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卞说说——三年级现象

三年级是中低年级的转折点,尤其是三上学期,成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分水岭。在这个时候,一二年级积累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开始受遗忘规律的影响。同时,三年级学习的新知识,又受到一二年级学习习惯的影响,尤其是倾听习惯,对三年级整个的学习结果影响最大。一二年级的时候,由于知识点还是比较简单,即使没有好的听讲习惯,依旧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不错的分数,但是这是一个假象),家长所看到的分数一般都是比较高的,甚至是100分。而在进入三年级后,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分数)开始不那么理想,成绩(分数)也不是那么尽人意;三年级的老师也误认为自己不会教学,产生了对教学的焦虑;三年级的孩子呢,又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折期,成绩的好坏对于心理产生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然后,最着急的家长开始寻求原因(变的焦虑,开始埋怨孩子或者老师),老师也只能布置阅读来弥补(因为弥补的办法只有这个)。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觉得孩子三年级,退步这么大的原因,因为,前面的习惯是看不见的呀!其实,从家长层面来看,亲子阅读的缺失是孩子阅读理解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个问题不便于具体阐述,毕竟,网上太多关于学习是老师,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管孩子阅读的负面新闻。我们表示强烈的理解,但是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环境,祖国在进步,需要的也是主动适应的人,我们应该作出自己的努力和适应。

今天,只是在专业角度看待(探讨)语文的学习。

从上图的三年级作业看出,一年级学习的拼音开始遗忘,但是遗忘规律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在一年级的时候,设置安排了拼音过关的活动,目的是让所有孩子能够掌握拼音的使用。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拼音来掌握拼音的方法并没有突出显现。由于学校教育的大众性,学校只能通过检测活动,评价孩子的拼音掌握情况,这是学校教育受众面多(人数多)的原因造成的。对于家庭中的运用性、实践性学习,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好的现象。比如有在朋友圈看到,孩子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拼音,这是对汉字形象思维实践来实现学习掌握的表现。当然,还看到有孩子边走边把身边的汉字用拼音拼读等等,这些具体的实践性学习,让孩子掌握了汉字的形,学会了音,从而理解了其义。这个时候的遗忘曲线波段变得更长,孩子不容易忘记所学习的内容。可以说,这些学习是有效的,这些家长是智慧的。可以在取得高分的时候,适当采取一些实践性学习,对于孩子的帮助将会益处良多。

除了遗忘规律,主动思维又是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从六年级孩子的学习状态看出,孩子在高年级开始不愿意举手回答,到高年级开始不愿意动脑筋,作业普遍是一样的,有的产生了抄袭现象,有的产生只听老师讲的,老师不讲的不会做等等具体的学习问题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极为复杂。首先,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在家庭中的投入变得更多,出现在一年级教室中,丢失的铅笔橡皮特别多的现象,谁丢的呢?孩子并不知道,因为孩子的铅笔橡皮是家长整理的,是真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呀。学习上的过于包办,是造成孩子最终缺乏主动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避免需要及时完成任务的问题,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妥协,造成了主动思维的缺失。当然老师也很无奈,毕竟,不完成就被“催”了,甚至还被评价为不称职,只能作出牺牲,哪怕知道不合理。这些涉及家庭和学校的具体问题,不可避免,所谓,存在即为合理,我们可以反思如何在夹缝中取得更多的光照。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备的智慧。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够摆平的,所以,我们只能摆平我们自己。为了解决遗忘现象,在实行游考评价的第一学段,建立有效的知识评价体系与知识应用评价体系以及德、美评价体系。三个体系之中,知识面,知识点是需要最具体操作的部分,做到人人掌握。知识评价体系还应该渗透家庭中的学习,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家长有心积累。(当然,这一步还是省略为好,毕竟社会环境中,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事实上应该认识到,学校教育应该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人的一生,是在家庭教育中长大的。当然,这并不代表学校教育会缺失其应有的职责,学习研究,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优势,教师的智慧也是产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学习效率提升的交互中。不便多谈,怕被断章取义。)落实到游考评价的标准上,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需要建立“学习情景”,这一点,数学英语和科学的学科都比语文要更有优势,甚至体育美术音乐等等内容,都具备知识应用情境的优势。唯独语文,需要在一次评价中,形成知识应用的评价,更为具有挑战力。孩子在校学习到的知识是较为固定的,受到家庭环境而影响的知识积累又是不同的,设计语文知识应用的语文游考环节,应注重在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上。比如用拼音补充,帮助别人读懂一封来信;比如寻找近义词、反义词闯关等等。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可以成为游考评价环节情境任务设计的指南。

当然,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经验积累,应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评价体系,目的是为了实践中掌握,情境中运用,解决传统遗忘规律的产生。还有最后德、美的评价体系,是对孩子整个小学阶段,以及今后人生影响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通过大量阅读(德、美方向),形成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应对理性思维形成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用阅读游考影响人生。建立低年级三位一体的游考标准,并不那么简单,学校差异、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众多,这还需要区域统筹发展,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城乡共同体的建立。这些大事情,自然也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但是低年级的教学,扎实的基础,准确的运用,坚强的意志等评价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小中见大。

此外,还有一个三年级现象非常值得探究,就是测评试卷做不完的情况。有的孩子做得慢,一般总把问题归类为磨磨蹭蹭,而根本的问题却出在阅读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到了第三学段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们看到要求的是不少于,也就是要远远多于,要超过。大量阅读能够让孩子的阅读速度,思维速度获得有效的提高。而事实上那些完成测试题速度慢的孩子,并不是磨磨蹭蹭的习惯问题,而是阅读量的不足造成的。这一个内容,直接影响高年级测评卷完成的情况。根据嵊州市六年级毕业卷质量分析研究,卷面字数将近6千,光是阅读完这些内容,不做题目,依照一般正常的阅读速度,都需要将近20分钟。这样的问题还不断被提及,包括高考卷就是要一部分人做不完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眼前的障碍,需要积极地养成阅读习惯以应对。包括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快速阅读,甄别,判断的阅读能力,必将带给孩子更优势的适应能力。测评卷做不完,是阅读速度的问题,是思维速度的问题,更是基础积累的问题。谁说应试能力不是素质的一部分呢?两者其实不在对立面,应试是能力体现的一部分。所以,书香门第不仅仅是门户等级的意思,还是一条构建家庭积极阅读氛围的漫漫长路。

除了建设一二年级游考标准,规范一二年级学习之外,还有阅读量达标的测评机制需要完善。未来,学习不单单是在学校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它将受到社会、文化、家庭等等组成的系统学习,学校学习将成为组织者的角色,完成学习的探究,成为主动适应者,培养和发展的学生是具备思维判断能力的人,而不是课堂的听讲者。关于三年级现象的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探究和讨论,并不是说把责任推诿给某一方就能够解决,而是需要共同参与,集体营造研究学习的氛围,为管理未来的孩子们铺就智慧之路。因为,他们是未来的管理者,而我们,正在创造未来。

丢妈问我:三年级小朋友写作业拖拉该怎么办?不爱阅读怎么办?

怎么办呢?

读着读着,就好办。

随卞抛砖,期待引玉。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

(随卞说说,本人原创,谢绝转载!)

学在嵊州

教在嵊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