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志昂先生对于“红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戴志昂,四川成都人,字永治,生于1907年,戴季陶之侄,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戴志昂先生是古代建筑的专家,尤其是在《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建筑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87版红楼梦的策划黄宗汉回忆“有一天我和《红楼梦》顾问委员会的清史专家朱家潘在一块儿吃饭,坐到一块儿聊。我说朱老,我现在遇到个难题,宣武区要盖整个的大观园,哪位红学家能给我从整体上设计这大观园啊?周汝昌也好,吴世昌也好,冯其庸也好,对红学当然都深有研究,但谁也没有可能给我做大观园建筑设计啊!朱家浯说这还真巧了,你看啊,那儿坐着的那位叫杨乃济,是专门研究大观园的,认得这人吗?我说不认得,您给我介绍介绍。这么着,我和杨乃济就认识了。杨乃济怎么就专门研究大观园了呢?1964年的时候,周总理给梁思成交代个任务,让他搞一个大观园模型,送到日本参加《红楼梦》展。梁思成接了任务,就具体交给清华建筑系的戴志昂教授,让他先画出个图来,这就不是一般红学家干得了的活儿了,就得由建筑学家们,当然是对《红楼梦》有研究的建筑学家干哈。戴志昂教授就绘了图,然后得做成模型送去展览啊,就把这活交给了当时的青年教师杨乃济,这人在清华建筑系也是梁思成年轻的高徒之一”。(《宣武区消失之前:黄宗汉口述 》 ,定宜庄,阮丹青,杨原著,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4年,第164页)
对于1964年大观园模型的设计情况,杨乃济教授《大观园营建始末——追记赴日“红楼梦展”的大观园模型》云“我是从事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虽说对于古典园林、对于《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都基于个人兴趣做过一些探索,但眼前这个新课题,对我来说毕竞是太艰巨了。更何况工程浩大,时间要求又如此紧迫呢。所幸者,主持红展的阿英同志,和在红展工作中充任阿英同志左辅右弼的两位智多星――黄苗子和丁聪同志不仅在精神上不断地给我支持和鼓励,而且特聘了我的两位老师,梁思成教授和戴志昂教授充任设计指导在这一工作中,戴公为总图设计钩画了原始蓝图,而梁公更于工作中的每一进程都亲自审查拍板定案。”又云“要建造大观园首先要绘制详尽的施工蓝图。在前人绘制的许多幅大观园图中大多是写意的。尽管有些也够得上恭笔界画,但那毕竟不是一幅可据以施工的建筑图。而且从平面关系、走向位置上看,主观想象的成份太多,对于《红楼梦》一书中作者笔下的大观园缺乏认真的探索和必要的依据。只有近年来戴志昂教授绘制的那幅“大观园想象图”(曾在六三年“曹展”中展出后发表于清华学报),从平面关系、建筑群、组的相对位置上看,和书中第十七回大观园落成后,贾政、贾宝玉等游大观园,第四十四十一回刘姥姥、贾母等人游大观园,以及第七十四回凤姐儿率众抄检大观园时所走过的路线次序都大体相符。因此,当时决定以戴公的图作为绘制大观园模型总平面图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红楼梦研究集刊 第三辑》,1980.06)
近日发现的戴志昂先生一九七八年《<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底稿本,为钢笔及圆珠笔书写,蓝方格稿纸,一册全,63页。封皮题“《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建设/(留稿)”内多增改粘贴。案:此为1979年2月24日《人民文学》编辑部退稿底本,与1979年8月《建筑师》创刊号所载出入甚大,尤其第一段,此底稿极有考据价值。其中又附有插图两组(共12大张,18小张),见下图。
(1979年8月《建筑师》创刊号所载,《谈<红楼梦>大观园花园》一文附图)
(稿本,附图)
(1979年8月《建筑师》创刊号所载,《谈<红楼梦>大观园花园》一文附图)
(稿本,附图)
另,难得的是又发现了一九七九年戴志昂先生手札一份,钢笔书写,蓝方格稿纸,共三页,内多删改勾划。因价值较大,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人民文学编辑同志:
感谢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春回宇宙,我这旧知识分子也得到新生,前进光明。我是搞建筑的,77年写了一篇“谈《红楼梦》大观园花园”的文稿,现在我把这篇文稿及其附图函件送请你们审定。附图中有两张图纸的照片,因原图较大,不好邮寄,如果你们要,请来函告知地址,当即托人送上。
我是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现年72岁,耳朵多病,已退休。过去我画了一张《红楼梦》大观园全图,为时已久,似应谈一下经过。
1962年,在北京建筑绘画展览会上展出,观众不少,听说当时北京文艺作家曾开小组会讨论过。
1963年,北京曹雪芹300周年纪念会上也展出过我另绘的一张较大的大观园图。
1964年,中国建筑科学院把《红楼梦》大观园制成模型,模型大体上是照我绘那张图制成的,不过把图中的小池缩减得很小。当时我参加开会讨论过三次,还与科院同志一起参加两三次平面图的修改。模型制成后,即送日本展出,当时人民日报报导过。
1967年就经过三次改绘,在参考一些古典园林实物,过去观众看的意见后的意见,我又第三次再绘了一张图。
1977年春天,北京工艺美术象牙雕刻的工人嘱付要创作以《红楼梦》大观园人物为背景的雕刻,特到清华建工系来,又到到我处参看大观园全图,我把第三次我修改的图给他们看了。我看到师付们的积极创作,很受感动,我决定把我根据《红楼梦》文章中描写的大观园园林的片段,并参考古典园林的材料再加以仔细研究,写一篇大观园园林的文章,给喜欢《红楼梦》大观园的人们看,也给工艺美术的人参考,因此我就开始写作了。不意写了半节,我就因脑血栓病停了下来,直到年底才完成。78年初,我叫我的孩子把稿子抄写清楚给我,我要修改。由于我力不从心,改后自感不满意,我想古典的东西,用处不大,撂下了。去年冬天,我看到北京日报报导说有人把圆明园的全图绘出来了,得到好评。我又想到我这篇文章,既然写好了,不如交给建筑学报看看,有同志说我这篇文章不是园林的实物,是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写出的林园,应该交给有关文艺的刊物,让读《红楼梦》的作者去看,读园林的也可以看,不是更好吗?这很有道理,因此我把这文章又改了一下,把文题也改成“大观园花园”,并把附图减少一点。我爱看人民文学,觉得它的文章好,并有精细的插图,于是我就把这文章送到人民文学了。如果你们看了没用,即请赐还为感。此致 敬礼。
案:戴先生这封书信确实写的“力不从心”,十分吃力,涂乙满纸,几不可读,其健康状况实是堪忧。戴先生的这篇大作投寄《人民文学》后被退回,退稿时间据邮戳为1979年2月24日,地址是“清华大学九公寓22号”。然这次退稿实属正常,因为古代建筑对于搞文学的人来说是过于高深而无法看懂的,也就是前面黄宗汉说的“这就不是一般红学家干得了的活儿了”。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1979年8月《建筑师》创刊号将其稿、图一并刊出,正如前文指出的“此为1979年2月24日《人民文学》编辑部退稿底本,与1979年8月《建筑师》创刊号所载出入甚大”,其题目也由《<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建筑》改为《谈<红楼梦>大观园花园》。这篇文章的发表对于推动红学的深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此恰如徐恭时教授所称,“戴志昂同志最近又发表了《谈<红楼梦>大观园花园》一篇长文,另绘有《红楼梦大观园鸟瞰示意图》,《红楼梦大观园总平面图》。笔者就此文与前发表之《艺术》一文校核,不少地方重新改写过,在探究这项专题工作上前进了一步,对研究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徐恭时:《芳园应锡大观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红楼梦研究集刊 第三辑 》,1980年,第4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