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如泉教授:脑氧饱和度监测:基础与临床应用
脑氧饱和度反映脑氧供和氧需之间的平衡。脑组织新陈代谢率较高,对缺氧环境比较敏感,短暂缺氧即可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重要的神经外科手术、大血管手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心脏骤停后的心脑肺复苏治疗中,脑保护均非常重要。今日与大家分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主任韩如泉教授在“天津市医学会2019麻醉学术年会”上作的报告《脑氧饱和度监测:基础与临床应用》。
生理学基础
成人大脑一般在1500 g上下,占全身重量不足2%。但其血流量却占到心输出量的15%~20%,能量的消耗占到全身20%。大脑是一个高耗能的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流不间断地供应能量的基础-葡萄糖。也就是说如果大脑因各种各样的全身因素造成血流量的减少,就会带来脑功能的改变。
脑的血液供应
额部血流供应主要来源于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因此我们在做脑氧监测时电极所处位置重点是大脑中动脉的血流供应。
解剖结果告诉我们,生理的WILLLIS环完整的或是完美的只是一部分,仍然有一部分缺少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甚至一部分缺少单侧颈动脉,包括病理性的单侧颈动脉闭塞带来的血液供应减少会更多。
脑血流量调节
神经调节→以变应变(supply>demand)
压力调节→不变应变(pressure≠flow)
血管反应性→变是永恒(eternal&live)
临床中如果出现脑血流量减少可能不会表现出某种现象,只有不断下降,到一定界限值才会表现出一些临床症状。进一步下降影响到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就会出现缺血的变化。
床旁脑功能监测
物理学基础
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物理基础:光的传播与散射
NIRS波波长长,穿透力好,不易被吸收,反射量大。
通过Beer-Lambert定律,氧合和脱氧(还原)血红蛋白的相对浓度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得,氧合和脱氧(还原)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能够间接反映脑区的功能活动。
脑氧饱和度测量的是小于0.1 mm的微血管内部的氧合血红蛋白占总体血红蛋白的比例,为70%静脉氧+30%动脉氧,不同设备的比值不同。
有效性研究
指标在临床应用时需要考虑到其精度与准度,我们希望出现的指标同时具备高精度与高准度的特点,但实际上脑氧饱和度指标在临床上推广前需要经过设备的验证。
脑氧、脉搏氧与颈静脉球部的氧饱和度变化基本上同步。
rsO2:验证性研究
到现在为止,rSO2正常值范围意义并不大,我们更应该关注数值在特定病人身上纵向的动态变化过程。了解其基础值与在手术过程中动态监测的下降程度,这比正常值范围更加重要。
影响临床判定的因素
物理因素:
传感器位置
与BIS不同,传感器的电极一定要躲开额窦,额窦位于眉弓缘以上0.44~3.88 cm处,在贴敷电极时需要避开此位置。
最佳传感器位置图
外部因素会干扰传感器读数,不同的设备表现出的差值不同。
化学因素
术中出现低血压所使用的血管收缩药,临床上使用血管收缩药会直接影响到脑氧饱和度的读数。
临床应用价值
脑缺血风险
脑氧饱和度影响因素
脑氧监测临床应用
老年人手术、儿童心脏外科手术、心脏外科手术、预后效果评价、心肺复苏
围术期脑氧监测与术后谵妄:前瞻队列研究
总结
通过Beer-Lambert定,测定氧合、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能够间接反映脑区的功能活动。
脑氧饱和度监测仪作为监测手段存在局限性
缺少真正无创测量脑氧饱和度方法,不能验证rSO2准确性
传感器在前额的位置影响脑氧饱和度基础值的测量
不能发现前循环或后循环大部分区域的低灌注情况
亟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主任 韩如泉教授
围术期医学论坛(zhwsyx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