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集』中耳炎症状-祖传特效中耳炎偏方
中耳炎症状主要表现为耳痛、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给大家推荐祖传特效中耳炎偏方:
祖传特效中耳炎偏方:
偏方一:柴胡白冬饮
【来源】贺军安,《四川中医》(5)1983年
【组成】柴胡、白芷、栀子、赤芍各15克,冬瓜仁、蒲公英各30克,泽泻20克,龙胆草10克,甘草6克(10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泻火解毒,利水通窍。
【方解】本病之起,多因内有肝胆郁火,或因胎遗热毒,外因时邪内犯,邪毒侵耳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方中以柴胡、龙胆草清肝泻火;蒲公英、甘草、栀子清热解毒泻火;冬瓜仁、泽泻利尿泄毒;白芷、赤芍祛风凉血,通窍止痛。诸药协同,共奏泻火解毒、利水通窍之功。热去毒解,则耳疾可愈。
【主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加减】若头胀痛者,加川芎3克,菊花12克;头晕者,加僵蚕12克,钩藤20克;口渴者,加生石膏20克;体温高者,加黄芩12克,青蒿15克;耳痒者,加地肤子30克,防风12克。 同时配用虎耳草汁滴耳,每日3次。 【疗效】治疗23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0%。服药少者3剂,多9剂。1月后复发4例,继服原方,仍然有效。 偏方二:泽苓汤 【来源】孙佛全,《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泽泻、茯苓各15~30克,石菖蒲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利湿祛痰,开通耳窍。 【方解】方中泽泻有利水渗湿之功,使清气上升而除头目诸疾;茯苓健脾利水;助泽泻去痰湿;石菖蒲味辛性温,辛者串通九窍,温则化痰去痰湿,能助茯苓、泽泻化痰祛浊;且石菖蒲的开窍作用可能对咽鼓膜起到扩张作用。气道得通,水湿祛除,则耳能闻五音矣。 【主治】中耳积液。 【加减】气虚,加党参、炙黄芪各15克;痰热,加黄芩10克,龙胆草5克;外感风寒,加辛夷、防风、苍耳子各10克;外感风热,加桑叶、菊花各10克。 【疗效】治疗87耳,痊愈(耳闷胀消失,听力恢复正常,中耳积液阴性,3个月以上未复发)60耳;显效(耳闷胀、听力减退明显好转,中耳积液阴性,1个月以上无复发)6耳;有效(诸症减退或好转)7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为90.1%。平均服药14剂。 偏方三:通耳窍方 【来源】谭敬书,《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柴胡、香附、川芎、石菖蒲各10克,当归15克,红花5克,泽兰、法半夏、茯苓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祛瘀除痰,行气通窍。 【主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加减】若肺气虚合用玉屏风散;兼脾气虚,加党参、白术;兼肾阴虚者,加熟地、枸杞子;兼肾阳虚者,加制附子、肉桂。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附记】本方须连续服药1个月以上,同时应教会患者做外行捏鼻鼓气通窍法,鼓膜按摩法,及耳前后穴按摩法,早、晚坚持进行,数月不懈,其效始佳。 以上就是关于祖传特效中耳炎偏方的全部内容了,本篇为大家提供的几种偏方在临床应用效果颇佳,希望也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其次,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冒。作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