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家风·《金刚经》篇】如走出原生家庭伤害(之三)?(第52篇·总第2813篇)

作者:张建云

《金刚经》里的家风智慧:第52天。
我的父母亲在年轻时有个特点:总觉得村里某人家比我家的日子强,就羡慕人家;还觉得村里某人家不如我家,就轻视人家。很多年以来我们哥仨都是在他们的抱怨下成长的。直到我将近40岁,有些所谓的“功成名就”,父亲能在电视新闻里找到我的身影、听到我的名字时心态才逐渐平和起来。但我觉得他们依然在比,比钱,比权,比名利。
细想起来,非但我的父母,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活在权钱名利当中,因为这些东西就是底层生活质量的保障。你有,就能活得舒服,受人尊敬;没有,就过得憋屈,甚至被人欺负。
小时候家里贫穷,因为盖房子的问题与邻居纷争。但邻居家庭条件好一些,可以请村干部喝酒,于是村干部就限制我家、偏向邻居。
现在想起来,邻居与村干部确实过分,但我的父母也缺乏自强和应对邻里的智慧,在被邻居气焰打压、村干部威胁的情境下,母亲将矛头向内,不是语重心长,而是声色厉俱地要求我们哥仨一定要争气,一定要争气!
而她老人家认为的争气就是钱权名利,印象里几乎没有给过我们责任、担当、厚道、正义的教育,因为他们太需要孩子出人头地一雪前耻了。
因为父母这种提早写入的家风源代码,让我在日后的很多年里虚浮、虚荣和虚伪,日子过得一段时间里风光无限,一段时间里跌落谷底,身体、心理和情绪受到很大的创伤。直到多年以后读了国学经典,进入反省慎独,步入家风研习,才一点一点、一丝一丝地把习惯里的劣迹斑斑清除干净。
我有两个庆幸,一是没有进入体制内做公务员,凭我的机敏和才华做个像模样的干部很有可能,但我一定活成被金钱和情色所俘的贪官;再是读了国学经典,让我重新找回自己、擦亮良知、珍惜家人、关爱社会。
我的家风经历实则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是我读书多些、思考多些能从父母的家风覆盖中或者叫家风泥潭里走出来,可多数人并不知道父母有问题,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愚孝盛行,孩子就更麻醉在父母的误导中。与父母一起错,夫妻带着孩子接着错,所交的朋友同样一路货色——错上加错。
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关键:发现父母错误,发现夫妻缺陷。而后进行深切、持久、一刻不停地改正。不是改正别人,而是改正自己。具体方法是:发现父母错误改正自己,发现丈夫(妻子)错误改正自己,发现孩子错误改正自己,甚至发现朋友错误改正自己。这道理很简单,因为父母错了自己就错了,而后选择伴侣、教育孩子、交朋好友自然就都错了。
佛家谈“我见”的概念,即一个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是一个很麻烦的认知,人只要不去反省,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人基本就是错的。对于这种现象几乎可以找出一百个词来描述:一孔之见、井底之蛙、目光如豆、牖中窥日、鼠目寸光、管中窥豹、夏虫语冰、孤陋寡闻、盲人摸象、一知半解......
“我见”之后就是“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见,是我的认知;人见,是你的认知;众生见,是所有人,包括猫猫狗狗、树木花草的认知;寿者见,是此生、这辈子的认知。此“我人四见”的开端是“我见”。我错了,天地所有、世界大千、家国社会、孩子夫妻、学习事业也就都错了。
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佛的意思是,假若有人说我讲的课特别对或者特别不对,你认为怎么样,他能了解我的思想吗?
须菩提回答: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这就奇怪了,你讲完课,学生说好说不好都是没了解老师,为什么呢?
须菩提说: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如此回答就有些明了了:这人回答课程好或不好都是他的认知,你认为好别人可能认为不好,你认为不好别人可能认为好,你今天认为好明天就有可能认为不好,你今天认为不好明天也有可能认为好。
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获得大智慧的关键节点:抛弃认知,回归本我。
什么是本我?
此刻用到六祖慧能的偈子便能理解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修行悟道者眼里,智慧没有什么对错,只要说谁对了或谁错了、谁好了谁坏了就是还没得到真知。智慧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不可说的,所以六祖慧能说不是数,也不是台,因为根本就没有智慧这么个东西,你的评价何处依附?
如果没有智慧这么个东西,那我们现实生活里的智慧不是智慧吗?
这在佛家很好解释:那只是叫智慧的名字,也可以叫慧智,还可以叫小猫小狗,无非是个名字而已。
既然如此还为什么要起个智慧的名字呢?
那不过是为了平常人辨别而用,真正智慧者无需麻烦。热恋情侣之间一个眼神就能领会其中,母亲看孩子一个动作就知道他冷热,一个学生进入纯粹忘我的学习状态则所向披靡。佛家也为智慧起个名字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说法又升级了,是最高级智慧。最高级智慧就是一颗心,所以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颗心是个什么样子呢?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如,是真如。真如是无忧无虑、无思无念、无我无他、无黑无白、无是无非、无今无昨、无远无近的一种存在。像一块充满活力、坦荡无疑的土地,种下什么就收什么。
种什么呢?
种“是”。
是,是一粒种子,一粒健康、营养、充满生命能量的种子。在如的这片地里长出认知的芽叫如是知,开出看见的花叫如是见,成长的过程叫如是信解,最后诞生一颗果实叫法相。
但佛祖认为虽然是结出了法相的果,但并不认为它结出了果。因为那法相也是个现象,不过叫法相的名字而已。原文为: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家风亦然。家庭是一块地,孩子是一粒种。而这粒种子同样需要健康、营养、充满生命能量,但只有分数没有道德,缺乏志向,充其量是一颗营养不良的种子。这就需要家长精心选种、好好培育、辛苦耕耘了!
待这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从而福荫子孙,为家人遮风挡雨,成社会有用之才,便被所有人都忘记它曾经是一颗种子,甚至忘记它是一棵树,因为人们享受其中,清风吹来微笑致意,鸟儿在枝头鸣趣,更多欢笑在树下嬉戏,远方有牧童悠扬的牧笛!!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金刚经·第31品》: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作者简介

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