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之时警惕湿邪致病

洪涝之时警惕湿邪致病

□ 孙世辉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近日,我国华中地区遭遇了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特别是河南等地,大到暴雨十分广泛。在史书中有“夏大水,秋大疫”“夏,淫雨兼旬,秋禾淹没,疟厉瘟疫互行”“夏霪雨,夏麦无颗粒,人疫牛瘟”等记载,可见夏季极端的降雨天气,会带来疫病的流行,甚至延续到秋季。《黄帝内经》中也记载:“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又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也说明气候异常,阴雨过多,湿气过盛,会给人类带来多种疾病。后世张仲景《金匮要略》、李东垣《脾胃论》、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雷少逸《时病论》等著作中都把湿邪致病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近代何廉臣等人编著的《湿温时疫治疗法》中认为:“传染病之发生也,则由于水土郁蒸,或发于河井沟渠,或发于山川原陆。第其所以发生时疫者,或由于腐烂之草木,或由于污水之潜热,或由于埃粪溺之秽浊,或由于死狗死猫之臭毒。故在东南热地,地气卑湿,一到首夏,迄于初秋之时,光热吸引,遂使一切不正之杂气,升降流行于上下之间。凡在气交之中,无男无女,无老无幼,无少无壮,不能不共相传染。”现代医学也总结出洪涝灾害之后往往发生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皮肤病。湿邪所致疾病症状多端,病机复杂,现梳理如下。

湿邪致病特点

  喻嘉言说:“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人在气交之中,受其炎蒸,无隙可避,多有体倦神昏,肌肤痱起,胸膺痤出,头面疖生者矣。甚则消渴、痈疽、吐泻、疟痢,又无所不病矣……故病之繁而且奇者,莫如夏月为最。”可见湿邪致病多端。夏季暴雨,天暑下逼,地湿上腾,暑湿交蒸,最常见湿热或暑湿邪气弥漫,从口鼻而入,直趋中道,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轻则纳差、呕吐、腹泻,重则霍乱、痢疾、发热、黄疸。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如果久卧湿地、人体长时间浸水,又可见湿从下受,损伤下焦阳气,引起腰痛重着、腿肿、疮疡、小便失禁等症。所以湿邪致病,有湿热和寒湿两端。而《湿温时疫治疗法》中则用湿重于热、热重于湿两个大纲来作为纷繁复杂症候的提纲,还特别详尽地论述了舌象在外感湿热疾病上的诊断意义。

  吴鞠通说:“寒湿者,湿与寒水之气相搏也,盖湿水同类,其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江河为水,在土中为湿,体本一源,易于相合,最损人之阳气……伤脾阳,在中则不运痞满,传下则洞泄腹痛。伤胃阳,则呕逆不食,膈胀胸痛。”虽然湿邪致病多端,大约均以脾胃为中心。章虚谷云:“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脾胃的虚实对疾病的预后也有重要意义。叶天士说:“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薛生白更明确指出:“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因此,在预防和治疗湿邪导致的疾病时需要时时顾护脾胃。

湿胜濡泄

  阴雨绵绵,加之风餐露宿,最易发生腹泻。雷少逸:“《内经》云:湿胜则濡泄,《难经》曰:湿多成五泄。……湿侵于脾,脾失健运,不能渗化,致阑门不克泌清别浊,水谷并入大肠而成泄泻矣。”腹泻是湿邪致病最常见的症状,此泄泻如水而无明显腹痛,口不渴,甚则可见下肢浮肿,舌质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而滑腻。治以淡渗利湿,可用胃苓汤加减:苍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6克,白茯苓10克,泽泻10克,防风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腹泻次数较多时,有脱水倾向者可配合口服补液盐饮用。食疗可以薏米粥、干炒向日葵籽等作为辅助。

  若是饮冷过多,腹部着凉,寒湿内袭,上吐下泻,手足冰凉,可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软胶囊、片剂,甚则附子理中丸内服。因寒性凝滞,容易引起严重的腹痛,可外用艾灸中脘、神阙、气海等穴位散寒止痛,或用暖脐贴贴肚脐,其效如神。

湿热中阻

  雷少逸说:“长夏暑湿之令,有人患泄泻者,每多暑泻也。夫暑热之气,不离乎湿,盖因天之暑热下逼,地之湿热上腾,人在气交之中,其气即从口鼻而入。”可见此证多因湿热郁蒸之际,直扰中州,脾胃失消运之权,清浊不分,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泄泻,再加之饮食不洁、奔波劳碌、暴饮暴食、中气内伤。可见腹胀腹痛,泻出如射,腹泻黏稠,痛一阵泻一阵,滞涩不畅,伴有面红身热,腹痛,口渴喜凉,脉数,舌苔黄,可用雷少逸清凉涤暑法加减:滑石10克,生甘草3克,青蒿5克,白扁豆10克,连翘10克,白茯苓10克,通草3克,藿香10克,槟榔10克,西瓜翠衣一片,水煎服。

  若是以胃痛痞满,呕吐酸腐为主症,可伴有轻度发热,舌苔黄腻,可用辛开苦降的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连6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干姜6克,荷叶10克,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生活上要注意饮食清淡和餐具的清洁卫生。忌食生冷硬物及饮酒。

大肠湿热

  大肠位居下焦,大肠湿热可从下而受,也可受胃中湿热之传导。多为饮食不洁食滞化热而致。可见下腹胀痛,肛门灼热,大便黏腻不爽,夹杂腐败食物,臭秽不堪,可伴有里急后重,频频欲便,便量极少,口渴喜饮,喜冷畏热,小便热赤。治以清热燥湿,可用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0克,黄柏10克,黄连6克,秦皮6克,芦根30克,草果6克,水煎服。或用葛根芩连片、香连丸、黄连素等内服,小儿可用七星茶颗粒。

  若湿热积滞较重,腹部胀满疼痛,泻后痛不减,舌苔黄有裂纹,或沉香色、老黄色,可用枳实导滞汤轻法缓下,必待大便干燥,方为湿邪去尽。处方:炒枳实10克,酒大黄6克,焦山楂9克,焦槟榔6克,厚朴10克,黄连6克,焦神曲10克,连翘10克,细木通3克,生甘草3克。务必保持饮食清洁,三餐定时,必要时暂缓进食,休息肠胃。有医生治疗身形高大肥胖的患者时,常过度使用苦泄之药,最终损伤阳气。叶天士告诫我们:“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盛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既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耶?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

肝胆湿热

  可因饮食不洁而传染,或素有肝病,值劳逸失度而复发。症见腹胀胁痛、口苦呕吐,汗出黏腻,可伴有发热、厌食、乏力、尿黄,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日久可生黄疸。治疗以利湿退黄,可选用陶节庵柴胡陷胸汤:柴胡18克,黄芩12克,半夏12克,党参10克,瓜蒌15克,黄连6克,茵陈30克,灵芝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也可用小柴胡颗粒合茵栀黄颗粒内服。民间有瓜蒂散纳药鼻中的治法。饮食应避免油腻荤腥,多以清淡素食为主,避免共用餐具,且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膀胱湿热

  可因久卧湿地、或下体浸水而致,湿热邪气从下而受;或少饮少尿,局部抵抗力不足,致外邪入侵;或有淋证宿疾,因劳累湿热而诱发。可见尿频、尿急、尿痛之证,往往伴有少腹部憋胀疼痛,小便色黄,恶听水声。如果防治不及时,可能向上逆行,损伤肾功能。治疗以利水通淋,可选用鱼腥草、马齿苋、车前草、金钱草、败酱草、蒲公英、瞿麦、蜀葵子等鲜药,任选一二味大剂浓煎频服。三金片、龙胆泻肝丸亦可酌用。另外要注意,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勤换内裤,避免生水外洗。好转后可用知柏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善后。

湿闭气机

  湿热交蒸又兼夹秽浊之气,由口鼻入于膜原。膜原为半表半里之所,外邪所客,则最容易闭塞表里气机,导致表里不通,引起胸闷烦躁、痛胀欲死;湿热秽浊之气亦可直入中焦脾胃,脾胃为升清降浊,斡旋气机的枢纽,升降交浑则见腹痛如绞,欲吐不吐,欲泄不泄之症,俗称“干霍乱”“发痧”;湿热秽浊之气,流注下焦,则大小便闭塞,点滴不痛。可用薛生白辛通开闭法:草果10克,槟榔10克,石菖蒲12克,皂角6克,厚朴10克,大腹皮15克,水煎服。亦可用十滴水、紫金锭、苏合香丸等成药急救。也可在臂弯、腘窝处点刺放血,或背部四肢刮痧,急则治标,宣通气机以后再随证治之。

湿入经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金匮要略》:“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雷少逸说:“倘或连朝风雨,人冒之者,即患身痛腰疼,恶寒发热,此邪由太阳之表,而入于少阴之里,即《内经》所谓雨气通于肾也,宜乎表里两解。”关节肿大疼痛,腰痛难以转侧,四肢拘急重着,难于屈伸,活动困难者,往往伴有大便稀溏,小便频数。《金匮要略》“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故首选熏洗外治法。可因地取材用数种藤类药,疏风胜湿。如青风藤、海风藤、丝瓜藤、络石藤、葛根、威灵仙、五加皮、穿山龙、爬山虎、桑枝、槐枝、川椒等大锅浓煎,先熏后洗,或将诸药浓煎成膏,外敷患处均能够较快缓解症状,然后再内服麻杏苡甘汤、宣痹汤、术附汤、独活寄生汤等以治本。

  《金匮要略》:“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带脉循行于腰腹,寒湿外袭带脉,则出现腰部寒凉,如坐水中,可伴有大便稀,小便频,女性白带过多等症。可用肾著汤合青蛾丸加减:炮姜10克,茯苓15克,生白术30克,补骨脂10克,炒杜仲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是女性白带过多,如水淋漓,可用傅青主完带汤:炒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车前子12克,苍术10克,甘草3克,陈皮3克,黑芥穗3克,柴胡3克。

暑湿伤气

  李东垣说“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如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此皆由劳倦内伤,中气不足,不耐暑气蒸腾而病。可预服东垣清暑益气汤抵御暑湿:黄芪12克,苍术3克,升麻3克,人参6克,泽泻3克,神曲6克,橘皮6克,白术6克,甘草3克,黄柏3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补中益气丸亦可选用。还可用黄芪薏米做粥食之。

  若微受湿邪,或诸湿证经过治疗好转大半,余湿蒙蔽清阳,胃气不舒,纳差,不思食,神情倦怠,四肢无力,可用薛生白五叶芦根汤善后。药用藿香叶、佩兰叶、荷叶、枇杷叶、芦根、炒谷芽、冬瓜仁等味,任选两三味泡水代茶,缓缓苏醒胃气。

  若是暑湿化热,伤阴耗气,心悸神倦,少气乏力,不思饮食,唇齿干燥,小便不禁,舌质红嫩,舌苔少,脉虚数。可用薛生白清补元气法,药用人参10克,麦冬6克,石斛6克,木瓜10克,鲜莲子10克,生谷芽10克,生甘草3克。待胃气稍苏,切不可急于腻补。对一些体质瘦弱,又长时间进食困难的人,慎防滋补过早,死灰复燃。叶天士说:“面色苍者,需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不可便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焰虽熄,灰中有火也,须细察精详,方少少与之,慎不可直率而往也。”

暑湿感冒

  暑月外有寒湿束表,内有湿邪困脾者,可见皮肤恶寒,无汗,头痛头重,体倦乏力,四肢酸软,纳差,恶心,大便不成形,舌苔白腻,可用十味香薷饮:黄芪12克,党参6克,白术6克,白茯苓10克,陈皮6克,厚朴10克,木瓜10克,香薷10克,炒扁豆15克,甘草3克,水煎服。藿香正气水也可服。若湿热外束少阳,寒热如疟,口苦舌干,胸痞纳呆,用蒿芩清胆汤。若外寒内热,恶寒发热伴有咽痛口干,泛呕欲吐,可用新加香薷饮:金银花18克,连翘10克,香薷10克,厚朴10克,扁豆花10克。吴鞠通曰:“夏日所生之物,多能解暑,惟扁豆花为最。”

  《灵枢》:“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老年素有脾虚腹泻之人,外受风湿束表,最易发生表邪内陷,下利不止,迁延日久,脾胃衰败。一见憎寒发热,鼻塞流涕,头重如裹,困顿脉弱,可早用喻嘉言逆流挽舟法预防之,方用人参败毒散:柴胡6克,前胡6克,羌活3克,独活3克,川芎3克,枳壳6克,人参9克,桔梗6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水煎频服。

治疗禁忌

  《金匮要略》治疗风湿之病提出湿邪是不可以通过大汗的方法治疗的。“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汗法适用于邪气在太阳之表,而湿热表证是阳明之表,非太阳之表,妄用汗法徒伤太阳经气,与阳明之表无益。“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湿热致病常因素体脾虚而感,若妄用下法,容易中气下陷,中阳衰败而导致病情恶化。吴鞠通更明确提出湿温治疗三禁:禁汗,禁下,禁滋阴。“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他进一步解释说:“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如而不可解之势。”

  总之,湿邪所致疾病的治疗原则当以健运脾气为中心,灵活使用芳香醒脾、升清降浊、清热燥湿、消食导滞、甘温益气等多种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用。

(0)

相关推荐

  • 【《时病论》卷之六】8

    卷之六 秋伤于湿大意 土寄于四季之末,四时皆有湿气,何独经谓"秋伤于湿"乎?盖一岁之六气者,风.君.相.湿.燥.寒也.推四之气.大暑至白露,正值湿土司权,是故谓之"秋伤于 ...

  • 腹满䐜胀

    腹满䐜胀: 腹满 腹满,是一种症状 腹部的痞满或满胀 会使人感到 不适.烦恼 极度的难堪 患病部位:腹部 便秘 儿童腹痛 非溃疡消化不良 腹绞痛综合征 腹泻 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儿厌食症 慢性腹泻 腹胀 ...

  • 读透六一散

    李茂昌      弟子 张晓兰  张美沙 整理(周六讲课选稿) 六一散 组成:滑石(六份) 甘草(一份) 服法:研粉冲服或甘草煎汤冲服滑石粉. 组方:滑石为君,甘草为辅. 药性分析:滑石甘淡凉,甘草甘 ...

  • 腹满死

    ​腹满死: 腹胀多因,肠道内的,产气杆菌增多 建议 口服:健脾丸,丽珠肠乐,黄连素等 外用:十香暖脐膏来贴敷肚脐 联合治疗,效果良好 腹部痞满或满胀 不适.烦恼难堪 虚证多因 脾阳失运 每兼下利腹满痛 ...

  • 治疗一例外感后咳嗽案

    (作者:韦安理2021-10-4) 一位朋友感冒后咳嗽不断,半个多月未愈,主要症状有:不怕风,不怕冷,也不怕热,脉有力,易出汗,痰多,咳黄白黏稠痰,口不渴,食凉不难受,舌淡白厚腻色微黄,嘴唇干裂,有口 ...

  • 风、寒、湿邪致病因素及症状表现

    -- 古月中医 前言,关于人体感受风.寒.湿邪侵袭后,在体内或某部位长时间滞留会形成那些病痛?本人直接用简单的语言形成文字,让朋友们读得懂,好理解. 目前,患颈.肩.腰.腿.背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 ...

  • 新春伊始 中医湿邪致病因素

    新春伊始 中医湿邪致病因素

  • 越睡越困,警惕湿邪入侵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孙婉丽  廖华君 随着春夏季节的到来,天气愈发暖和,睡眠本该更舒适,却感觉自己越睡越困,越睡越累,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好.睡眠时间看似很长,然而睡再多的觉也无法缓解疲劳感,这种睡 ...

  • 签订商品房合同时 警惕购合同中的5大不平等

    当下,房价仍然是处于高位,因此人们在买房时,一定要十分谨慎才可付款.一般来说,购房者在与开发商就房屋买卖事宜达成初步结果时,会签订商品房认购书,并交付一定数量的定金,然而,面对商品房认购各环节的陷阱, ...

  • 警惕!炒菜时这6种习惯容易致病!很多家庭每天都在做,看完赶紧改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厨房在大家的心目中,是美食的诞生之处.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家做饭代表着安全.健康,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炒菜的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瞬间,就容易让菜肴的营养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小习惯,还会为 ...

  • “痰多致病,湿邪生疾”——用强心温肺法可治疗多种疾病

    I导读:"用药四味,平平无奇,但其理甚深.组合之后,既能扶阳强心温肺,又能宣通表里,交通上下.本方之效能,在于使上中下及人体内外得以一致,符合机体的统一性." 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 ...

  • 风水不对也致病,八个方位需警惕,教你居室八卦方位断疾病!

    一.乾位 该方位如果有红色物多,缺角,炉灶.神位香火等物件,则会令主人宜引起头部易有病伤,精神病等.男主人不想回家.有小三运. 二.兑位 该方位如果有红色物多,缺角,炉灶.神位香火.中国节.易引起呼吸 ...

  • 看不见的危险!开车时,千万警惕这种隐患

    我们在开车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各种视线盲区. 虽然车子有车窗和后视镜, 但我们的视线范围还是有限的, 总有些地方看不到. 下面这几个常见驾驶盲区, 大家千万要注意哦. 一.车头盲区 如果有人在车头盲区 ...

  • 体内有癌,”睡觉“先知!睡觉时若有在这3种“暗示”,值得警惕

    我们人一生中会生很多病,其中有大病小病,但是很多病在发病初期人都很难察觉到,这就很容易造成人在发觉生病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救治困难,很容易失去生命. 其实人在生病的时候是有很多征兆的,只要我们走点心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