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侵,现实让剧情片变成了纪录片 | 风之影《嘉年华》

《嘉年华》

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了

如果你问我《嘉年华》这部电影好看吗?我回答:好看,是好电影!
小文是一名12岁的学生,父母离异后和妈妈一起生活。
有一天,小文和同学小新被高官刘会长带去旅馆,并实施了性侵。 然而比性侵更可怕的是,小文和小新身为受害者在事后还受到各种折磨。
由于小文小新二人精神的萎靡被老师察觉,沟通家长并在医院进行两次检查后,先后得出了不一样的结果,第一次说小文失贞,第二次由于被收买竟然说小文的身体完好无损。医生不顾小文的感受,在媒体面前公开发表检查结果。
除此之外,警察以查案为由多次逼迫小文回忆当晚的遭遇,不断让小文回想起她这一生最痛苦的经历,不断让小文遭受二次伤害。
而小文的妈妈不抚慰小文受伤的心灵,反而剪掉了小文的头发。妈妈不想办法让坏人伏法,反而谴责受害者,口口声声对小文说:“叫你穿那些不三不四的衣服!”爸爸更是软弱无能,面对女儿的离家出走,竟然说要让妈妈把她接回去。
而经历这一切磨难的小文,仅仅只是个孩子。
另一边,酒店的服务员小米通过监控录像目击了案发经过,她有刘会长犯罪的确凿证据,但为了保住月薪不足600块的工作,选择了沉默。
酒店一晚上的房费就要700多,可能她觉得能住在这里的人,永远不需要她的帮助。
原来,小米也是广大女性弱势群体的一员,她三年前从老家逃出来,颠沛流离了15个城市。至于她为什么离家出走,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当人们问她想不想回家的时候,她说不想。
我们只知道她宁愿守住这份月薪不足600块的工作,宁愿每天打扫房间、洗碗、倒垃圾、做别人不愿做的活,也不愿回家。
在我们看来,这位10多岁的未成年少女,本应该像同龄人一样在学校上课、和同学玩耍,此时却干着与年龄不匹配的脏活累活,拿着比法定最低工资还低的收入,堪称地狱般的生活。但在她看来,和老家的待遇相比这不算什么。
一次性侵并不会毁掉你的人生,但二次伤害也许会。
在我国,幼女性侵案的报案以及破案率一直是极低的。“因为我们国家没有性教育,在这个年龄段,有的小孩连身体的部位都说不出来。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发生很多这样的案件大家都不知道。因为她根本无从去跟父母表达。”

反而是不当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他人,催化了伤害的最终形成。
《嘉年华》把视角放在了旁观者和亲历者的身上。
全片表现得很隐晦,没有直接给观众展现出小女孩被性侵和暴力的过程让观众痛苦。反而用了许多细小的点来表现,例如小女孩穿着校服摔倒后的大腿根部淤青和台词中的性暗示等。
在事情发生后,小文和张新新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明显的伤心或者痛苦,整个呈现出一种无言的状态。以为此时这个年龄的女孩还处在一种懵懂状态。
尤其是这种一次性的伤害。她可能无法有一些特别明确的情绪反应。电影中有两次着重表达了小文的内心崩溃。
小文第一次崩溃,是妈妈突然冲进她房间,把她的花裙子都扔出来,“都怪你穿这些东西”,然后剪掉了她女性化的长发。
被剪掉长发的小文一夜之间“黑化”,变成了妈妈最担心她在性侵发生后会变成的“坏女孩”,然后离家出走。
羞耻感和贞操观念是成人世界的东西。焦虑和痛苦也是成人世界传递给孩子的。
是父母的反应,给她造成了“我这一辈子一定是完蛋了”以及“是我给全家人带来了羞耻和痛苦” 的感受。方式正确的纾解和抚慰,在这种情况中往往是缺席的。
小文的第二次崩溃,是第二次妇科检查。
上面坚称第一次妇科检查判断的“强奸”不够准确,决定重新鉴定一次。
这一次,省里来的专家包围了医院,还召开了记者发布会。这一次给了非常直接的镜头,让孩子躺在妇科手术台上,镜头从岔开的两条腿伸进去,一个医生看完,又换一个医生。
从手术台上下来,小文哭了。在这个时候她才彻底地理解了性侵在这个社会中意味着什么。
性侵,不一定就会毁掉终身。二次伤害、强调贞操概念、姑息罪犯、将过错和关注焦点放在女孩身上,等等,这些一样可怕,并且长久纠缠。
它们本可以避免,却最容易被忽视。
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熟人作案占比70%。而且,据测算,性侵隐案比例为1:7。也就是说,更多的还藏在阴影之中,没有进入公众视野。每每这样的案件曝光,自然会激起公愤,大家关心罪犯是谁,犯下的罪行怎样耸人听闻,义愤填膺后,事情一般又很快消失,和被遗忘。
在看到影片里酒店前台那句“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了”,让人心里忍不住发颤。
和同题材的作品如《熔炉》、《素媛》相比,《嘉年华》显得平淡了许多,或者说冷静了许多,显得不够催泪,给人一种“不好看”的错觉。
但是我觉得这却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优点,儿童性侵这样一个社会问题不应该是感人催泪的,而应该是严肃,冷漠,无情的样子,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这个社会问题的真实样子。
《嘉年华》这样的电影,不只是成功的艺术作品,更是一个充满力量的放大镜,将那些我们看不到的社会一角放大,引导我们去关注那些问题。
社会之中,谁该受到谴责?事件发生后,小米选择了隐瞒关键的证据,母亲将怒气发泄在小文的身上,酒店老板藏起了重要的监控画面,警察也对案件进行了消极处理……
影片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不作为。我们对恶的姑息和无意识,成就了更大的伤害。从《盲山》到《亲爱的》,到《二十二》,再到《嘉年华》,都告诉我们有些电影可能不够精彩,不够有趣,但它们承载的意义确是超过了电影本身。
我希望再也不会有未成年人被伤害,但即便是司法再健全,永远都会有罪犯。
我们不应该逃避性侵话题,应该勇敢面对,应该思考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才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坏。
看到小米骑着摩托车驰向远方的样子,小米走后怎么办?她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也许她不会堕落,但她一定会在底层挣扎,因为她没受过同龄人受到的教育,她没有家庭关系的帮助,所以她的生活一定不会轻松。
影片最后那一幕,色彩明亮,像个巨大的气泡,气泡中的嘉年华永不停歇,嘉年华里的少女白衣翩翩。
但气泡再美,一触即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