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中藏着国内最老的木房子|南禅寺
离开太原,一路北上,便进入忻州的五台山地区。五台山很早就是我国的佛教圣地,北魏孝文帝最早在此大规模建寺,到了唐代则被高宗和武则天正式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而后也成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大多数游客去五台山都是去的五台之中的台怀镇,那儿佛寺林立,但要说历史悠久,它们都远比不上台外(五台之外的山区)的两座国宝级的唐构:佛光寺东大殿和南禅寺大殿。虽说知名度比不上台怀那些香火旺盛的寺院,但就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来说,绝对值得一看。
▲五台山两座唐构位置图
我们驱车来到南禅寺,到达的时候已是下午,寺院建在不太高的山崖上,门口种着几株松树,非常清幽。和许多山野里的古寺一样,南禅寺很好地保留了周边的历史环境,清静的古意让人非常舒服。平日里这儿也没什么游客,来的都是古建爱好者。南禅寺在历史上没有什么记载,只是一座乡村型的小庙,远离了热闹的人群,倒给人一丝亲切之感。根据重建年代推测,南禅寺名字里的「南」指代的应是方位,而不是禅宗南宗的意思。
▲寺外的松影与国保碑
1953 年全国文物普查时,考察人员行至此处,看大殿构件形制便推测其为唐代遗物,随后在大殿西侧平梁下发现了墨书题记:「因旧名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据此判断大殿的重建时间不晚于唐建中三年(782 年),距盛唐相去不远,比佛光寺东大殿足足早了 75 年,屹立至今已有 1200 多年。大概得益于地偏庙小,这座小小的佛寺逃过了唐武宗的会昌灭法,经历了历代战乱与变故,一直留存至今,算得上十分幸运了。
▲寺院附近的村庄与山地,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进门后穿过东跨院进入到主体院落,正北的大殿便是南禅寺的正殿:大佛殿,三开间的体量并不大,但能感觉到唐风扑面而来。两边的东西配殿则为后世所修,龙王殿为明隆庆元年所建,菩萨殿为清代遗物。最南边的山门(观音殿)也为清代所重建。
▲南禅寺大殿正面
▲南禅寺大殿正面南禅寺大殿结构(李乾朗:《穿墙透壁》)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立于台基之上,前面的月台为新近复原,气势颇足。十二根檐柱围成最外一圈,殿内无金柱,留有较大的礼佛空间。斗栱简单大气,檐柱间无补间铺作,整体做法很古朴。从大殿正面看去,侧脚(檐柱向中间倾斜)、生起(两侧的檐柱比中间的檐柱稍高)都很明显,结构甚为稳固。宋元祐元年大殿因地震进行过修缮,但没有更换较大的构件。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斗栱、梁枋、柱子,基本都是唐代的原构。
▲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双杪偷心造,栱可见五瓣卷杀之制。明间正中有隐刻的驼峰。
▲转角铺作双杪偷心造,阑额不出头,不施普拍枋,为典型的唐代建筑特征
我们现在看到的屋顶和门窗大都是在 1974 - 1975 年间的修缮中所替换的新构件,这次修缮主要为了恢复唐代的原貌(当然原貌也只能是推测,关于 1970 年代的修缮,可点击「阅读原文」参考:《南禅寺大殿改变了什么》)。最早发现南禅寺的时候,大殿长这样(门窗皆为拱券形制):
▲上世纪 50 年代的南禅寺大殿旧影之一
▲上世纪 50 年代的南禅寺大殿旧影之二
▲上世纪 50 年代的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祁英涛、杜仙洲、陈明达:《两年来山西省新发现的古建筑》)
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屋檐曲线相当平缓,出檐深远,整体看还是很漂亮的。当然,现在看到的都是 1970 年代复原的样子(包括典型的唐代鸱尾)。
▲复原的屋檐伸长了许多,更接近唐代的样貌
▲南禅寺大殿修缮后的立面图(柴泽俊:《南禅寺大殿修复》)
走进殿门,佛坛上十多尊泥塑造像排布在眼前,这些塑像全都是唐代原物,其中部分塑像在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进行过妆绘,但保留了唐代的风格。虽然只是个山村小庙,但塑像的功夫还是不差的,也反映出唐代雕塑技艺的高超。可惜在 1999 年南禅寺遭了贼,三尊造像被盗走,至今下落不明。2012 年,南禅寺再次失窃,寺内原藏有的一个小石塔(年代可能早于唐代)被盗走,令人痛心不已。
▲南禅寺大殿修缮后的断面图(柴泽俊:《南禅寺大殿修复》)
▲佛坛中央为释迦像,两侧是弟子迦叶与阿难,前面莲台上原有供养菩萨,后被盗
▲骑象的普贤菩萨与旁边的胁侍菩萨
▲前面的童子形象生动,文殊菩萨所骑的狮子本有牵狮人,也被盗走,只留下两个被锯断的脚跟遗迹
殿内结构很简单,不施天花,为彻上明造(屋内梁架结构完全暴露),我们得以尽览唐代梁架的简洁设计。
▲殿内梁架:四椽栿、平梁、叉手
▲修缮后的内部梁架图(柴泽俊:《南禅寺大殿修复》)
两根四椽栿架在前后檐柱上,袱上增加复梁一道,即「缴背」,上有驼峰、斗栱,承托起平梁和平槫。平梁两端施托脚斜撑,平梁上安大叉手,不用驼峰和侏儒柱,全靠叉手承托脊槫,这是我国唐代及以前建筑上的明显特征,五代以后便不再见到。细看可以发现,殿内各种梁袱的形式,均为「月梁造」,颇为优美。
夕阳的余晖笼罩着布满裂纹的木柱,斑驳的红墙、板门和破子棂窗,无论是历经千年的旧物还是不足百年的新作,此刻都沉淀着厚重的时光,散发出迷人的气息。我们静静地感受着这一切,忘记了时间,又仿佛回到了过去。这小小的庙宇,想来荫庇不了几处村庄,但在一千多年的岁月中,大概也给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少安慰罢。
不多时,日影西斜,我们颇为不舍地告别了南禅寺,驶向不远处的五台县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