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借用物理学上的“做功”概念,你就明白了
估计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跟我一样为孩子的这个问题发愁,就是明明教育了孩子,孩子也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但就是屡教不改,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样的错误。
就拿我家的孩子来说,我最近一直教她使用计时器,以便于让她形成时间观念,做事可以提高效率,不要每次都是我在后面催。虽然我教了孩子怎么用,孩子也知道怎么做,但是她现在仍然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每次还是逼的我跟在后面催促提醒。当然,有时不耐烦了,难免会语气不好的批评指责她。
这样屡教不改的问题,在我们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假如什么东西一教就会,我想每个父母肯定也就不会为教育孩子发愁了。当然,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屡教不改的问题却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育的失败,通常就是失败在“屡教不改”上。
假如我们教育成功了,孩子肯定也就没有了“屡教不改”的问题,也就变得符合我们的教育期望了。而孩子之所以“屡教不改”,也恰恰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没有成功,所以孩子才会表现出“屡教不改”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屡教不改
孩子屡教不改,肯定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失败。而面对孩子的屡教不改问题,我们也不能说父母没有努力,很多父母也购买各种育儿书籍、付费听各种大V讲课,采取了很多看起来很合理也很有道理的方法,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往往收效甚微。无论你采用的方法如何的好,孩子仍然是我行我素,屡教不改。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为什么用了很多好的方法技巧,仍然不能纠正孩子的错误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因为人的改变从来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个孩子表现出某种行为,如果是个别的偶尔状况,父母不会特别上纲上线的教育的,也不会专门的去学各种育儿方法来纠正,因为没有必要。只有当孩子表现出某种比较稳定的不良行为时,父母才会着急,才会开始想方设法的纠正。但问题是,这种行为一旦表现出稳定,人的内在神经肯定是建立了一个习惯通道,所以才会在外在上呈现出稳定的表现。而要关闭这通过长期时间才建立的稳定神经通道,哪有那么容易,妄想通过一两次的纠正就彻底关闭是不现实的。
这就是隐藏在行为背后难以纠正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从内在的生理基础上已经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而这种生理基础的改变,只通过一两次的外在刺激是难以彻底纠正的。
这就像我们物理学中学到的“做功”的概念。
微小的做功没有什么意义,很容易就被我们自身给纠正了。只有通过长期的做功,才会让我们身体产生适应性,建立新的神经通道,改变已有的行为。
而我们父母过去采用的育儿方法技巧,不能说他们不好,也不能说他们没用,只能说他们做功不够,没有建立持续稳定的新的神经通路,当然也就不能纠正原有的错误行为,形成稳定的新行为。
换句话说,教育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只有足够的量变才能真正的引发质变。
父母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足够的量变才能实现质变,真正的解决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而在这个“量”上,父母却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最终没有实现量变,更不用说质变了。
1、缺少足够的“量”
要实现质变,就必须要保证量变。显然,大多数有“屡教不改”毛病的孩子的父母身上,都没有达到“量变”的需求。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表面上看,父母好像是三天两头的就教育了孩子一遍,但是这种教育并没有保持持续性。没有强化孩子的记忆,而是在孩子记忆消失后才进行的第二次记忆,就相当于每次都是在重复教育,可不就没有效果?
只有保持孩子记忆强度,才孩子记忆消失前强化记忆,才最终使得这种教育记忆深入内心,最终才能彻底固化记忆,改变行为。
2、“力”的方向不对
在物理学中,你得保证一直在往一个方向持久的做功,才能物体往一个方向持久的运动,才能最终实现质变。
假如对一个物体,你一会后面施加一个力,一会前面再施加一个力,一会侧面又施加一个力。表面上你施加的力很多,好像做的功也很多,但实际上很多都是无用功,也最终很难实现质变。
我们的很多父母在教育上,也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表面上看父母忙的很,为了教育孩子学习各种育儿知识,盯紧孩子的一举一动,耳提面命的教育,但最终孩子却屡教不改。不是你的“量”不够,而是你施加的“力”的方向不对,没有保证往同一个方向发力,这就使得你在做无用功。
总结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需要父母建立一个长期的目标,采取系统的行为,往同一个方向持续做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出现屡教不改的问题。
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情好时就特别上心教育,心情不好时就放任孩子的父母,是永远不能避免“屡教不改”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