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肿块转热毒,自用砒霜真糊涂,见其状如乳腺癌,仙方加减把病除!
“张胜兵中医”
这是一个男性患者50多岁,2021年07月22日初诊。患者一个多月前在右耳尖部发现有一硬节,按压疼痛,自行用针刺后,出水。几天后突然发现左乳头正下方有一硬节,从外表看不出来,表面皮肤颜色正常,也没有高出皮肤,只有用手摸才能扪到。因其略通医药,以前右大腿长一疮疖,曾自用拔毒膏加砒霜而治愈。遂自用大蒜捣碎,加生半夏和斑蝥粉外敷,同时加艾灸,用时则右耳廓会跳痛,如此治了2天没见好转,于是换成了木鳖子,也加了生半夏和斑蝥,皮肤出现溃烂,红肿不消,这样过了2天,又换了拔毒膏加砒霜,用了2天,这时乳房溃烂得更厉害了,伤口红肿、疼痛,而且出现了没有胃口,喜欢赤臂,多汗,人也变瘦了,晚上没有睡意,脉又洪又大。他知道自己这是治坏了,而且左乳离心脏也近,不敢再自己治下去了,遂慕名找到师父张胜兵。
师父看了之后说,这是热毒炽盛,必须用大苦大寒之药,直折其热才能缓其势,遂以仙方活命饮加减,处方如下:
蒲公英30g、金银花30g、连翘15g、白芷10g、浙贝母30g、皂角刺10g、乳香6g、没药6g、玄参30g、天花粉30g、甘草10g、生地黄30g、夏枯草30g、柴胡25g、黄芩10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5g、野菊花15g、牡丹皮15g、青皮10g、防风10g、赤芍10g、醋山甲粉1.5g,7付。
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组成。
方中重用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治疮病之圣药。防风、白芷发散火郁而消肿毒。归尾、赤芍活血通络。乳香、没药散瘀定痛。陈皮理气化滞。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清肿。
甘草泻火解毒,散痈消肿。穿山甲、皂角刺消肿溃坚,性专行散,直达病所。
全方组合起来就是主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身热恶寒,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属阳证者。
因疮疡肿毒,多由热毒壅结,气血滞而成。热毒壅结则红肿。气血壅滞则疼痛。脉洪数有力,乃邪正共盛之征。患者热毒更盛,故加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夏枯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因病位在乳头附近,临近胁肋,正是肝胆经所过之处,故加柴胡、黄芩以入肝胆,热毒入血,则毒热血燔,故去当归而加生地、丹皮以凉血。易陈皮以青皮,加强理气之功。
2021年07月28日复诊:患者肿痛稍减,上方加穿破石、桔梗、败酱草、鱼腥草以加强清热排脓之力。
处方如下:
蒲公英30g、金银花30g、连翘15g、白芷10g、浙贝母30g、皂角刺10g、乳香6g、没药6g、玄参30g、天花粉30g、甘草10g、生地黄30g、夏枯草30g、柴胡25g、黄芩10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5g、野菊花15g、牡丹皮15g、青皮10g、防风10g、赤芍10g、醋山甲粉1.5g、穿破石30g、桔梗15g、败酱草15g、鱼腥草15g,7付。
2021年08月05日复诊:肿痛明显好转,因患者同时患有乙肝,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田基黄。
下方如下:
蒲公英30g、金银花30g、连翘15g、白芷10g、浙贝母30g、皂角刺10g、乳香6g、没药6g、玄参30g、天花粉30g、甘草10g、生地黄30g、夏枯草30g、柴胡25g、黄芩10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5g、野菊花15g、牡丹皮15g、青皮10g、防风10g、赤芍10g、穿破石30g、桔梗15g、败酱草15g、鱼腥草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田基黄15g,7付。
2021年08月13日复诊:患者肿痛基本消失,患处已结痂,略感疲倦,去乳香、没药,加黄芪、当归、鸡骨草。
处方如下:
蒲公英30g、金银花30g、连翘15g、白芷10g、浙贝母30g、皂角刺10g、玄参30g、天花粉30g、甘草10g、生地黄30g、夏枯草30g、柴胡25g、黄芩10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5g、野菊花15g、牡丹皮15g、青皮10g、防风10g、赤芍10g、穿破石30g、桔梗15g、败酱草15g、鱼腥草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田基黄15g、当归10g、黄芪15g、鸡骨草15g,7付。
张胜兵中医作品七部,淘宝京东有售!挂号张老师,可获取签名书以及与张老师合影留念!
本例患者原患无名肿块,其皮肤不隆起,颜色如常,当为阴证,因用大热大毒之药以外治,致使转为热毒入里,其红肿热痛俱备,乃阳证无疑,故师父用仙方活命饮以治之,此阴阳之大则,看病首辨阴阳,则方向定矣,虽不能全部中病,而不致误治也。
仙方活命饮为治疮疡肿毒之名方。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通治一切阳证疮疡肿毒,具有脓未成者即散,脓已成者即溃之效,常用于皮肤组织感染性疾病,故有“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之美称。外科阳证痈疡肿毒的治疗一般采用消法、托法、补法。初期用消法,中期用托法,后期要结合补法。此方是消法的代表方,是用于痈病肿毒初起的首选方。阳证的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结肌表,热邪搏结气血津液,造成气滞、血瘀、痰结留滞于肌表,形成红肿热痛;影响到肌表卫气的流动时,可见身热凛寒。因此阳证痈疡肿毒初期主要采用清热解毒、透邪外达的方法,并兼以活血定痛、消肿溃坚。本方为治阳证疮疡初起的代表方,以局部红肿焮痛,伴有身热微恶寒,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等属阳证、实证者。但疮疡已溃及阴疽患者忌用,脾胃素虚,气血不足者慎用。然其方亦需变化加减,故师父因患者红肿痛甚,热毒重,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热盛加丹皮以凉血;气虚者加黄芪以补气;根据疮疡肿毒所在部位的不同,适当加入引经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这就是临床灵活运用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