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忍不住夸一位顶流

“是你吗,Sir?”
这个问题,我被问了整整一年。
来来,今天统一回复。
没错,是我……的人。
因为那把好声音,明明听起来二十七八,当然不是我。
那个抖音上的“毒舌电影”,那个语调铿锵,阅片傲人,每一期疯狂偷心,让你们爱不释手,被抖音追着颁荣誉的男人。

是我亲手调教三年的小弟

△ 抖音娱乐年度创作者

Sir今儿就替他聊聊感言给你们汇报一下。

这一整年,我们在抖音做了啥。
先说结果吧,嘿嘿。
因为实在骄傲。
除了拿了一座“小金符”,毒舌电影今年在抖音涨粉4800万。
发布703篇作品,获8.8亿赞。
很遗憾不敌“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

,屈居年度涨粉榜第三,粉丝榜第五(还有两位对手是陈赫和迪丽热巴)。

结果还行哈。
可这一年,团队走得还真不轻松。
这个小团队,是2019年年底进入抖音的。
说实话,有点晚……可能还不止一点晚。
短视频行业这几年成了新媒体的新风口,抖音,更是死死占据了半壁江山。
2020年8月,抖音平台日活跃用户数突破6亿,这意味着啥?意味着:
你身边有一半人,每天都在刷抖音。
去年一年,抖音的创作者就增加了1.3亿,这也意味着:
不断,不断,不断有越来越厉害的年轻创作者入场。
电影这一块,又是热门,当时抖音上的电影号已经有好几家做得可以,说是龙盘虎踞都不为过。
这时候再进场,不是做白日梦吗?
确实。
虽然手头的事都忙不完,虽然天天深夜下班,虽然再做新号可能代表着不专注,代表着行差踏错砸牌子……可是。
想尝试一件新事,总有一千种“虽然”。
但想做好一件事的诱惑,就一种。
不,两种。
还有你们在后台,老煽风点火。
行吧,Sir又不怕输。
做着试试呗,万一实现了呢。
况且团队里的年轻人,比Sir更想闯。
于是,2019年11月,我们入场了。
码农如我们,从学剪片、学配音开始,迎来一场漫长的升级打怪之路。
习惯了在公众号用文字、图片表达,突然转用声音、视频来讲解一部作品。
第一关就难啃。
Sir记得很清楚,开始着手做抖音两个礼拜,Sir刚好去北京出差。
每天还在微信上跟团队远程沟通,怎么做视频,这一帧要怎么剪,那个画面为什么不好……
很细碎,很愁。
而且一开始,我们总有很多不确定,不确定要不要真人出镜,不确定要做多长,甚至连做什么类型片都一头雾水。
可只有一点从没怀疑:

我们不懂做别的,只懂聊电影。
在摸索期,我们也没能免俗地瞎子摸象。
刚开始,我们瞄准了一个方向:轻松、搞笑,打算先靠喜剧闯出一片天。
于是。
运气差、总出糗的英国程序猿,四十岁的美国老处男,以一己之力破除所有偶像剧的日本反鸡汤大使……

△ 《IT狂人》《四十岁的老处男》《奇迹很难发生》

各种高能、沙雕、神反转。
慢慢的,粉丝涨到140万。
正当我们小骄傲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点沮丧的现实……
原来不止我们涨,其他号也在涨。
整个大盘,通涨。

就是说,这个一片大好的赛场里,我们依然是末位。
哼,不甘心。
但不甘心没用,只能继续试。
我们用了最笨的办法——坚持日更。
用“量”,来筛选错误;用失败,来累积经验。
我们不仅试喜剧,不仅试各种类型,甚至不止看电影(什么意思?后面说)。
转变,发生在2020年1月底。
抖音的粉丝应该记忆犹新——
当时新冠爆发,全民紧张,Sir也过起了卧室-餐桌-厕所三点一线的居家生活。
面对来势汹汹的陌生病毒,普通人能做啥?
1月21日,我们解说了一个轻松的科普短片——《喷嚏有多大威力》
科普的同时,我们解说的口吻、选取的配乐也都节奏轻快,带点幽默感。
结尾还蹭了一下热点段子,插了句周杰伦的歌:
有没有口罩一个给我……
然后?就逆袭了?
哪有什么然后。
效果很一般,甚至还不如以前

没事,继续试。
3天后,我们又做了一个纪录片。
《埃博拉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非洲村庄的故事,主角是小女孩一家,爷爷因为接触了携带埃博拉病毒的蝙蝠,病逝了,还顺便感染了家人。
这7分钟,真的很简单。
却很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对抗病毒的故事。
面对传染性强、致死率极高的病毒,缺乏医疗知识的一家三口,居然坚强地与病毒做斗争,并最终战胜了它。
7分钟,我们放了2次洗手细节。
我们细致地描述这个故事,甚至若有若无地联系了我们的日常。
然后。
没错,这次有然后了。
发完它,我们登上抖音热搜前三,一下子有了几十万增粉。
这让Sir意识到,还是要有温度。
谁说抖音,就只有轻松和搞笑呢?
有温度的内容产品,当然不会坐冷板凳。

《埃博拉的故事》能火起来,是因为它离当时的你和我,都太近了。
比如携带病毒的蝙蝠、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染给家人,21天隔离、亲人分离等等。
这种“感同身受”,让它从你的手机,传播到了更多“你”的手机。
(评论里,还专门有同学让Sir开放下载这部片,方便转发)
这时,Sir心定了。
原来,坚持做自己一贯的内容,就应该是我们产品的原创内核。我们需要适应的,只是抖音这个“新赛道”而已。
数据,也在一次次给我信心。
3月开始,粉丝陆续暴增。
Sir发现,越来越多在抖音找到我们的人,不只是为了笑一笑,哭一哭。
甚至不止为了温度
他们还需要,在抖音里独一份的,结合现实、表达三观的态度
以及,专业上的深度
有了这三个度,我们就跳出来了,我们就不一样了。
想清楚了这“三度讲述”的产品方法,我们才真正确定这事儿能成,而且!

我们能成为我们自己。
4月26号,我们解说了《hello!树先生》。
韩杰导演,王宝强主演,讲述一个在生活里没有存在感的树哥,如何一点点疯掉。
我们都有过“觉得自己不被需要”的脆弱时刻,我想抓住它。
这是视频关于树先生的结局解说原话。
在梦里,他渴望得到的都一一满足,爱情的眷恋,友情的帮助,亲情的回归。但,这也是《树先生》真正恐怖的地方——
当世界都不需要你时,你只能活在自己的梦里,让梦来弥补你所有的痛苦。
于是,《树先生》的“三度讲述”,联系了银幕内外,打开了手机屏幕前一颗颗隐秘的内心。
我们的业绩,今年是一串排比句。

我们的数据,还是加速度式的。
从100万到1000万,我们用了3个月。
从1000万到2000万,用了56天。
从2000万到3000万,34天。
3000万到4000万,47天。
到如今——
曾经,我们初入抖音时,也像个得不到女神青睐的毛头小子。
靠猜、靠试,试图击中对方的心。
选题,摸不着头脑;旁白,找不到感觉;文字,找不到个性……
可慢慢的,我们好像看清了这群越来越庞大的“人”们的脸。
在过去的427天里。
一半的时间,我们是创作者,去判断选题、表达内容;
另一半的时间,我们试图将自己分裂成“一个个刷手机的人”,去选择内容、去感受沟通。
你问,需要这么精神分裂吗?
需要啊。
因为第一,抖音有点“小残酷”。
你看,它操作多简单,一个用户只要上下滑动,就能切换每一个作品。
每一个用户内心可以是善良而温暖的,但每一根移动的手指,是快速而残酷的。
每一个创作者,都要做到几秒内让人关注,想尽办法留住用户的注意力。
但也正是这种“残酷”,让创作者飞速成长,每个产品都死磕细节;
而第二,抖音的发育有点神速。
说实话,Sir觉得它一直在发育,有人说它是碎片内容平台,还有人说它是网红段子发育平台。
但现在,它已经发育成了一个多元的“泛娱乐文化平台”
泛,代表了内容多,形式多,花样多。
所以短小精悍的视频能火,而深度的长解说、严肃的专业垂直内容,也一样有机会成长。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公平?
而且在抖音,我们的团队玩得很high。
他们说,自己更喜欢聊天了。
平时发完公号文,只能在后台你一句我一句地聊。
可现在发完视频,聊天,就像在朋友圈唠嗑一样(还能插楼聊,几个人开小会)。
说到这,还真想感谢一下抖音。
不仅感谢2020抖音娱乐年度大赏,感谢“年度创作者”这个小荣誉。
更感谢它,让我们获得“新的成长”。
这种成长的感觉,真年轻,真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