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折叠”为什么让我们等了五年?

撰 文丨张   远

编 辑丨美   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早在2016年,就有一名用户在知乎提问:微信为什么不出微信群折叠功能?五年之后,这个很多人千呼万唤的功能终于姗姗来迟。

在刚刚更新的iOS 8.0.14版本中,用户可以通过消息免打扰下的“折叠该群聊”,选择将一些群聊在聊天列表中折叠,这些被折叠的群会被固定在聊天列表的固定位置,不会被新消息时刻顶起来。

然而,对于这样体贴精细的功能,很多用户却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这种显而易见早就该出的功能,为什么非拖到一万年以后呢?”更何况等了五年微信才解决了这个“痛点”,还有更多的“痛点”要排到何年何月?

这条消息的评论区也成为微信用户的“吐槽中心”,用户纷纷发泄对于微信功能缺失的不满——“还应增加这个功能:由用户自主决定,是否同意被拉入聊天群”“消息免打扰的群能不能艾特所有人的时候不弹窗啊”“啥时候出个批量删除聊天记录”……

虽然微信同步推出了针对老年、视障群体的关怀模式。然而,面对不同用户复杂多样的社交管理需求,“大到不能改”的微信难以令所有人都满意。正如在朋友圈权限上,三日可见、指定可见、指定不可见、屏蔽不可见——把握中国人情社会复杂微妙的关系学方面,微信已经修炼得炉火纯青,然而依然无法覆盖用户所有说不出口的“小心思”。

“微信群折叠”功能

为什么让我们等了五年?

2016年就有人提议“微信群聊折叠”,是因为早在那时激增的微信群已经影响到了用户的正常聊天。用户之所以被微信群泛滥所困扰,是因为它的高灵活性和低门槛(无需用户同意就可被拉入群聊),可以承载任何临时性、一次性组织关系。大量因为一次聚会、一次活动建立起来的临时群组,在使命完成之后却并未解散,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微信的“群组过载”。而这些“僵尸组”却沦为了社群营销者的推广渠道,让其他组员不堪其扰。

不仅如此,扁平式的信息机制也让微信群一旦超出一定规模就会出现“交流失效”,如果没有强社交关系的纽带,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者,微信群就很容易变成通知群、广告群和几人私聊其他人万年沉默群。

2018年6月,微信群曾经刮过一阵“全民互喷”的旋风。一夜之间互喷这种“病毒”感染了所有的群组,每一个微信群都有被撕裂至两级对立的风险,对骂更进一步上升至谩骂、赌博乃至线下约架,以至于微信不得不紧急喊停,以封群、封号等威胁来给这次“集体癔症”降温。将微信群变成互怼的战场,正是用户对于微信群“一潭死水”现状的一种反叛,是对于大部分“僵尸群”的一种“废物利用”。

无论是微信群折叠、订阅号折叠还是朋友圈三天可见,都折射出微信社交关系无法解决的困境——所有一次性的关系都会沉淀为微信上的“永久关系”,除非主动定期清理,否则微信关系永远“只增不减”。

虽然这意味着人们的社交关系突破物理限制大为扩展,可以轻易联系任何一个萍水相逢之人,潜在的人脉网络非昔日可比拟,但也同时意味着社交负担的与日剧增,微信关系链的不能承受之重。

而微信并不能越俎代庖帮助用户管理社交关系,对于“群组过载”,微信也是希望消息机制来让活跃的群组自动居前,让“僵尸组”自动沉底。通过“消息免打扰”来避免狂轰乱炸的群聊信息干扰正常的私密交流。

开放外链之后
微信如何应对“广告满天飞”?

一直以来,这样的自动调节机制都行之有效。然而,当微信逐步放开外链互通之后,微信群将成为外部商家争相抢占的“桥头堡”,而那些几百年不活跃的“僵尸群”也将纷纷“诈尸”。对于摩拳擦掌准备掘金微信私域流量池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一场“狂欢”,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则是一场不堪其扰的噩梦。如果微信无法妥善处理开放外链与“营销泛滥”之间的平衡,很可能将再次陷入一次舆论危机。

不久之前,就有一位微博博主发起了一轮投票“你希望在微信里看到更多的'砍一刀’营销吗?”结果87%的用户选择了“不支持,不想微信变卖场,成为营销灾区”。虽然该调查存在着诱导用户的嫌疑,但也反映了部分网友切切实实的担忧。

此次微信推出折叠群聊功能,正是未雨绸缪的预防性举措,以应对爆发式增长的广告促销、拉新引流信息,避免让“广告满天飞”影响用户体验。同时,这对于准备在微信营销大展拳脚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威慑,一旦因为频繁轰炸而触发群组折叠,意味着这一“渠道”将会被用户雪藏。折叠功能也让用户对于群组有了更高的“生杀”大权,何时查看信息,多久查看一次信息,主动权都掌握在了用户手中。

有分析者将群折叠视为私域运营的一次危机,但其实在此之前用户早已对暴力拉群、暴力发单之类的运营方式“免疫”(视而不见)了,缺乏维护的群组早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折叠功能的上线反而能避免一些群组被删除的命运,只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还是有被放出来的可能。

由此可见,微信的每一次重大更新都有迹可循,并非亦步亦趋地响应用户需求,而是更多配合自己的战略需要,从生态健康的全局出发而非部分用户的“痛点”出发。正是这样稳健乃至保守的升级节奏,保证了用户体验的稳定一贯,这也是一款“国民级应用”的必备素养。

只有互联互通
微信才能做稳“基础设施”

然而,微信不可避免地离张小龙理想中那个“小而美”应用越来越远,只能背着越来越重的“包袱”负重前行。微信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情社会“数字化”之后国人社交关系的复杂幽微,人们对它的不满其实也是对自己无力应对的不满。

当互联互通成为大势所趋,微信势必将承担更多用户间分享的重任,这不仅对其信息机制的一次考验,也将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曾经,微信和淘宝、抖音等都是互相对立的竞争关系,对他们“薅流量”的行为围追堵截,很难甘心于“管道商”的角色。

开放外链之后,微信有可能和它们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而且,由于淘宝、字节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封闭“流量池”,对于微信导流的依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互联互通反而会进一步巩固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地位,让阿里、字节多年以来的社交努力不攻自破。

这或许是为何开放外链的消息传出之后,腾讯的股价不降反升的原因。只有成为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微信才会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只有理顺与其他平台之间的关系,端正自己的中立位置,微信才能真正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