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合理、最自然的呼吸方式,学完功力涨!

与极共行 与极共行 1周前
练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就三种,一是自然呼吸;二是逆腹式呼吸;三是腹式呼吸。 自然呼吸大家好理解,后两种不太好理解。所以我把后两种的呼吸方法用区别对比的方法来加以阐述。总之,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太大。
一、“身如气囊” 
“身如气囊”就是打拳时身体如同一个充了气的大气球,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变化而胀缩鼓荡。
蓄势时:体内内气由四梢向丹田回收,身体有收缩感,此过程称为“合”,属阴;
发势时:体内内气从丹田向四梢扩散,身体有膨胀感,此过程称为“开”,属阳。
我们把身体随着拳势蓄发变化产生连续的、有节律的胀缩感称为“开合鼓荡”。身如气囊的胀缩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掤劲”,“开合鼓荡”就是体内掤劲充盈变化的结果。掤劲是刚柔相济的弹簧劲,是具有球体感的膨胀劲,是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所有劲力的“母劲”,因此太极拳又有“掤劲拳”之称。太极拳掤劲的鼓荡、充盈程度标志着习拳者功夫的深浅,对技击和养生效果影响极大。
 二、“吸缩呼胀”、“吸轻呼沉” 

“吸缩呼胀”和“吸轻呼沉”是身体“开合鼓荡”与拳势呼吸相配合的结果。
“吸缩呼胀”:蓄势时,随着吸气内气由四梢向丹田汇聚,身体产生收缩感;发势时,随着呼气内气从丹田向四梢扩散,身体产生膨胀感。
“吸气呼沉”:吸气时有气流沿督脉上行(“气贴背”)之感,身体上提变轻,使蓄势时身体转换轻盈灵活;呼气时有气流顺任脉下行之感,身体下沉变重,使发势时打击对手沉稳有力。
由此可见,拳势呼吸很好地顺应了拳势的蓄发变化,是太极拳运动最合理、最自然的呼吸方式。拳势呼吸的方法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蓄吸发呼”:即蓄势时吸气,发势时呼气。只要方法得当,掌握拳势呼吸并不难。
这里向拳友推荐如下方法:初练时脑子里只需想着动作,不要考虑拳式呼吸。太极拳不是呼吸操,不要用“蓄吸发呼”来限制自己的呼吸,这样做会造成呼吸紧张和憋气,对身体反而有害。行拳时呼吸要遵循“细、匀、深、长”的原则,任何时候呼吸都要以放松和舒适为本。在套路动作纯熟后就应该习练拳势呼吸,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想着在“定势”时把气呼完即可。因为定势是发势向蓄势的转换点,接下来你就自然会在蓄势时吸气。当你在行拳中有了“吸缩呼胀”、“吸轻呼沉”的感觉时,说明你的呼吸已经融入到身体的开合鼓荡之中,开合趁着呼吸,呼吸促使鼓荡,形息互引,形气合一。这时你就掌握了拳势呼吸的奥妙。
三、“手指胀缩”、“掌心吸放”

“手指胀缩”、“掌心吸放”是身体开合鼓荡“形于手指”的结果。既然是“身如气囊”,手掌作为气囊的一部分,自然会随着身体一起胀缩鼓荡。
蓄势时:随着吸气掌心微微内凹,劳宫穴内含,手指有被气抽向丹田而收缩变细的感觉;
发势时:随着呼气掌心微微外凸,劳宫穴外放,手指有丹田向外充气而膨胀变粗的感觉。
手掌心随着拳势蓄发开合所形成的这种凹凸吸放变化,有类似吸盘吸放的感觉,其实这就是太极拳常说的“粘黏”劲。要求学员在推掌时掌心有外凸之意,收掌时手心有内凹之意,以此体会太极拳的“粘黏”劲。手掌是身体感觉最为敏感的部位,故有“太极功夫手上看”的说法,有一天你在行拳时随着拳势蓄发变化手掌出现了胀缩、吸放的感觉,恭喜你已经踏进了太极拳之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