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喜校长谈引领生成教育:此处无声胜有声,老师就是梧桐树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句话很经典。其实育人育才也是如此。有这样一个故事:前天晚上淅淅沥沥的秋雨到凌晨住了,光亮的地面上,留下了一片积水,雨后天晴,学生们打球活动、跑跑跳跳。
有一个同学用拖把把脚下的积水拖尽了,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何尝不服务一把?把学生脚下以及整个活动场地上的积水拖净,学生不就安全了吗?
接着引来了一个老师,拿着扫帚跟着我干了起来。一道“风景”出现了,相继八个同学加入了清扫队伍。200多平米的活动场地上的积水,20多分钟清扫完毕了。
预备铃声响了,同学走得慌忙,扫帚归放不整齐。我走过去,重新摆放。此时又来了两位同学帮忙。大家耐心细致模仿我的做法,码放得整整齐齐。
这两个“画面”,出现了教育的奇特“情景”,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些学生,在家都还是“孩子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爹娘年轻少壮,家务不用动手,端碗还嫌手脖麻呢,就养成了一个习惯:软、散、懒。那今天的“奇迹”该怎样理解呢?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人懒容易,教人勤快难。我们通常的教育方法,讲清道理让学生明白了去做,这是“柔”法;下个指令,让他遵命执行,这是“硬”法。柔、硬俩法也都有效,但有个前提,顺心不逆反时才能奏效,且是被动状态或是应付。如何能马不扬鞭自奋蹄呢?今天的场景就给我更深的感触——引领生成教育。
那家长或教师的引领需要哪些储备呢?
德高望重、立德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一往大处说——育人育才是中国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往小处说,未来孩子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需要。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教育观念,才会从简单粗暴的“传统法”转换成耐心细致的启迪学生心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孩子(学生)心甘情愿自觉主动来做,我校认为这是上策,一贯长期坚持引领与榜样示范的教育之法。教育要有的充要条件,是教师与家长德的具备与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
还有一个充分条件,放下架子,暂时收起师道尊严的“传世”惯性。师生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改变高高在上只管吩咐指派命令,而不屑去“下作”劳动的观念。有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方可为之。
教育者(含家长),确立永远追求与时俱进的思想。刻舟求剑不行,郑人买履也不行。因为信息化时代,在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学生与老师、家长都是同步的,甚至是超前的,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学生接受不了,故“说教”之法,效率很低,再加孩子(学生)什么都知道,就是懒于动手,你怎么能让他勤奋起来?
教育者,需要的是思想意识的转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无穷,同吃同住同劳同学,这就是“真教育”。这种良策可往往被忽略了。只能讲,不能做;只要求别人,而放松自己,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的。
浮躁之下的教育,铜臭冲霄的雾霾,遮天蔽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难出污泥而不染,但广大志士仁人纯粹而高尚,用生命做教育,志存高远是大有人在的。
金凤凰的幼雏,在梧桐树的召唤下,涅槃精英,羽翼丰满,在哗啦啦的鼓励下,翱翔苍穹满天飞。
老师,就是梧桐树!(河南省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 王瑞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