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不打工男”周某
图:Aristarkh Lentulov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因为这句话在网络上爆红的周某出狱了。一点也不意外的是,很多所谓的网红机构号称提出百万要去签人家。毕竟这种自带话题属性的人是非常稀缺的。
有个网友说想听我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下周某。
周某已经回应了。“签了合约就是别人的工人,没有自由了,什么都是别人说了算。”他又说,如果签了合约,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言而无信”,“之前我说过的嘛,不可能打工的。”
一个人放弃两百万,甘愿回家种田。这种信息本身就很刺激人。但实际上都是一些“话题数据”,给不给,怎么给,分多久给,干什么才给,是不是真的200万……等等吧,这些都要打个问号。画大饼嘛。说这些的意义不大。
如果真有机构给上百万签约周某,周某过段时间复出搞直播,也没什么奇怪的。或者说,敢于真正拒绝这样的条件宁愿拥有种地的自由,在今天是少数人。
人日官方还给点评了,说这波营销“病得不轻”。人还没开始呢,这下好了,恐怕没有机构敢试水了。我觉得这没什么,周某给大家带来乐趣(现在能让人笑出声来多难啊),说话又好听,口音也特别有趣。只要有人愿意看,有必要上升到一些让人听不懂的高度吗?至于周某能红多久,那就看他的造化了。虽然长期看是不太乐观,昙花一现的网红太多了,但这不冲突嘛。
为什么“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这句话会如此爆红?
可能是因为没有人打心里喜欢打工。所以周某的这句话其实是有共鸣的,虽然这句话的爆红还跟他当时以偷电瓶车的窃贼身份和广西腔普通话也有关系,这些“佐料”也很重要。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最终催生的流水线对人类的幸福感摧残是很严重的。过去的那种小作坊,收入不高,从小就继承了某种技能,无论做皮鞋的还是木匠,自主性是很强的。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摊事儿。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创作上的自觉,而且创作过程没有被各种所谓的流程压得喘不过气,在创作上也不会有十分业余的人过来充当领导指指点点。
我相信任何有哪怕一丁点创作经验的人,都能对业余人士的指点内心抵触。创作令人愉悦,最简单的在厨房里煎个鸡蛋也是一种创作。想想看你煎个鸡蛋就有傻逼给你说应该这么煎应该那么煎,说真的,整个做菜的乐趣全都丧失了。
然而永远被“指手画脚”和各种流程消解掉意义和乐趣就是人打工的大部分状态啊。
今天城市里的白领们看似人模狗样的,其实也就是产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没有任何一个打工仔(什么金领白领的)是不可以被这个流水线替换的。
很多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的人,倒是很会说些漂亮话,美化打工,赞美劳动。话是没错,人得养活自己,这是最起码的独立先决条件。但为什么要回避打工这件事内在的“不得不”经常引起的无意义感呢?其实戳穿和面对这种无意义才好,我们不需要这种幻觉来麻痹自己。工作既重要又不重要。
要解决的是赋予当下工作的意义,而不是回避它本质上毫无意义。解决的办法就是自己学会从中发现乐趣,这期间就没有什么通用标准的办法,一个是行业不同工作内容差异比较大,另一个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导致同样的环境里的“趣味点”也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