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4日(庚子年正月十一)17点03分,太阳到达黄經315°,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尔雅》也有记载:「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春季养生守则
《黄帝内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是说:春季是推陈出新的三个月,天地从闭藏转为生发,万物觉醒,容光焕发。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与天地同行,受想行识,不离春生。
要夜卧早起,即亥初歇息,寅初起床;要多室外,少屋内,散步于庭前,保持安逸的状态;男性脱下帽子,女性勿紧束头发;男女老少穿衣宽松,令气血无阻。这些做法可以使人身心气血运行与天地阳气生发同步。春季不要杀生,否则与春生忤逆,伤己无形;春季要施舍,给所需之人助力,不宜争夺,即使要债也错开春三月,以使身心与天地同体厚德;春季多赞赏家人、朋友和同事,上级多鼓励属下,不可以怨气相处或惩罚相待。
做到上述事情即与春相应,身心编程密码确定了全年的安然融和,是整体无缺的养护「春生」的道理。春生圆融,夏长康健。
如果违背了春生的自然法则,身心编程密码与天地相逆,人作为微尘就会遭受自然无情的惩罚。春应肝,首先会影响肝气的条达以及气机升降的建立;其次,春天肝气受损,夏季木气匮乏,无力生火,人的心脏会出现不及,心里寒冷,于夏天养「长」不利。春夏秋冬,环环相扣,春生受损,殃及全年。上述道理讲的是人在春季的身心守则,严格遵守百益无害。可是,庚子年的春季气候异常,由于水星对地球的影响,当令之气是太阳寒水,形成了「春行冬令」的局面,即是民间讲的「倒春寒」。当下又正值「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期间,给时令养生人在庚子年的养生提出了挑战。坚守中国文化自信,用《黄帝内經》的理论调节平衡,也是为防控疫情增添力量。
时疫原因简析
这场流行性疾病,古老的《黄帝内經》依据太阳系星球变化的规律,早已经推算出在己亥年的冬季发生。这是中華古聖的大智慧,是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讲己亥年「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己亥年小雪至大寒两个月受火星的影响,地球内在的温度升高,南北半球的气候因此而发生变化。
南半球正值盛夏,万物发散,夏行夏令,内热与外热和合,极易引发大火。我在2019年初讲课时多次谈到,南半球一些国家在此期间可能发生大火,依据的便是《黄帝内經》的提示。北半球正值严冬,万物闭藏。冬行夏令使阳气不得冬藏,反而在气候的助力下外泄,但冬季毛孔闭塞,热难以泄出,而在内部烧灼。主要影响有二:一是冬三月应肾,肾气受损;二是火克金,肺属金,肺气受损。为了应对气候对人的损害,《黄帝内經》提出的办法是「用热远热」。即饮食养阴,将过盛的热能转化为质量回归身心。如同阳光太过,草木被晒蔫脱水,把水浇足,草木不伤,反而助长。所以,在小雪之后,我多次写文章提醒时令养生人饮食养阴的道理。「用热远热」还用做了大雪节气文章的题目。《黄帝内經》讲,如果在小雪至大寒两个月,未能有效应对异常气候对人的伤害,会出现温病。2020年1月20日22点54分进入大寒,水星取代了火星,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由冬行夏令转为冬行冬令。大寒之前北半球人肺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免疫系统一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应对,于是寒凉之气使疫情突然呈现上升趋势。从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则上看:一是北半球大寒之前的天时是「冬行夏令」,逆时之火化为火邪,伤及肺肾;二是武汉素有「火炉」之称,热于其他地区,大寒之前受热邪伤害较重;三是应对大寒之前的气候必须「用热远热」,如果吃辣味和烧烤之类的热性食物,会导致火邪加重。
饮食起居要点
对于这场疫情,时令养生人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在大寒前饮食起居「用热远热」,即时避开「畏火司令」产生的热邪伤害,是时令养生人遵守的《黄帝内經》养生原则。
大寒之后,「太阳寒水」当令,形成了「冬行冬令」的气候;立春之后转为「春行冬令」,即是民间讲的「倒春寒」。春季万物生发,气候不及节气,容易加剧疫情。这时应对的方法便是「用寒远寒」,即饮食起居避开寒邪;同时用温补去弥补「倒春寒」的阳气不足。《黄帝内經》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当下从饮食起居入手,提高人的身心免疫力,可尽量减少疫情的影响。时令养生人垂手可得的饮食方法如下:(1)凡是心里怕冷者饮姜汤。用生姜、肉桂、桂圆等补阳食材煮汤,盛到碗里时加少许生抽和糖,饮时放一点点葱白沫、蒜沫、香菜沫及胡椒粉。姜和肉桂的多少及汤的咸淡,以胃暖爽口为宜。此汤喝至心不冷时暂停,心再冷再饮。腹背怕冷者,可以用少许花椒装袋,贴于肚脐和后腰处,两天一换,助腹背暖。要慎食辣椒等物。庚子年是金运太过的中运,气候偏燥;辣椒属于燥物,当下食用不慎,可以引起体内燥邪伤肝。
(2)凡是心里怕热者,吃猕猴桃、香蕉、梨、柿子等性凉食物;或者榨芹菜汁、茼蒿汁等性凉蔬菜。上述食物应加热至60℃再吃,防止伤害脾胃。还可以煮海带汤饮。心里不再躁热时,暂停吃上述食物,再躁热再用。
(3)脾为肺之母,当下保护好脾胃是防疫的关键。有便稀便溏之证,应该即刻健脾和胃,温补肾阳,同时注意勿吃生冷,勿食过饱,少吃油腻,等等。
起居应该做到:一是减少外出,防止交叉感染;二是室温要暖和;三是穿衣坚持「春捂秋冻」的原则,注意保暖;四是早睡早起,充足睡眠。
应对发烧之法
时疫分为三个阶段、四种表现,增强免疫力,保持身心平衡,需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和表现。第一个阶段是在1月20日大寒之前,受火星的影响,北半球冬行夏令,出现寒冬季节的「逆时之热」,万物的无名之热从内部升起,表现为:心中烦热,身体汗泄,晚上睡觉脚伸被外,体温升高,出现发烧,低烧者多。失衡的根源是热邪。
用即时饮食养阴之法,改善身心平衡,至心中不再烦热,体温即可恢复正常。
第二个阶段是1月20日大寒之后冬行冬令,水星取代了火星对地球的影响,之前的「逆时之热」在一日之内转换为「顺时之寒」,万物之寒从内部生起;这时表现为:心中升起无名之寒意,一旦发烧体温偏高。失衡的根源是寒邪。用饮食温补肾阳、脾阳之法,至心中不冷时,体温即恢复正常。
在此阶段中,会有少数平时心态较为平和的中青年人,生活有规律,虽然大寒前同样受到热邪侵害,但是身心的免疫系统自我修复较好,带着「夏火」从己亥年进入庚子年。心里不冷,反而躁热。可以饮食养阴,化热量为质量。但是,应该谨慎养阴,宁可不足,不宜有过。因为当令之气是太阳寒水,养阴太过可以伤阳。
第三阶段是2月4日立春之后。春季万物生发,可是受水星影响形成了春行冬令的气候,冬季之寒抑制了万物生发,再加上庚子年是金运太过的中运,金克木,使得春天木气生发更加困难。这时表现为:心有寒意,并且伴有抑郁、易怒、烦躁不安等。失衡的根源是寒邪和燥邪。饮食之法是:太阳经旺之时,饮食温补肾阳、脾阳;戌时饮食舒肝,可以退烧解郁一举两得。综上所述,饮食平衡的目的是直接恢复人的免疫力,总原则是分清寒热。心中过寒或者过热,即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正常工作。一旦心中寒热不过,便会平和自然,人的免疫力对时疫即可不战而胜。
疫情趋势前瞻
这场疫情结束的时间早晚,主要在于天力和人力。
2月4日立春之后,万物生发,病毒也会借势,对防疫工作是个考验。
3月20日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木星取代水星对地球的影响,寒气渐衰,风力增加,空气流动,利于化解疫情。
5月20日小满之后,火星取代了木星对地球的影响,气候转暖,以寒凉为根的疫情,便没有了生存的时空。
除了天力之外,人为的努力有二:
一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集中优势,化解疫情。「四个自信」使人民有了安全感,给大众吃了定心丸。
二是实践上述的平衡身心的饮食起居方法,创建身心的暖夏提早到来。心中的夏火来了,身体暖了,有益于疫情提前寿终正寝。
感谢古聖先贤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告诉我们「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使得我们心存定力,度过这个不寻常的庚子年的开端。
(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北京地区为准,京外地区计算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