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芝堰水库库区下慈坞村
芝堰水库库区下慈坞村
下慈坞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以北14000米. 在芝堰水库内,村民委员会驻下慈坞得名。以林业为主,种植杉、桐、毛竹、茶叶。地属山区,区域面积5.89平方公里,耕地146亩,山地8689亩。辖下慈坞、十二曲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69户,589人。
下慈坞村民委员会驻地。村座落于慈峰山脚下,四面环山,故名下慈坞。
十二曲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面3500米。村座落于弯弯曲曲的山垅中,故名十二曲。
下慈坞吴氏,元初由淳安白云村迁来本址。
始祖吴党,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由湖州归安射村徙居淳安白云村。始迁祖吴宁,字逸如,宋德佑元年(1275年)由建德之新岭迁居慈峰(今兰溪下慈坞)。宗族堂名:余庆堂。
本支派排行字:恭敬逊让 富贵荣华 元亨利贞 永盛纯良 宣明圣德 裕起蕃昌 诗建礼乐 金玉珪璋 孝友和睦 恺悌慈祥 芝兰松柏 福寿康强 贻谋燕翼 积德余庆
十二曲周氏,1920年由江山县陈家坞尾迁来本址。
下慈坞村位于兰溪市与建德市交界处,芝堰水库上游,属兰溪城乡居民饮用水源保护区。
下慈坞行政村现有农户177户,在册人口580人,下辖下慈坞、尖坞山、十二曲3个自然村。人均耕地相对较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经商打工。目前80%的青壮年都长年外出,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是兰溪市的贫困村之一。
下慈坞村距兰溪市区35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非常不便,村民进出,靠芝堰水库每天三趟渡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保护好芝堰水库水源,兰溪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该村下山搬迁安置工程,安置小区选址定于交通便利的黄店镇毛堰村范围内,占地面积75.51亩。工程定为该市近几年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该市新农村建设综合改革示范区。
从芝堰到下慈坞,要翻过大坝坐30分钟的船,再步行约一个小时。如果船坏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绕行近50公里,从建德过去,但部分路很窄,而且有盘山公路、临水临崖,要“车手比较好”才行。
车子绕行建德新叶古村,从大慈岩山下而过,经寿昌古镇,沿着330国道,在一个叫湖岑畈的地方下国道,不久上了一条盘山公路。在这里开车,说“方向盘比轮子转得快”,只是夸张了一点点。在一个临近水库的急转弯,车里的人提醒“对面可能有车”,随即刹车,左边一辆农用拖拉机幸好也刹车及时,两车间距只有10厘米。
下了盘山公路,来到建德邓家村,村口有一条看起来像死胡同的路,竟然就是两县的跨境通道。小心翼翼地穿过这条胡同,就是一边没有栏杆一边是民宅、仅容一车通行的临溪村道。在一个最惊险的直角转弯处,那座泥房的直角看起来已经刮擦过不少车子。
芝堰水库的摆渡船对下慈坞和考坞源的村民免费开放,但走水路只能运轻便的东西,而且船一天只有三班,下慈坞村民购买日常用品、农资生产用品等还是选择从建德进出。
村民到建德县城一趟,3个小时就可以回来了;到兰溪县城一趟,得整整一天。因为一天只有三班船,乘最早的船出门,赶到兰溪县城也要11时多了。村民要是看个急病,肯定到建德去看。待产的妇女,因为只有在兰溪生产才可以补贴,就选择提前住到水库外面去。
村民住在山里,不必说特别好的水质和空气质量,也不必说夏日比城里凉爽,仅是“靠山吃山”这一点,就是城里没法比的。山里宝贝多,春天的茶叶、秋天的板栗、冬天的笋都是好东西;山里百花盛开,养土蜂就能收获不少蜂蜜。年纪大的人,靠晒点笋干,种点油菜、黄豆、芝麻,生活开销就绰绰有余了。“去年光油菜籽就收了400公斤!许多城里人会上门来收,不用吆喝就能全部卖完。”
留守在村里的四五个村民办了小酒厂酿制荞麦烧,40元一公斤的荞麦烧酒供不应求,每年人均两三万元利润。一些做酒没有销路的村民,就向他们供应原材料———劈柴,也有一笔收入。
村民们觉得,村里想要发展,最好的办法是搞不污染水质的特种养殖,如土蜂、石蛙,以及旅游产业。“我回村的时候,遇到外面的人来爬山,都说这里风景好!风景其实就是最好的资源啊。”
为了兰溪喝上好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兰溪市民感觉自来水好喝起来了。一名家住婺城的市民说,兰溪的水也变得跟沙畈水一样,有点甜丝丝了。这得到了兰溪自来水公司水质部数据的印证:前年,水质是Ⅲ类,磷、氮等指标出现超标,去年水质是Ⅱ类,各项指标合格。
在这背后,位于兰溪芝堰水库上游的黄店镇下慈坞、考坞源以及建德市邓家等村作出很大牺牲。
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闭塞。尽管为了保护水源有种种约束,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