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八”竟然有这么多的说法?点进来,内附“养生”大法
“疫情结束后,您最想做什么?”看到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军人们的回答后,小编流下了眼泪,无论是“喝可乐、吃炸鸡”,还是“回家”,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而面对失去亲人,或财务经济危机等等现状,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它,做一个平凡的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经历,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瓶颈时,有没有放下手头的一切事务,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许是为了散心,或许是想找寻答案,不管是哪一种理由,我们都是在想着如何解决当下?
《人类简史》中提出过一个观点,“人的发展就是认知的发展。”
认知从何而来?认知源于知识,知识源于生活。
小编觉得一个人的命运是由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决定的。
先说说先天方面,如果一个人先天有缺陷,如盲人、聋人或者身体患有重大疾病等,那么他的后天发展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他的命运极大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吧。
再说后天方面,后天方面又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决定。外部因素,如家庭出身,教育,周围环境等,当然,外部因素基本上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好,基本上会样样好。如果一个人生活的外部环境很差,连生存都难以解决,那就不要跟他谈命运了。再说内部因素,小编认为内部因素是主要因素,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这个因素就是人的认知水平,它又由知识水平,家庭影响,社会环境等共同决定。
所以,以上的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也就是所有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命运。这就像是蝴蝶效应,很难说到底是哪一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也许一件让人触动的事情就彻底改变了一个人。
如果你不满足现状,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那么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认知发生转变,也许是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的最便捷方式。
其实,从《易经》中有一个字,可以概括小编前面的说的话,那就是“八”字。
左撇为阳,轻轻之象,所以看成阳气,而且左边、东边都主阳气上升;右捺为阴,重浊之象,所以看成阴气,而且右边、西边都主阴气浸盈。
自古及今,八及八的倍数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吉祥的数字。八是一分为二方法论的产物,所以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古人在远古时期,从时空上,就是从八个角度来进行思维的。比如,从方位上说,有东、西、南、北之分。继而又加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合成八个方位;从时间上说,与八个方位对应的是东方主春分、西方主秋分、南方主夏至、北方主冬至、东北主立春、东南主立夏、西南主立秋、西北主立冬。这样,时空合二为一,通称八方、八节为八极、八卦、八正、八风等。在此基础上,八节又细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都是八的倍数。
从人的角度看,人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可以用八卦来解释,而关于为人处事之道我们又可以从八个卦组合成的六十四卦中找到答案。
在北宋时期,古人根据“八”特有的魔力,创造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八段锦。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而且,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
最后,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八段锦”,一同感受“八”的魅力吧。
“八段锦”动作分解:
第一段 双手托天理三焦
(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分别自左右身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极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恰似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此时缓缓吸气。
( 2 )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时,随落随翻转掌心再朝上,微低头,眼随手运。同进配以缓缓呼气。
如此两掌上托下落,练习四至八次。另一种练习法,不同之处是每次上托时两臂徐徐自体侧上举,且同时抬起足跟,眼须平视,头极力上顶,亦不可紧张。然后两手分开,在身前俯掌下按,足跟随之下落,气随手按而缓缓下沉于丹田。如此托按 4 ~ 8 次。
此式除充分伸展肢体和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式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等极佳方法。用以治疗预防脉管炎时,要取高抬脚跟的作法,每次要反覆练习。
第二段 左右开弓似射雕
( 1 )两脚平行开立,略宽于肩,成马步站式。上体正直,两臂平屈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 2 )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状。眼看左手。
( 3 )、( 4 )动作与( 1 )、( 2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开弓 4 ~ 8 次。
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临床上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上、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
第三段 调理脾胃臂单举
( 1 )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 2 )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
( 3 )、( 4 )动作与( 1 )、( 2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手交替上举各 4 ~ 8 次。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体伸展宜柔宜缓。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上举吸气,下落呼气。
第四段 五劳七伤往后瞧
(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左拧转,眼看后方,同时配合吸气。
( 2 )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
( 3 )、( 4 )动作与( 1 )、( 2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后瞧各 4 ~ 8 次。
此式对防治颈椎病、高血压、眼病和增强眼肌有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精神愉快,面带笑容,乐自心田生,笑自心内,只有这样配合动作,才能起到对五劳七伤的防治。另外,此式不宜只做头颈部的拧转,要全脊柱甚至两大腿也参与拧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五脏的健壮,对改善静脉血的回流有更大的效果。
第五段 摇头摆尾去心火
( 1 )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同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做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
( 2 )动作与( 1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 (1) 、 (2) 动作交替进行各做 4 ~ 8 次。
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两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动作要保持消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第六段 两手攀足固肾腰
(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
( 2 )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
( 3 )上体缓缓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向下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
( 4 )上体展直,同时两 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如此反覆俯仰 4 ~ 8 次。
长期坚持锻炼,有疏通带脉及任督二脉的作用,能强腰、壮肾、醒恼、明目,并使腰腹肌得到锻炼和加强。年老体弱者,俯身动作应逐渐加大,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俯身时头不宜过低。
第七段 攒拳怒目增气力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成马步桩,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
( 1 )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拳时宜微微拧腰向右,左肩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
( 2 )与( 1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击出 4 ~ 8 次。
此式动作要求两拳握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颈,聚精会神,瞪眼怒目。此式主要运动四肢、腰和眼肌。根据个人体质,爱好、年龄与目的不同,决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其作用是舒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同时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增强全身筋骨和肌肉的作用。
第八段 背后七颠百病消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或两脚相并。
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脚跟提起,同时配合吸气。两臂自身前下落,脚跟亦随之下落,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如此起落 4~8 次。
此式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同时有利于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