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医案一条

范中林;麻杏石甘汤2《六经辨证医案选》

常某,女,22岁,患者五岁时出麻疹,曾合并肺炎。其后常吐浓痰,并转为咳血。1970年,经北京几家医院会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先后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治疗,咳血基本控制,但经常头痛,时发高烧。医院多次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未接受。病情逐渐加重,终于不能坚持学习,从某军医学校休学。1978年5月2日来诊,按太阳证温病论治,两月余基本治愈。

1 初诊;头昏头疼,身热而不恶寒,手心灼热,汗出,心烦,渴喜凉饮。咳嗽,频吐大量浓黄稠痰,便秘,睡眠不安。面红亮,双颧有明显黑斑,唇绛红,舌质鲜红,苔黄厚腻而紧密,脉洪数,此系温病伏邪,为外感所触发,并上犯肺经所致,法宜宣肺泄热,降逆止咳,以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10克,杏仁24克,石膏60克,甘草18克,葶苈子10克,川贝15克

备注;本篇医案比较长,我给每段都编上号,上面的每一段序号是医案,对应下面的论。

注意;此是伤寒,表病不解,是为伏邪。绝不是温病,也不是什么上犯肺经。此就是太阳伤寒外感病,皮毛不解,则病久不愈。太阳不解,经气不降,则头痛头昏,皮毛窍闭,卫气不泄,则肺气郁热,咳吐稠痰。舌质红者,君火不降也,苔腻者,肺气不降,津液不能雾化而凝瘀,填塞心窍也。舌黄者土色,胃气不降也。脉洪数者,洪为卫气内郁(即浮之义),热燥之盛,肺胃之逆也,经热不泄,则见脉数(心火不降,也见上数),皆因皮毛不解,则肺气不敛之故也。本条皮毛不解之脉洪,也为脉浮之变文;太阳三十一,微弱即不弦紧,洪大即浮义,勿泥。肺病与脉证,舌象,皆为外感相符。此就是太阳外感伤寒病,表病久不解之故。

2 辨证;《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者,为温病。仲景在此提出不恶寒而渴,与恶寒而不渴,作为辨别温病与伤寒之标志。本例患者,虽身热头痛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而渴,故当属温病。因伤寒传变化热,必传经而后渴;温邪不待传变,虽病在表而热邪伤津,故渴。同时伤寒为寒邪,故身发热而恶寒,温病为阳邪,故发热而不恶寒。此例温病,邪热壅肺,病根已深,肺失宣降,故咳甚,吐浓痰,蕴热日久,必伤血络而致咳血。参之舌象,舌质鲜红,舌苔黄厚而紧密,也与上述印证相符;而两颧属肺,湿热湿积于肺,日久不得宣化,内聚成痰,外现于面,故形成两颧黑斑也。据此,立法处方,服药十剂,咳嗽与浓痰减,手心灼热,头痛心烦,睡眠不宁等均有好转,面红亮也稍退。

论;后面“辨证”为温病部分的这一句话,范老就理解错了,没有分清太阳伤寒与温病。本条就是伤寒,由于内热病久,卫气不出,不见外恶寒,而见内热燥。此不是温病,温病者,是冬日伤寒而病中风,风泄窍开,又闭于冬时之寒,所以冬时病外感而发于春温之时,所以全是表热,而不见恶寒。本条伤寒不见恶寒者,一是病程长,二是卫气内郁,不见外寒,但见内热,也是一理。外不见恶寒,但见太阳头痛头昏,也是皮毛不解。皮毛不解,卫气不泄,经热内郁而外蒸,热盛寒退,所以不见恶寒。黄师在太阳总纲中论;太阳二,伤寒非无内热,究竟内热少而外寒多,太阳十九,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此为伤寒。也就是说,若已发热者,虽见恶寒,却变成内热多而外寒少,经阳不解而外蒸,则恶寒渐少,甚至不见恶寒。此病多年,不见恶寒,但见内热,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没有恶寒,因没能恶寒口渴而辩为温病,最终却是伤寒麻黄汤的方子治愈的。这就是对温病认识不对。同样单辨温病,也很难辨,温病就是春天发热而渴的病,显然不是桂枝汤证,因没有口渴。同样温病忌发汗,那也就不是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详观《四圣悬枢》卷一,此是玄霜丹证)。温病者,是冬日外感中风而发于春时,因为也是太阳病,因发于春时,也见有太阳症,头项痛,腰脊强等证。正因都是太阳病,又有时令之别,又非常相似,所以温病与伤寒,比较难分,很多中医都搞混了,直到今天,中医界也没有分出来,他们的通识理论也分不出来,他们连“伤寒有五”都没有分出来。

此舌苔黄厚而紧密,是表闭肺气不泄,气不化津,津不雾化而凝瘀也,有的人看到此舌苔厚,又会认为外感夹湿,或者暑热夹湿(或正是在此苔厚,而有白虎加苍术汤,白虎证是热燥,苍术是泄湿,他们怎么就能加到一块,这是多么的大辩证冲突),或是湿热之类的病。范老虽然论温病(所以论错),但用的方子依然是伤寒麻黄汤方,解表为主,所以此病能愈。若是不用麻黄汤类方,此病难了。双颧黑斑,就是外感面赤的意思,热伤其血,由外感红赤,变为黑斑热瘀而发青黑之象(血热)(此双颧黑斑,是外感不解,热瘀之象,此区别于内伤杂病的面黑斑)咳血者,血离经也,咳血止,必见瘀象,又加卫闭之热,必见热瘀之象。在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已经论过面赤之象,只要是有外感,多有面赤,病有面赤者,多为外感。可以翻看一下。气不化津而凝瘀,热炼为痰,故见黄稠。

看完范老的伤寒与温病的辨别,我都知道,不仅没有分清伤寒与温病的区别,还没有分出伤寒与中风的区别。此是邪热壅肺,但不是病根已深,而是皮毛不解,则气逆不降,所以咳逆,咳则气冲,而血离经外泄也,所以咳血。此大量黄稠之痰,假设不解表,而用黄连,双花,连翘清热解毒化痰,则热永不能除,痰也永不能去,毒也永不能解。表解之后,这些药才能起作用。解表者,善治皮毛也。表解之后,用点养肺滋燥的方子就可以了,根本都不用清热解毒。在重新确认一下,这是太阳伤寒病,不是温病。虽然治愈了,但也不是温病。这是太阳伤寒病。皮毛长期不解,所以病久如故。本案治法,首要解表,解表即是宣肺泄热,解表即是降逆止咳,此病只要一解表,病必大减,表解之后,哪怕是用西医,也能治愈。表不解者,无论中医西医,都不能治愈。本条肺病,脉见洪数,典型的披着马甲的外感。

3 二诊;痰、咳、烦、热等虽有好转,但舌质仍鲜红,苔黄少津,便秘,时有发热,此郁热虽衰而津液未复。宜守原法,兼顾生津润燥以养阴,以麻杏石甘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主之。方;

麻黄10克,杏仁18克,石膏60克,竹叶10克,麦冬12克,甘草3克,桑皮15克,川贝15克,黄芩10克,知母12克,荷叶12克

服三剂后,发热,便秘,头昏,咳吐浓痰等显著好转。原方加减,又服十剂,

论;选用麻黄,其表一解,卫气外泄,诸症好转也。但舌质鲜红者,肺燥失敛,火气上逆也。二诊合竹叶石膏汤很好,病后劳复之方。知母清肺热,黄苓泻相火。生津润燥养阴者,当加人参粳米,配合麦冬效果会更好。本案有便秘,肺胃肠燥盛也,加生地也行,滋阴以清血热。

4 三诊;舌质红,苔白润,偶尔尚吐稠痰。此述诸症悉减,两颧黑斑基本消退,病已显著好转,为

祛多年余邪,宜养阴清肺,以善其后。自拟养阴清肺汤主之。方;

桑皮12克,杏仁12克,川贝10克,橘红10克,麦冬12克,白芍12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甘草3克

1979年2月25日,追访患者,其家长告之,患者已于198年秋复学,情况一直很好。

论;舌质红,稠痰,此病已经很轻了。虽是舌红,火逆不降,此病还是在肺,还是治肺为主。

附两条提纲;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本条医案之舌红,此是火逆,但无上气,咽喉不利,所以不是麦门冬汤证。偶吐稠痰,虽然可以用皂荚丸,但没有上气,坐不得眠,所以也不是皂荚丸证。

一代医宗,黄元御

感恩黄师,拯救中医

(0)

相关推荐

  • 在变为咳

    ​在变为咳: 在变动为咳 相对正常 出现病变 就会咳嗽 肺气上逆 临症之时 咳嗽变化 根据上述 层层分析 已可初步 总结如下: 咳嗽治疗 先辨新久 再辨寒热 后辨兼夹 愿践行经典,求索不息 为广大病患 ...

  • 经方实验录:伤寒论九证悟透伤寒温病转变三大规律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以案说医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67篇原创文章 经方实验录,从之前的桂枝汤论至调胃承气汤九证,其寒热进退,疾病传变,可总结为三 ...

  • 小陷胸汤——结胸与咳喘医案六条

    11小结胸病(痰水结于胸间) 宗某,男,38岁.伤寒五日,发热头痛,自汗,胃脘微痛(素有胃病),前医误授承气(汤),致使心下容满,气促干呕,神昏不语.病者家属急请余往诊治,见患者双手叉胸,面容苦闷,喉 ...

  • 结胸与痞闷医案六条——小陷胸汤

    5小陷胸证--刑锡波医案 樊某,女,41岁,家庭妇女.病史:因肝气郁滞,心中烦闷,胃脘胀痛,奄奄似不相续.五六日后,胀痛延及胸膈,按之尤剧,饮食不思,心中烦热,舌苔黄腻,脉象沉弦.此乃肝中郁热影响脾胃 ...

  • 大陷胸汤——医案5条

    10结胸证--钟一棠医案 郭某,男28岁,农民.寒热倦怠,前医以表解法不效,继用润下又不下,病势趋重,远道前来求治.至则发病已6日,头痛项微强,热甚气促,不咳,按脘腹痞满而痛,寸脉浮而关脉沉,舌苔黄糙 ...

  • 急性胸膜炎,结胸与留食——大陷胸医案三条

    4急性腹膜炎--刘渡舟医案 李某,女,15岁.病起于外感,高热,39.5℃,头痛,肢体酸楚.至五六日后,突发上腹部疼痛,午后发热更甚,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腹膜炎,准备收入住院治疗.其父考虑到经济比较困难 ...

  • 大陷胸汤——结胸医案三条

    图为甘遂 1胸膈痰涎--曹颖甫医案 沈家湾陈姓孩,年十四,独生子也,其母爱逾掌珠.一日忽得病,邀余出诊.脉洪大,大热,口干,自汗,右足不利伸屈,病属阳明.然口虽渴,终日不欲饮水,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 ...

  • 金匮肾气丸——彻底治愈糖尿病(李可老中医,经典医案两条)

    附一:李可老中医医案,三消重症, 郭某,女,33岁,书店会计,1982年7月12日初诊:病已三月,食纳倍增而日渐消瘦.面色由白皙变为苍黑,体重下降五公斤多,甚感意外,求治于余.追询病史,得知近数月来, ...

  • 附子泻心汤——上热下寒医案三条

    附子泻心汤——上热下寒医案三条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医案三条

    2惊狂--胡希恕医案 王某,女,26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苔白腻,脉 ...

  • 十枣汤——肝硬化腹水,医案四条

    26肝硬化腹水--刑锡波医案 杨某,男,42岁,干部.病史:两年前开始腹胀,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曾用中西药治疗,及服用臌症丸.舟车丸,腹胀时好时坏,而腹水也时增时减.近1个月腹胀,身倦无力,两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