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的千年古渔村,家家户户只种花不打渔,村民比文青还文艺
提到安徽,你一定会想到“五绝三瀑”的巍峨黄山,或者是“画里乡村”的宏村,实际上皖南的歙县更是集古徽州精华于一身。今天要带大家去的地方就是藏在歙县大山里的古村落,每到春天便漫山遍野的梅花竞相开放,它就是洪岭村,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卖花渔村。此壮观美景还得到央视的推荐,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目睹这一片粉红花海。
安徽歙县始建于秦代,宋徽宗时改称徽州,直到清末,才把歙县命名为徽城,并一直是徽州府治。论地理位置,县城的西北为黄山风景区,人们习惯把歙县称作黄山脚下的古城。卖花渔村距歙县东南约7公里,位于新安江南岸沟谷腹地,唐末洪氏迁居于此,逐渐形成村落。
为什么叫做“渔村”呢?并非这里的人们靠打渔为生,因为村子的形状像一条鱼,村头如鱼嘴,村腰和村脚分别似鱼肚、鱼尾,从山上往下看村子栩栩如生。村子里的人姓洪,有着水波汹涌的意思,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在鱼字边加了三点水,称作“渔村”。
安徽卖花渔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村子海拔200多米,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一个小盆地。温润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造就了肥沃的土壤,族人称其为“花香草色,风雅宜人,克笃和煦如春之神。”早春盛开的梅花一泻千里,与白墙黑瓦的徽州老屋相互映衬,美成一幅画。
除了欣赏梅花,这个像花一样的美丽山野小村,种植花木盆景的历史已逾千年,是中国徽州盆景第一村,花木盆景与扬派、川派和海派齐名,享誉海内外。卖花渔村世代制造盆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盆景园,种植诸如梅花、罗汉松、榆树等形态各异的盆景,尤以梅花桩景最为著名,其代表作游龙梅桩,造型如蛟龙腾云般具有气势。
我曾在春分时节来安徽卖花渔村,一踏入这个地界,眼前一栋栋古香古色的建筑让人眼前生辉。彼时的野生梅花虽意接近凋零,但那些散落的花瓣和若有似无的香气,提醒着人们刚刚过去的盛景,而那庭前屋后的徽派盆景则散发出艺术气息,将梅花的风雅古韵彰显无遗。我感慨大自然造物之神奇,也羡慕村民们的福气,遥想着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仿佛要醉入这番美妙意境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