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商鞅变法(潘长宏)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变法的故事,这可是个了不起事,(商鞅变法之根本目的,就是为将秦国彻底变成一个对全体人口实行有效控制的中央科层式集权国家,进而最大限度从社会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进行有效率的对外扩张战争。)

开始商鞅地位很是低下,可以说是不为人知的藏龙卧虎之人,在秦朝一位皇帝叫秦孝公的思路下,要寻找一些善于给秦国改变面貌的人,要有胆识,有办法,能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法令得以全面实施,让官府的威信在民间有所树立,秦孝公后来选上了商鞅,并不断提升他的官职,在得到商鞅变法的各类办法之后,秦孝公看准了他,授他以大权,实权,于是商鞅就先从在民众中树威信的事做起,很简单,商鞅在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说只要谁能将此木头扛到北门,赏十金,就是十个铜钱,百姓不信,后来他将赏钱提高到五十金,这样有一位汉子,将这根木头扛到了北门,果然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从此百姓们知道了官府说话是算数的了。下面我来说说这故事的简要情节。

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令商鞅颁布垦草令,进行变法。此时商鞅的身份只是客卿,垦草令是大规模变法的前奏。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掌握秦国实权,颁布第一次变法的一系列法令。公元前352年,商鞅升为大良造。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颁布了第二次变法的法令。商鞅变法的内容非常广泛,程度非常深刻,是战国时代最为彻底的一次改革。

舌战群儒:秦孝公认为只有通过变法运动,才能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于是在秦国广纳贤才,希望能寻觅一位变法人士。商鞅来到秦国后,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孝公的推动下,商鞅开始了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并没有很快的得到实施,秦孝公刚成为秦国的新一任国君,他怕变法会遭到守旧派的反对。果然不出意料,商鞅变法遭到了以甘龙和杜挚为首的保守党派的反对,商鞅为坚持变法的好处和他们展开了一场论战,就是著名的商鞅舌战群儒。

甘龙等人认为轻易变法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秦孝公本来才登上皇位,政权不够稳固,如果此时让商鞅主持变法,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针对这个问题,商鞅认为,国家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时代发展做出不同的适合国家国情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商鞅还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比如周朝的灭亡、夏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国家制度跟不上社会进步,人民才抛弃了它。对于,秦国而言,变法是唯一的必经之路。

甘龙等保守党派还认为变法要顺应时间,如果秦国一意孤行实行变法,物极必反。就俩人的意见,商鞅认为,秦国此时要想走上富强之路,必须要实行变法。纵观李悝和吴起俩人的变法,都对秦国由借鉴意义。

在商鞅的坚持下,秦孝公看到了商鞅变法的信心和决心,于是商鞅变法在秦国开始展开。

徙木立信:商鞅虽然很快拟定变法条目,但是并没有忙于公布,而是先采取了一个办法,让秦国百姓知道,官府的命令是算数的。这就是徙木立信的故事。

商鞅的国都栎阳的南门,立了一跟三尺长的木头,老百姓感觉奇怪,纷纷围观。商鞅当众宣布,有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的,赏十金。当时金指的不是黄金,而是铜。

老百姓根本不相信这种事情。十斤铜在当时是很值钱的,怎么会搬一根木头就给十斤铜呢。于是商鞅把赏金增加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把木头扛到北门。商鞅亲自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官府言必信、行必果。

(0)

相关推荐

  • 戏说上下五千年 | 史上“作死”第一人,他造就了一个魔鬼帝国!

    商鞅变法 /典故卡 <史记·商君列传>中有记述.商鞅吸取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变法的经验,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quo ...

  • 商鞅变法:带团队的四大法宝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19-04-13材料:<资治通鉴>周显王 姬扁 十年 (公元前358年)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 ...

  • 【杂谈】南门立木,商鞅是吃撑了吗?

    一个人的表演 这是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说商鞅要变法前,害怕人民不相信,于是在南门竖立一个大木头,说谁要能把这个木头搬到北门,给十金.老百姓一琢磨,这货有病吧,搬这玩意儿齁累的,才给十金,围观之.商鞅涨 ...

  • 秦朝的一位改革家-----商鞅(潘长宏看历史)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 ...

  • 潘长宏看历史《关于金陵的故事》(1)

    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朱元葬当年这个怪异下葬传说,竟然被当成了南京的城市符号之一. 说起这十三个城门抬棺材.可能有人 ...

  • 历史故事----冯驩客孟尝君(潘长宏撰)

    这个故事发生在七国争雄时代,这就是战国时期,这七国是秦.赵.楚.齐.韩.魏.燕.孟尝君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而发生影响的人物.孟尝君食客三千,其中一人名冯驩. 冯驩有一把剑.倚柱而弹,和之以歌. &quo ...

  •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音画创作《 飞舞的花蝶 》

    创作:中国摄像师潘长宏2021年5月6日 <飞舞的花蝶>制作:潘长宏 蜂蝶纷飞,那是芳香的风采:那满山的木兰花,千姿百态. 晚春花开,总是生命的期待:那美丽的粉蝶儿,绚丽多彩. 蜂蝶采蕊, ...

  •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音画创作(哥妹欢乐颂)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音画创作(哥妹欢乐颂)

  •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音画创作《兵哥哥》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音画创作《兵哥哥》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商鞅变法

    商鞅,原名公孙鞅,因被秦国封于商於,而被称为商鞅. 公孙鞅开始在魏国的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知道公孙鞅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来看望公叔痤,问到身后之事,公叔痤说:"希望 ...

  •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音画创作(美丽的洞庭湖)

    文/图/音/潘长宏 2021年6月23日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

  •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音画创作《荷花颂》

    <荷花颂> 作者:潘长宏 六月的荷塘,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我兴致勃勃地观赏着荷花动人的姿态.你看,那荷花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欲放,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才露出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