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语文教学视野的佛教文化
这本书搜罗了很多源自于佛教文化中的词语,姑且避开一些常用的内容,找一些通俗得看不出出处的词语,如“一刀两断、一知半解、一丝不挂、开眼界、不可思议、心眼、心领神会、水涨船高、世界、本来面目、平等、对牛弹琴、再生、自由自在、自作自受、自欺欺人、毕竟、妄想、安心、安详、投机、抖擞、抛砖引玉、现在、实际、实体、转变、祝愿、真理、浩劫、流通……”好了不再往下摘引了。姑且不论这些词语在源头上是否真的全部来自于佛教文化,但也不会一个也不出自佛典僧志。我想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从“佛光”之中分得的一点光亮吧!
其实要说,佛教文化虽然来自于印度,但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已经多方面影响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甚至已经融合成为了中国的独特的文化。翻译、绘画、文学、雕塑、哲学等大的方面就不说了,在生活中,佛教文化影响到了人的行为、思维的方式、甚至生活态度!
在中国的文化史中,受到佛教文化熏陶而有所建树的名人为数众多。说远一点的有王维、苏轼、朱熹,说近一些的章太炎、陈寅恪、许地山、熊十力、梁漱溟、弘一法师、丰子恺……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和学习体系中,佛教文化的滋养已经逐渐淡出了,只有一些词语流传了下来。但这些词语尚不能代表佛教文化的精髓,如果我们看看禅宗的语录,再看看德里达对文字的思索;我们看看因明学,再看看逻辑学。我们就会发现,佛教文化中所蕴含的思考和研究,一丁点儿也不比现代人逊色!
而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佛光”的缺席,已经使我们无法去理解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和作者的人格世界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