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教学反思撰写的三个层次
目前,部分中小学校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而且还有篇数和数量的限制。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可能比较轻松,而对于有些教师来说,可能就比较困难。
那么,从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整体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抵触与反感。
很多教师善于教而不善于写,部分教师教了大半辈子学,却很少写什么东西。因此,让这些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非常反感。显然,这是教学反思的最低层次。这种层次的教师,认为写教学反思是一种负担,是不必要的额外工作,是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关系的。如果用这样的一种心态来写教学反思,其必然是应付差事或干脆不写。即使被动的写,也不可能写出什么新的东西来,结果往往是凑字数,凑篇数。以这种被动的、抵触的、反感的心态来撰写教学反思,注定不会持续和长久的。一旦环境或要求改变,撰写教学反思的压力也就不复存在了。比如,许多学校行政命令式要求教师们写教学反思,就存在着这样的一部分带有抵触情绪的教师,一旦学校放松要求或校领导的更替,这项工作也就不了了之。
第二个层次:被动接受,基本配合。这个层次的教师,基本上是不会反对或抵触,但只是被动的接受或配合要求去写教学反思。如,要求一周写一篇,一个月完成四篇教学反思的任务,这种教师往往一个月也就是写四篇,或者还要打个折扣,只完成三篇或两篇。也就是说,这个层次的教师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当然也存在着凑字数和凑篇数的嫌疑。抱着这种心态的教师,基本上还处于被动式的写作状态,其写作的反思内容要么干巴巴的几句大白话缺少文采,要么三言两语词不达意,要么东摘一句西抄一句支离破碎。这种层次的教师也很不稳定,任务驱动比较明显,甚至有时是某种利益的驱动所为。但必须肯定的是,这种层次的教师一旦指导得当,引导有方,尤其是促进其思维方式和心态的改变,这种教师是可以改变的,撰写教学反思也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第三个层次:自觉反思,自主发展。第三个层次的教师写教学反思,已经是一种自觉的、本能的行为,无论学校要求与否,他/她都会把写作教学反思当成自己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来对待。我们常说,人都有一种惰性的,一旦把惰性的外衣剥离了,主动发展就成为个人的一种追求目标。德国诗人海涅认为:“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这个层次的教师,不需要督促,不需要检查,也不需要奖励或表扬,完全是教师的一种自觉状态、自主行为。具有这种层次的教师,往往心态比较平和,心境比较愉悦,课堂教学高效,思维方式独特,工作忙碌而不杂乱,不为外界的各种荣辱诱惑所动,更不会斤斤计较于一些个人的得与失。这种层次的教师,就是名副其实的名师,是学生尊敬、家长放心、校长倚重的骨干教师。当一所学校有一批这样的教师,那么就是学生之幸,学校之幸。
三个层次,三种心态,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我们始终认为,反思是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是一名教师走向优秀的重要途径。我们曾经对一些名师或特级教师做过调查,发现虽然每个人成长的方式或路径不同,但善于反思和总结是这些名师或特级教师成长的重要砝码。要成长为一名自觉反思、自主发展的教师,是需要一个较长的修炼过程,其中除了外力的推动外,最核心的还是需要我们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地反思。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认为要成为名师,就是做到四个字:“一课三备”,即一节课三次反思三次提高。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作为中小学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反思,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地、深入性地、持续性地反思,我们才会真正地剖析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才能及时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