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椒凤爪的加工工艺
泡椒凤爪作为经典的重庆风味小吃,其口感酸爽、劲道,具有开胃解腻、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深受广大人群的喜爱,尤其喜好酸辣口感的人们更是爱不释手。泡椒凤爪的做法随着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喜好口味,也会添加各式各样的配菜和配料一同腌制在其中,比如加各种蔬菜和其他肉质材料,每一家厂家的配方和腌制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础配方:鸡爪1000g、姜片35g、葱段30g、料酒30g左右、
矿泉水1500g、泡椒200g(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当归黄芪10g、干辣椒10g、八角桂皮10g、食盐45g、鸡精7.5g、白醋20g。
工艺流程:漂洗→预熟→漂凉→刀加工→清洗→浸泡→封装
技术要领:
1.原料选择。原料的选择决定了口感和品质的好坏。原材料要全部选择新鲜、品质较好的材料,这样才能制作出皮韧肉香的特色小吃。鸡爪要挑选块大、皮质劲道、无异味等新鲜鸡爪,表皮发黄或者有异味的都不能使用。如果是冷藏保存的鸡爪,保存时间最好要在半年以内,并且要做抽样检测,各项指标要符合国家的安全食品指标。泡椒对口味的影响是最大的,要选择优质、成熟的野山椒,这样
才能足够入味。其余的配料,比如姜片、葱段等等都要选择新鲜,没有变质的食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口味的纯正。
2.初加工。首先,对鸡爪进行前期的检查和清洁工作,将挑拣处理好的鸡爪在冷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左右,去除其中的残留血渍。其次,配料清洗干净,切片或者成段等等。当归和黄芪作为重要的调味品,要先加工成较厚的片状,用小火
煮至有香味飘出,最后将汤汁和食材一起放置备用。
3.熟处理。将一定量的矿泉水注入锅内烧开后,把所有食材和配料一同放入,煮至1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食材的烹煮效果调整,感觉鸡爪熟透之后,将其捞出用开水冲泡冷却。
4.刀加工。用刀具把鸡爪中不便食用的脚趾和老茧去除。
5.味汁调配。酱汁的调制是重要的一道工序。在盆中加入1500g左右的矿泉水,然后将之前清洁处理好的泡椒、姜片、八角、桂皮、鸡精等等调味品倒入,搅拌均匀,再加入煮制好的当归原汁,最后调成有独特味道的调味汁。
6.腌制。把处理好的鸡爪和调味汁一同放入研制容器中,研制过程一定要把控好环境的温度和卫生情况,腌制时间大概在6-8个小时,直至味道浸入鸡爪内即可。
7.包装。把腌制好的鸡爪分袋处理,并且进行真空处理,保证鸡爪可以长时间存放。
8.成品质量指标。泡椒凤爪的好坏比较容易判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看出:首先,观察下外包装,看是否有破损的痕迹,比如胀包等情况。其次,鸡爪的色泽,光鲜白亮,味汁通透,有淡淡的配料香味。最后是味道,酸辣、无腥味。吃起来皮质脆弹,不软烂。
为了研究腌制工序对泡椒凤爪最后成品质量的影响,我们特定对煮熟处理这一步骤进行了不同组别的实验,主要是比较加热时间对最后成品口感的区别。实验组分别设置了5组实验,加热煮制时长分别在3min、5min、8min、10min、12min,结果如下:煮制3min,鸡爪基本未熟,外表保持原样;煮制5min,鸡爪五分熟外表保持原样;煮制8min,鸡爪九分熟,外表保持原样;煮制10min,鸡爪已经开始出现表皮软烂;煮制12min,鸡爪外表已经破损,熟烂的状态。
煮制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最佳,鸡爪处于既煮熟外表形态又保持比较完好的状态。
食盐的比例对口味的影响至关重要,当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对不同比例的食盐量进行对比:食盐浓度2%,鸡爪入味浅,基本无味;食盐浓度3%,鸡爪有淡淡的咸味,但不足;食盐浓度4%,鸡爪口味略淡或适中;食盐浓度5%,鸡爪口味适中或略重;食盐浓度6%,鸡爪口味偏咸。
可以看出:4-5%的食盐味汁腌制后,鸡爪的咸淡适中,效果比较好。
腌制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鸡爪入味的程度,不同腌制时间进行了对比:
腌制浸泡2h,鸡爪入味差,只有表皮有味;
腌制浸泡4h,鸡爪口味较淡,肉质中的口味不浓;
腌制浸泡6h,鸡爪口味适中,肉质有嚼劲;
腌制浸泡8h,鸡爪口味微重,但外表依然完整,口感较佳;
腌制浸泡12h,鸡爪入味完全,但是表皮长时间腌制略软。
对比可以发现:鸡爪在味汁里浸泡6-8小时,效果最佳。
鸡爪的腥味去除是制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最后成品的口味有极大的影响。在制作过程中,去除腥味的主要方法是用一些调味料腌制或者烹煮,从而达到去掉鸡爪本身腥味的目的。以下几种去腥味的方法:①用料酒和葱、姜片等配料浸泡若干小时以达到去腥味的作用。②在烹煮鸡爪的过程中,加入去腥味的调味料,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味道更容易浸透在鸡爪中,从而去除掉鸡爪的腥味。这种方式去腥味的效果是最好的。③在调制味汁时,在其中加入的生姜、洋葱、八角、当归、黄芪等都具有极强的调味作用,他们去除异味的效果都很好。比如生姜、洋葱具有去味提鲜的功能;洋葱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当归、黄芪则是比较有特色的调味品,能够让泡椒凤爪的味道更加丰富。
引用文献:泡椒凤爪加工工艺方法的研究,工艺与设备
作者:杨琴,张国栋,李旭东,杨梦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