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嫦娥带回的月岩,“年龄”令人着迷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8日报道,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去年12月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样本真的很“年轻”。
当然,这是相对的。分析结果显示,这种玄武岩(熔岩流的固态残留物)的年龄大约在20亿年左右。美国《科学》周刊报道了该发现。
报道称,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一个名为“风暴洋”的地区着陆。科学家已通过之前的月球取样任务——上一次是苏联1976年的探月活动——获取了一些知识。为了扩充这方面的知识,他们精心选择了嫦娥五号的着陆点。
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得出的年代数据令人着迷,因为它证明,在人们原以为的月球逐渐冷却并停止活动的那个时期过去很久后,火山活动仍在这个小天体上继续发生。
报道表示,理论家现在要充分思考以便得出新观点,看看究竟是何种热源支撑了这种后期行为。它看起来不像是受密集的放射性衰变活动驱动,因为嫦娥五号带回的样本并不包含大量与其相关的化学成分。
论文作者之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凯瑟琳·乔伊博士猜测:“我们在论文中讨论的其他选项之一是:月球保持活跃的时间之所以能够延长,也许是因为它与地球的轨道相互作用。”
她说:“也许是月球在轨道上来回晃动,引发了我们所说的潮汐加热现象。因此,这有点像月球导致地球上出现海洋潮汐,或许地球的引力作用拉扯和弯曲月球,产生了摩擦熔化现象。”
报道还指出,这项研究取得的一个真正重要的成果是:它有助于校正撞击坑计数法。撞击坑计数法被用于计算行星表面的年代。科学家假设:他们在行星表面看到的撞击坑越多,地表的年代应该就越久远。
而使用这种方法必须依据某些源自测量样本的绝对年代。就月球而言,其年代表在30亿年前至10亿年前一片模糊。
报道强调,嫦娥五号带回的样本现在提供了这个时间段的中段精确位点。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布拉德·乔利夫教授是这支联合团队中的另一位论文作者。现在他期待在下一次月球取样任务中登陆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个巨大的撞击坑直径约为2500千米,深达8千米,是月球历史上非常早期时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撞击形成的。
乔利夫说:“如果前往南极-艾特肯盆地,它将告诉我们月球上最古老的撞击盆地的形成年代。而这一次它校正的时间段将截然不同,范围在45亿年前至40亿年前之间。我们不清楚那时不断撞击月球的巨大物体是什么,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样本有望给出答案。”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李林蔚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