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6平米的房子,日子能过成啥样

住6平米的房子
日子能过成啥样

文 | 字廷尧

图片 | 网络 编辑 | 月影斑驳

点击下方绿标 主播清溪为你朗读

偶然在网上看到篇文章名为《只有6平米的房子能活出人样吗?》,突然想起我刚毕业那会租的房子,房间很小,大概5、6平米的样子,只放得下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两张桌子,没有卫生间,也没有热水。
那是我搬离学校住的第一个房子。大四毕业工作的单位离学校很远,上下班要地铁公交来回倒腾几个小时,到了离校的最后几天,我就在离单位不远的城中村租了间房子,每月房租500块,电费自理,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
花了120元找了辆面包车把行李从学校拉到出租房里,找了堆崭新的报纸,把桌子糊了几层。刚从学校的四人间搬到没卫生间没热水的小房间里,起初还有些不习惯,买了个电热壶早晚烧水,洗漱,后来也就习惯了。
那时候租房的只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离单位近,上下班可以省去一些折腾,二是为了省钱,即便租的是城中村的自建房,房间又小又破,没有厨房,没有洗衣机,共用卫生间和水龙头,洗澡要到外面的澡堂去,也都不在意。
我当时租的房间在三楼,上楼要经过两层黑漆漆的楼梯,即使房东在每一次都装了声控灯,楼道还是很黑。三楼有四个房间,大小都差不多,租房的时候,四个房间都是空的,我挑了间光线相对较好的。搬进去没到一周,另外三个房间都租满了,两间租给了进城务工的人,一间租给了一个刚毕业的男生。
每天早上,我们都要共用厕所和水龙头,虽说是邻居,租户之间并不相识,每天早上为了避免在厕所门前相遇的尴尬,都要先将门开一个小缝,透着缝往外看一下,确定没人用厕所再出去。
刚毕业,每个月的工资不高,吃穿用度都是能省就省。下班后跑去市场买菜,学着自己做饭,在网上看别人分享做饭教程跟着学做,解决自己的晚餐。到了周末或者假期,就跑出去找兼职做,赚些外快。日子过得很紧凑,心里却感觉很充实。
我在那间小房间里住了半年,隔壁的男生也住了半年,见面的机会很少,偶尔在楼道或者门口遇到,相互点一下头,算是打个招呼,没说过一句话。只知道每天他房间里的灯会亮到夜里一两点钟,听不见打游戏或者看电影的声音,偶尔能听到他在读书或者背英文单词。
后来我从房东那里知道了男生的一些情况,他毕业以后没找工作,租了房子准备第二次考研,每天不是在外面上培训班就是就在房间里看书。
有一个周六,我在床上躺到中午才下楼吃饭,回来时正好撞见他在门口洗衣服,房间的门开着,我瞥了一眼,地上摆着个不大的电饭煲在煮着东西,床铺收拾得很整齐,床上放着电脑,外放着有关考研的课程,几摞书高高的码在桌上,桌旁放着一只大箱子,我猜想应该是放着衣服。
我礼貌性地说了声:“在洗衣服?”
“嗯。”他轻轻一答。那是我们之间唯一一次对话,之后,我就搬离了那里。我搬走的时候,他住在那里,后来听房东说他考上了北京一所985的研究生。
房子有大有小,有奢华也有简陋,想要去追求一个好的舒适的居住环境是人之常情。人的消费观、物质需求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受个人年龄、认知观念的影响,当目前的条件还不支持你换到舒适的环境里,6平米的房间又为何不能安放一张舒适的床。
选购一些自己喜欢的窗帘、桌布、墙壁贴、数字油画,搭配上几盆绿意盎然的盆栽,不用花费太多就能装饰出一个舒适的小屋,这样的案例在网上一搜,比比皆是,至于愿不愿意去做,这主要取决于住在屋子里的人。
房子大或者小并不是生活的重点,如何经营里面的日子才是。还是在那个城中村里,有一家餐馆,24小时营业,是两家人合伙开的,凌晨到中午,由其中一户人家经营早点和快餐,下午和晚上,换另一户人家经营烧烤和夜宵。这两家人都是从乡下来省城谋生的,两家人就住在店铺后面的出租屋里。
晚上过路,经常能看到一家人在店里忙活着生意,另一家人在后面的出租屋里准备晚饭。两家人已经这样默契合作生活了十几年,在一个不大的房子里,锅碗瓢盆碰撞着欢声笑语,经营着两个家庭的生活。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日子过得如何,更多的取决于对待生活的态度。
唐代刘禹锡少年得志,21岁时就高中进士,早年间仕途一帆风顺,官至高位,后来因为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先后两次被贬,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四处辗转流离。
被贬和州期间,当地长官处处刁难刘禹锡,先是安排他在城南临江的房子里居住,后来又迁到城北,最后又搬到城中的小房子里。三次搬迁,房子一次比一次少,面积一次比一次小,到最后只剩下一间斗室,只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刘禹锡触景生情,提笔写下千古佳作《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于门前,在后世的时光里熠熠生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住在这样看似简陋的屋子里,刘禹锡没有把这里当做陋室,没有哀叹,也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相反,他将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那样,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弹琴、阅读经书,向古代的贤者看齐,寻找人生的方向,将陋室打造成书香“豪宅”。
在他心中,诸葛庐,子云亭就是这样的地方。三国时诸葛亮早年隐居在南阳茅庐,未出山已有隆中对,天下大势已有计策;西汉杨雄也曾经在西蜀的子云亭里读书著书,最终成为一代大家,为国家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住在房子里的人眼里有光,简陋的房子也能生光。“孔子云:何陋之有?”
透过一扇窗,有人看到蓝天白云,有人看到地上的泥垢和乱撞的蚊蝇,不同的人看风景,景色各不相同。
任凭山寒水瘦,岁月薄凉,都要认真生活,建设自己。

房子有大有小,有奢有陋,日子想要过成什么样,取决于住在房子里的人。

作者 简介
* 作者 | 字廷尧,一个写字的95年大叔,自由撰稿人。
* 主播 | 清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特约主播。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公号:溪声漫记,微博@我的名字叫做溪。

视频号 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