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写应制诗帮宝玉作弊,黛玉宝钗的做法有何不同?

元春省亲,举家欢庆,宝玉却迎来一次考验:元春要求他分别以“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作一首诗:“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前文有述,“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元春是宝玉的启蒙老师,在情感上又像母子一般,可见元春对这个弟弟疼爱至深,又寄予厚望,这次归省,听说大观园里所的有匾额都是宝玉所题,当然高兴,但还要当面考考他,试试他的才学。

这本难不倒宝玉,因为吟诗作赋本就是他的爱好和特长。但是,吟诗作赋属于娱乐性创作,随心随性,如果拿到正式场合,像考试一样来作,就容易紧张导致才思阻滞了。

不过没关系,宝玉有两大护法,功力远在他之上,能够随时给他解围。这两大护法就是黛玉和宝钗。

首先出手的是宝钗,她瞥见宝玉的草稿中有“绿玉春犹卷”一句,马上提醒她:“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于是提醒宝玉赶快改两个字。

他因不喜”,指的是元春不喜,因为她刚刚把宝玉取名中的“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

这个细节,只有宝钗注意到了,而且她领会到了元春这么改的用意。元春的用意是什么呢?我在《改绿玉为快绿,元春为何不喜欢玉?》一文中已详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元春尚俭不尚奢,玉属于奢侈品。

为什么说宝钗领会到了元春的用意?我们接着分析。

宝玉被宝钗提醒,本来就紧张的心更紧张了,“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写诗重在用典,所以要写出好诗来,首先要博览群书,有丰富的典故在脑子里随时调用。宝玉现在着急,而且脑子里的库存不足,无法及时调用形容芭蕉的典故,所以急出了汗。

作为护法,宝钗当然不会只指出问题不帮忙解决,所以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意即绿玉变绿蜡。绿蜡的出处,宝钗也说出来了:“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

钱珝是唐朝非著名诗人,即一点都不出名。唐朝是属于诗的朝代,诗人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我们读唐诗,大多读著名诗人所写的诗,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像钱珝这样的诗人,我们都没听说过。由此可见宝钗的博学,不停留在大众化的读物上。

就是这个“绿蜡”,体现了宝钗与元春的心意相通:蜡,即蜡烛,最普通的用品,具有实用价值。元春不喜“绿玉”,正是因为玉属于奢侈品,元春不喜奢靡,崇尚节俭,蜡烛却是节俭之物。

有人说宝钗这么做,是讨好元春的表现,因为元春不喜欢,所以才要改。这可真是冤枉宝钗了,她真正的用意,是保护宝玉,因为元春要宝玉做诗,属于测试,这个测试不仅是试才华,还试品性。元春不喜欢奢侈享受,宝玉却偏要表现得奢侈享受,只会让这个像母亲一样疼爱他的长姐失望。

宝钗不仅博学,而且虑事周到,只用一个提醒,让宝玉“不觉洞开心臆”,并把宝钗称为“一字师”,“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你姐姐了。

作者写给宝钗的判词中有一句:“可叹停机德”,停机德是对宝钗的定位,即拥有引导人开悟的才德。宝玉此时得宝钗的提点,一下就开悟了。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好女人是一所大学。意即一个好女人,本身是博学的,并能运用自己的博学,引导男人成长。

宝钗正是这样的女人,她对宝玉,永远是用引导的方式帮助他成长。

宝玉好不容易写完了三首,还有一首正在苦思中,另一个护法黛玉出手了。

黛玉出手的动机与宝钗不同,宝钗是“瞥见”,即无心之下突然发现,就顺便提醒。黛玉却是在寻找作诗的机会,因为她“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

未得展其抱负”,是指“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这就像有领导来视察,大家表演才艺,黛玉希望能够脱颖而出。但是,“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也就是黛玉没有机会了。但她并不甘心,所以想寻找机会表现。

现在看到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黛玉作一首嫌少,宝玉作四首嫌多,于是黛玉觉得可以替宝玉来分担,主动要求帮他作“杏帘在望”。

宝玉当然巴不得了,于是黛玉“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眼前”。看来考试传纸条这事,古已有之,连黛玉都用上了这招。

这首诗果然比宝玉作的其它三首“高过十倍”,也得到了贾妃的赞赏,“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而且根据黛玉诗里的意思,把已定名的“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

作者给黛玉的判词是“咏絮才”,即诗才突出。有才之人,总想处处体现自己的才,这便是黛玉的特点,所以在元春省亲这样正式的场合,都不顾“违谕”,在元春的眼皮底下作弊,替宝玉代写,相当于代考了。

同样是作弊,宝钗与黛玉的区别一目了解,也体现了她们的特点:钗重德,黛显才。

这是元春与黛玉宝钗仅有的一次见面,如果贾政和王夫人夫妇把钗黛列为宝玉择偶的候选人,征求元春的意见,元春会更倾向于谁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