拔”,指的是头的要领。头要挺拔,所谓“虚领顶劲”,但头拔不可过分,否则头颈僵硬,因此为“头略拔”。视线水平观敌,头直目正,不可左顾右盼,仰视俯视。
“腰要如束带”,指的是腰部要领,这里采用形象的比喻,腰如同束扎了一条宽边布带,由后向前束捆裹抱,使腰部阳面肌得到有效的锻炼,并和下肢连结成一个整体。
“肩要卷紧压”,指的是肩部要领。肩要卷起来,由外向里卷,而且要卷紧。在卷紧肩部时,最易产生“耸肩”,为了克服耸肩的毛病,所以要特别强调“压” 字。肩部的要领相对比较困难些,一般来说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掌握。有不少人在站桩时尚能将肩卷起压下,可一旦试力发力就不由得耸起了双肩。双肩一耸,必然使横隔膜发紧,而横隔膜一紧,全体皆非也。
“二肘顾二肋”,二肘要顾着左右两肋,对二肘进行有效的防护。不可“散”开肩架来胡抡乱 打,街头打架往往是抡起胳膊来打,是典型的“散打”。为了做到“二肘顾二肋”,可设想腋下夹一小球,肘向两边横撑开来。切不可将“二肘顾二肋”理解为二肘 贴住二肋,或腋下夹的球过小,这样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犯“肩架瘪了”的毛病,必然被动挨打,很难有效地进行反击。传统武术一般双手较低置于胸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搏击的快节奏打法,故王芗斋将双手提高,这是“二肘顾二肋”的发展提高升华。
“二股跨其夹”,股,即大腿股骨,二大腿股骨要相 争相合,相争表现为“跨”,有拉开的感觉,“开胯争裆”。还要“夹”,裆要圆,一般有夹球的意念,所以说二股的要领是既“跨”又“夹”,跨中有夹,夹中有 跨,不可有任何偏向,一味“跨”,形成开裆散式的病态,一味“夹”,形成尖裆的毛病。不可不知,一般人很容易犯片面之病。
“三尖要相照” 中的“三尖”指的是前手尖,鼻尖、前足尖。这“三尖”要相互照应,上下一条线,不可左右偏离。如果“三尖”不相照,必然使肩架散乱,而“内家拳”的本质特点就是“整”。“散”是“整”的大敌。肩架“散”,必然是四肢局部之动,是“散”打之动。所以,作为内家拳修炼者,要把“三尖相照”牢记于心,时时注意。
“劲由内心发”。是讲心意的主导作用,以形为基础,以意为统帅。发劲时,要先由心意发动,然后才是骨骼肌肉的爆发运动。如果心意没发动或没充分发动,就随手一击随足一踢,力量必然有限,一般人正是如此。有些人在恐惧、慌乱中面对攻击者本能地反抗,拳打脚踢,正是缺乏这种“劲由内心发”的意识刺激。能否“ 劲由内心发”,是能否“意与力合”的重要标志。
“神清意自得”,讲的是无论平时训练还是实战搏击,精神一定要清醒,神清气爽,不可萎靡不振,无精打采。不仅要掌握外形,更重要的要掌握内在神韵。精神自然开放,得心应手。
“绳墨传无差”。是说以上所谈要领、标准,要严格做到,丝毫不差,如木匠用墨线一样,不差分毫。师傅传授内家拳给弟子,要按规矩,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师傅要按规矩传授,弟子要规规矩矩地学习。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内家拳基本上已没有其真髓,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方面的东西更是远了。只有按“绳墨 传无差”的要求,才能保持内家拳学本来的风貌。(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