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对红色情有独钟?
张爱玲在《童言无忌》中总结说:“张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他喜欢一个女人清清爽爽穿件蓝布罩衫,于罩衫下微微露出红绸旗袍,天真老实之中带点诱惑性。”
这画面之所以美,并令人神往,在于平淡无奇中的点睛之笔。蓝布罩衫是一个波澜不惊的背景,当“红绸旗袍”显现,整个画面才流动起来,有了摄人的抓手。
2000年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提起红色,你可能会想到《红楼梦》中的钟鸣鼎食之家,故宫里的红墙金瓦,甚至前期热搜不断的《红色高跟鞋》。
中国人对“红色”总是情有独钟,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国家的话,那一定是“红色”。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中国人喜爱“红色”丰富的能指,并认为它可以传情达意。
比如,李商隐就写:“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孤枕难眠,直到烛火燃尽;一直没有你的消息,直到石榴花红。这里的“石榴红”是激烈的,指向情感之炽;同时它也是深沉的,暗含思念之绵密厚重。
含蓄的中国人习惯将情感寄附在有形之物上。在匮乏年代,女孩子一心收集红色绒线,日积月累,只为入冬前给恋人织上一条红围巾;张爱玲在小说《十八春》中,也安排曼桢在雪地里遗失一只红手套——世钧连夜打着手电筒去找,次日归还,情愫由此暗生。
1997年电影《半生缘》剧照
即便后来,命运将二人各自引向了幽暗莫测的道路,经受数次劫难,在误会中相隔两地。灰扑扑的生活无一例外地倾盖而下,过往的红色蒙尘沾灰。
那些昔日的小儿女们,学会不再抱有轻盈的幻想——接受生活中灰色的部分,并清楚它们自有价值。红色,则成了一个诗性的符号,高高悬于当中,在秩序之外,给人雀跃的可能。——我们给养灵魂的致幻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