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没规矩,是父母在亲手破坏规矩
规矩,是大家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写道:“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再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界限就是规矩。不仅如此,一个家庭,能够奉行一些好的规矩,就会养成极好的家风。
然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很多家庭,问题不是没有规矩,而是有却不起作用。
前几天,同事发了一条朋友圈:“好好的规矩,全让你给毁了!”
配图是丈夫和孩子抱在一起玩手机的照片。
同事平时不怎么让孩子看手机,可是孩子爸爸却经常在孩子旁边刷微博、抖音,有时候甚至还让女儿爬到自己身上一起看。
按同事的话来说:“我们家,爸爸是最先破坏规矩的人。”
像这样的事太多了。很多父母总是一边教孩子守规矩,又一边亲手破坏规矩。
一
父母破坏规矩一般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父母带头不守规矩。
就拿同事的例子来说,妈妈每天对孩子说玩手机对眼睛不好,不准孩子玩手机,但是爸爸却总在家里捧着手机玩,这种规矩对孩子来说毫无说服力。
甚至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回怼你:“凭什么我爸可以,我不可以啊!”
有的父母出门在外更不守规矩。
我们经常会在公共场合看到,抱着侥幸心理的父母:过马路时,拉着孩子闯红灯;结账时,又拉着孩子插队;为了省几块钱,想方设法地逃票.....
《夏山学校》中有一段话说:“假如你的孩子说谎,他不是怕你,就是在模仿你。'
一个总是在孩子面前破坏规则的父母,很难养出一个对规则保持敬畏的孩子。
网上有个很有意思的提问:“为什么街上没车,日本人也不怎么会闯红灯?“
其实,这和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如果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守规矩,那么社会建立起好的秩序也会简单许多。
父母是如何对待规则的,也会影响孩子对规则的态度。
父母破坏规矩的第二种方式是朝令夕改。
在家庭教育中,大家总是说对待孩子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换而言之,就是“不含敌意的坚决”。
而很多父母败就败在这个坚决上,明明定好了规矩,但看着孩子泛着泪光还有祈求的眼神,父母就内疚到无以复加。
最近收到一位家长的留言:
孩子快初三了,却迷上了手机游戏。这不快期末了,他也不着急,我昨天没办法,没收了孩子的手机,可他却对我说:“如果不把手机给我,我就不去读书了。”吓得我又把手机还给他了。真不知道怎么办!
这样迷茫无助的家长太多了。
然而,像孩子这样的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很有可能是在孩子第一次威胁的时候,父母选择了妥协。
次数多了,孩子会认为你设得底线只是口头上随便说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开始失灵了。
再后来,你退一步,孩子进一步,孩子甚至变着法用新的手段威胁你,比如不吃饭了、不读书了,再严重点就是离家出走、自杀.....
所以,不要做轻易打破规矩的父母,任何时候都要坚定,要让孩子知道你说的事说到就会做到。
二
给孩子立规矩有一个关键期是在2岁后,6岁前,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很可能会出现很多行为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守规矩呢?
1.规矩不用每天挂嘴边在
给孩子的规矩,不需要太多,也不用总是挂在嘴边说,因为在某件事情上,往往说的越多,孩子做得就越差。
规矩也是这样,简短、有重点、明确的指令比每天念叨要好得多。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你很坚定。
2.要给予适当的后果
当孩子不守规矩时,父母经常会吓唬孩子,比如:“你现在不做作业,以后就别想吃饭了!”可是孩子饿了,还是会重新给他做。
这种威胁孩子的话不如不说。给孩子立规矩,也要给孩子一个可行的后果,比如到了饭点不吃饭,就只能等下顿;不做完作业就不能看电视......
要让孩子知道,大人在规矩面前绝对说话算数,这样下次他才能记住。
3.规矩全家都要遵守
很多父母给孩子立规矩就真的只针对孩子,自己则不受规矩的约束,单纯把规矩强加给孩子,孩子不重视太正常了。
好的教育,远不止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落实到行动上才是最重要的。
想要孩子守规矩,首先为人父母要率先做好榜样,言行一致,说话算话。比如当我们要求孩子每天早睡早起时,自己就不能总是熬夜刷剧。
你认真对待规矩,孩子才能认真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