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骤转!又一家龙头房企抛弃规模路线,地产下半场如何收场?
艳姐说
地产圈,向来瞬息万变。
这边,一众中小房企们还遵循着规模竞赛的生存法则,在冲击百强、千亿的路上猛踩油门、蒙眼狂奔。
另一边,几家龙头房企却悄然踩了刹车,主动宣布要放缓扩张步伐,不再将规模放在首要位置,“提升利润率”和“降低杠杆”成为新的经营法则。
房企们对于规模的追与不追,在艳姐看来很难分出个是非对错,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进入房地产下半场,做大规模已然不是房企的唯一目标。而且,这种分化愈演愈烈。
8月31日,融创中国(1918.HK)发布其2018年半年报。从中报来看,融创也决定慢下来了,未来将从规模的高速增长向“强运营、控投资、降杠杆”转变。
基于融创2018年的业绩中报,艳姐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融创策略转变背后给整个行业的启示,以及在调控不断加码的大背景下,房企如何真正做到“提质控速”。
2018年,融创将全年销售目标定在了4500亿元。
这个数字在行业里依然突出,但相较于融创前些年的进击步伐,显然是一个更加稳健的打法。
融创2016年及2017年全年销售金额及增速:
2016年,1506亿元,同比增长120%
2017年, 3620亿元,同比增长140%
不过,作为一家行业规模第四的房企,降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2018年上半年,融创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915.3亿元,同比增长76%;截至今年前7月,融创合同销售额达2254亿元,已经完成全年4500亿销售任务的50%以上。
考虑到融创以往的推盘节奏,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一直是其销售额的高速增长期,因而实现全年既定销售目标还是很有希望。
另外,从下半年的可售货值及上半年的去化率来看。
下半年,融创预计新推251个项目,总在售项目将达369个,可售货值达4912亿元,而且这些项目主要位于核心一、二线城市。
如果按照上半年71%的去化率来推算,下半年销售额或将达到3487亿元,全年目标有可能超额完成;而如果以4500亿元的总额来算,下半年只需达到53%左右的去化率即可完成全年目标。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融创虽然开启了“稳健”的打法,但其依然有足够的增长实力,未来也可以主动控制增长速度。
而且,从现实来讲,在从实现规模跨越式增长到“强运营、控投资、降杠杆”的转变中,融创也不可能急踩刹车。一方面,其基础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另一方面,其土地储备也相当充足。
与销售额相比,艳姐更看重的数字是盈利指标。
因为,任何一家房企,无论销售额有多高,盈利不足也不过是白忙活一场。
中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融创实现营业收入465.8亿元,同比增长215.3%,毛利润115.3亿,同比增长251%;归母净利润63.6亿,同比大涨287.7%;归母核心净利润66.1亿,同比大涨292.3%;基本每股盈利1.45元,同比大涨245%。
艳姐翻看2017年的年报发现,去年的核心净利润也达到了259.1%的增速,这个增速在行业里是非常高的,即便在第一梯队中,也非常可观。
由此可见,融创在前几年的规模高速增长以及精准的战略布局之后,已经开始进入净利润收割期。
中报里还有一个盈利指标,艳姐认为非常重要,即,毛利率。
毛利率是一个公司竞争力的表现,但在过去,融创的毛利率并不非常突出,基本维持在行业的正常水平。2018年上半年,融创的毛利率继续回升至24.7%,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
毛利率实现回升其实不难理解。
因为在过去几年,融创为了寻求规模的增长,采取并购方式快速获得项目,而并购项目通常会率先集中处理低利润甚至零利润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过去两三年的利润率。
而随着这些项目处理完毕,以及公司运营水平的提升,利润率也将回归正常水平。
如果今年下半年起,融创对规模增速的要求能降下来,艳姐认为,融创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目前的基础上还会有比较可观的回升。
TIPS:对于房企来说,在房地产行业下半场,在追求规模的同时更要关注利润率的增长,以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房企想要发展,土地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筹码。
不过,如今的地价越来越贵,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一幅地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对于房企来说,如果拿错了地,或者遇上了楼市调控,套上个一年半载的,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缓过气来。
对于规模不再是主要追求目标的融创来说,在拿地上也更加谨慎,据艳姐所知,从2016年10月到现在,融创几乎没有在公开市场上拿地。
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是,控制投资风险。
融创近年来发展的很好,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市场的判断一直比较准。在2016年10月时,融创就有两个判断:一,这次宏观调控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时大家对市场还比较乐观;二,调控持续后,会改变消费预期。
基于此,融创始终坚守“不买贵地”的准则。2016年底,国内不少城市的土地炙手可热,融创悄然启动内部预警机制,不再参与公开的土地拍卖,避免接盘高总价、高溢价、高单价的“三高”项目。
二是,符合标准的土地少。
今年上半年,融创在控制拿地节奏和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拿地标准。目前,其拿地必须保证IRR(内部收益率)高于 50%,项目净利润率高于15%。
而当下,符合融创标准的土地越来越少,于是其只能更加谨慎,宁缺毋滥。
不过,强调“安全第一位”、减少公开市场拿地的融创并不缺少土地储备。依靠出色的并购能力,2018年上半年,融创土地储备2.31亿平方米,总货值3.29万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并购获取。
这种物美价廉的拿地方式也降低了融创的拿地价格,平均土地成本仅为3620元/平方米,为近年来获取土地均价的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超过92%的位于一二线及环一线城市,土地平均成本仅为4470元/平方米,比2017年的4728元/平方米进一步下降。对应同期超过16000元/平方米的销售均价而言,可运作的利润空间相当丰厚。
据艳姐了解,基于已拥有充足、高质量的土地储备,融创下半年及未来将坚持上半年的谨慎策略,继续坚持高拿地标准,严格控制土地获取节奏和规模;布局上仍将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为主。
TIPS:对于房企来说,在楼市下半场,拿地就是投资,投资就一定要看好看准,合适的就投,不合适的就不投,避免盲目拿地。
在控制投资节奏的同时,融创也在通过持续降低负债规模,优化财务结构防范风险,实现规模、利润与负债的平衡。
业绩发布会上,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这样说,“现在调控进行将近两年,如我当年的判断,调控还在加码,而且用户对房价的预期正在发生改变。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坚持去杠杆,稳健发展。”
由此可见,降杠杆应该是融创这两三年非常确定的方向。
截至报告期末,融创总资产6699亿,同比上年末的6231亿增长468亿;所有者权益635亿,较上年末的606亿增加29亿。经营规模提升的同时,有息负债持续下降,较上年末减少近百亿,显露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未来,依托于强劲的销售增长和买地速度的放缓,以及谨慎的财务政策,艳姐猜测,融创的杠杆率还会进一步的下降,净资产水平则会持续提升。
说到这,艳姐想提一句。其实,大家提到杠杆和负债不用过于担忧,一家房企想要做大规模,大量的项目必然会沉淀大量的资金,进而带来负债的上升,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当房企到达较高的规模平台后,一旦放慢增速,负债率就会下来,利润会上去。
因此,只要现金流充足,合理的杠杆和负债并没有什么大碍。
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融创拥有现金余额874亿元,与上年末保持平衡。债务结构上,融创保持长短期的合理比例配置,一年内到期之短期负债及长期负债当期部分仅753亿,现金余额足以覆盖短期债务。
另外,融创布局集中在一、二线核心城市,这些地方的市场供求关系好,加上融创产品做得很好,好卖,所以资产的流动性很好,上半年销售回款1700亿元,回款率近90%,这是控制风险很关键的因素之一。
凭借稳健且有质量的增长,融创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今年5月4日,恒生指数公司正式公布2018年一季度检讨结果,融创中国入选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并将于6月4日正式纳入。
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的成分股主要涵盖大型国企及优质大型蓝筹民营企业,纳入该指数也意味着融创即将入选恒生指数,跻身蓝筹行列。
同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也连续两次上调公司评级,由稳定提升至正面。
TIPS:规模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当下,房企要增强抗风险的意识,积极采取措施调整财务结构,降低净负债率,增强现金回流。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在楼市行情好的时候,大多数房企都能分到一杯羹,享受市场红利;但只有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才能真正检验出一家房企的前瞻性和判断力。
未来房地产会怎么走还不确定,但融创和部分龙头房企的策略转变,让我们在楼市下半场看到了新的方向和思路,艳姐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END.
如果你有精彩买房故事,愿意与我们唠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