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水同调之剂——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最初用于治疗因包块引起的妊娠胎动不安,是古代的下死胎方,它的的经典方证比较简略:“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金匮要略·第二十篇·二条》)。主治妇人症病而漏下不止者,这应该是指流产。遵循古法,后世也大多用桂枝茯苓丸下死胎、消癥瘕、止漏下,范围大多局限在妇产科临床。
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外孕等多种淤血阻滞症,是活血化瘀的基本方。
这个经典的活血化瘀方,由桂枝、牡丹皮、茯苓、桃仁、白芍组成。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这也是一首气、血、水同调之剂。站在气、血、水同调的角度理解本方,其临床应用范围会更广泛。
桂枝:《本经》谓: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温经通脉,其用之道有六曰通阳,曰和营,曰利水,曰行瘀,曰下气,曰补中。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所谓桂枝能温通经脉,即是和营、通阳、行瘀等功能的体现。
芍药:《本经》谓: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气,止痛,利小便。现多用于“结实而拘挛”之疾,且桂枝配芍药调理阴与阳。方中芍药有赤白两种,按传统用药习惯,白芍以养血柔肝为主,用于肌肉痉挛性疾病为主。赤芍以活血化瘀为主,用于舌质暗紫,或血液粘稠者较多。有瘀血者,一般用赤芍。
茯苓:《本经》谓: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咳逆,利小便。
桃仁:《本经》谓:淤血,血闭瘕邪。溶化血块,可消瘀血于有形;实验证明,桃仁有阻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丹皮:《本经》谓:丹皮性味辛寒,本善通血脉中热结,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可消瘀血于无形。桂枝配丹皮,寒温相济,性较平和,茯苓配丹皮调理气与血。丹皮桃仁组合,消散瘀血于有形或无形。
其中的药对组合,甚是精彩;桂芍相配,调营卫,即桂调动脉,芍调静脉,动脉病变必加桂,静脉病变必加芍。人体血液循环,动脉导血离心,静脉导血回心,此两味药,从大的框架上调节着血运。
桂苓相配,调整着由于血运不利引起的水代谢障碍。桂苓芍三者配伍的参与,更是加强了水液代谢功能。
总之,一方五药,涉及气、血、水三方面。是气血水同调之剂,临床应用广泛,用之得当,效不凡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