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虚空:云南边民外迁,上十万移居越南、缅甸
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的边界长达4,062 公里,其中中越边界 710 公里,中老边界全长 505 公里,中缅边界长 1997 公里。 壮、傣、苗、瑶、景颇、傈僳、拉祜、佤、布朗等 16个少数民族,在边界两侧跨界而居,守边固土,繁衍生息。他们语言相通,风俗相同,相互来往密切。
近一二十年来,在云南边境一线地区,出现了大量边民外迁、人口减少、耕地荒芜、村寨空心化现象。
据统计,2010~2015年,云南34个边境县中,除瑞丽、河口等少数县市的人口有所增加外,其他的边境县,都出现了严重的常住人口流失现象。
比如,中缅边境的云南孟连县,2010年常住人口208,593人,到2015年减少到135,538人,
负增长35%,之后仍在持续下滑。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与我国相邻的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加快抵边发展,以各种惠边政策,迁移和吸引人口实边,导致云南十万以上的边民,移居到了边界线另外一侧。
云南边民外迁原因
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云南边境地区,地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和哀牢山脉,山区、半山区占比在 97%以上,比如,怒江州泸水市为99.72%,金平县为99.72% 。
这里地处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耕地多为山坡地,25度以上的陡坡地占比很大,跑水、跑肥、跑土;而且,喀斯特地貌造成地表水渗漏严重,高寒阴冷不适于耕作,造成土地贫瘠,亩产低,只能靠天吃饭,广种薄收。
加之境内自然保护区众多,人地矛盾更为突出,一些地区还存在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增收难等问题,边民的生存、生活条件较为困难。
2017年末,云南边境泸水县贫困发生率达34.1%,福贡县更是达到46.94%。
2.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根据统计,临沧沧源抵边寨帕良佤族村,2018年户籍登记220户855人,258名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大量青壮年外出,使边境发展活力渐失。
3. 村寨空心化、空巢化
城镇化高速发展,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吸引经济落后村寨边民的内迁。
这种流动,有着相对永久性,即使有一些家中老人留守于原村寨,老人过世之后,便屋地两荒,以空巢化和空心化的形式,呈现着边境村寨的虚空。
4. 子女就学难
由于边境常住人口流失,生源不足,考虑到办学成本和效率,边境地区进行了撤点并校工作。
比如,2015年,帕良小学招生数量120人,2017年因不足最低招生数量8人而停办,随之造成妇女和老人也随迁到城区伴读。
5. 娶妻难
在边境地区,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失衡。
边境村寨女性外出打工易于男性,因家乡贫困与外地男性结合,使边境村寨出现了大量的大龄光棍。
娶妻难不仅直接导致边境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也使大龄光棍为了结婚生子,从边境地区流出。
上十万边民流入越南、缅甸、老挝
虽然云南总体社会发展水平,要高于越南、缅甸、老挝等国,但在边界线上,优势并不明显。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鲁刚,2007年做了一项调查显示,在越、老、缅、泰四国北部,分布的来自云南的边民,达数十万之众,有的已经形成大的聚居区。
另一份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调查则显示,中国移居到缅甸的共有约21万人(包括流动人口),其中老街就有11万多人。
云南边民的外流,主要有两个地段。东线主要从文山州流向越南的河江、老街、莱州等省; 西线主要是从普洱、临沧、德宏、西双版纳、保山,流向缅甸北部,或经缅北到泰国、老挝。从出境人数上讲,流向缅甸的人数最多。
云南边民移居到边界线另外一侧,有多种原因。
1. 自然地理条件
尽管老挝、缅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云南,但两国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远高于云南,而且土地肥沃,平地多,谋生容易,因此吸引了缺乏耕地、获耕作条件恶劣的云南边民,进入缅甸和老挝生活。
2. 政策因素
当邻国的边疆战略、边境政策、惠边措施,显现压倒性优势后,也会诱发边民外迁。
越南从 2003年开始,实行稳民安边政策,对边境一线居住的边民,给予财力和物力扶持,吸引了许多云南边民举家搬迁。
凡是进行异地搬迁的边民,越南给予每户8000元人民币的补助。而公路、电力、人畜饮水等公共设施,全由地方投资。
此外,越南还免交农业税,每年无偿供应边民农具、种子、化肥、耕牛,供应每户每月1公斤煤油,2公斤食盐,还有收音机。
对边境沿线的民族山区,一律实行免费医疗,免费防疫。仅凭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不少村民搬过去。云南河口县的一些边民,甚至跑到越南猛康县接受免费医疗。
边民子女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发放校服,每月补助少数民族学生、贫困学生一定的生活费。边民子女考上大学的,给予资助。
越南的生育政策也比较宽松。
越南的这些惠边政策,对云南边民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
在缅甸,佤邦把邻近中国边境的 10 万居民南迁,腾出的地方,则通过吸引云南边民来补充。在佤邦帮助解决住房、孩子上学、发放安置费等一系列优惠条件下,云南边境的佤族人口,至少流失了5千人。
3. 同源民族的吸引
云南部分傣族、布朗族边民,外出务工的首选地点,不是昆明等内陆发达城市,而是老挝、泰国。
曼皮村,是勐海县巴达乡的一个布朗族村,和缅甸只隔着一条南览河。不少村民跑到河对岸的缅甸,又辗转到泰国,不少人一去不返。
这些人也没什么文化,平时别说内陆沿海城市,就连昆明都不敢去。多数从没走出过山寨,连汉话都不会说,胆子小,害怕上当受骗。但是泰国不一样,因为布朗族语言跟泰语相近,年轻人学起来较快,去了之后长期滞留不归。
跑出去的都是壮劳力,村里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村里2万多亩山地,人手不够,种不过来,很多土地荒芜。
由于人口萎缩,巴达被撤乡,并入西定,两乡人口均不到两万。
云南边境虚空的防范和治理
边境虚空问题的生成,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而一旦出现,扭转这一局面,将耗时更长,耗力更大,对此亟需高度防范,综合施策,着力治理。
1. 加快沿边开发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边地区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中国边贸发展迎来新机遇。
要利用云南沿边口岸开放优势,发展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提升边贸的便利化水平,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实现“固边、稳边、兴边”提供坚强后盾。
2.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从十三五以来,云南沿边地区决胜脱贫攻坚,因地因族因户因人施策,与兴边富民、守边固边统筹推进,在带动边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这些措施,边民外流的数量开始大幅减少,开始出现回流现象。
目前,需要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开展提升行动。
3. 加强出入境管理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而云南边境一线,大多是山沟密林,除了已经开通的口岸之外,还有数百条可以通行的便道,急需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防止人员无序流动。
参考资料:
尤伟琼:《我国西南陆地边境的虚空态势及其治理思考》
李晨阳 卢光盛:《中国云南、广西与周边地区发展现状比较》
赵卫华,金东黎:《云南省边民外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