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社五周年】一直走在入行的路上
我喜欢这种能够明显量化自己成果的工作,那些实实在在的文字,亦或是每月得到的稿费。
本文选自《汽车公社》杂志12月刊封面故事
今年4月,我将微博签名改成了:误入汽车圈,正在走向入行的路上。
从内陆到沿海,从乐山到上海,从党报到《汽车公社》杂志,这一切对一个人的历程来说,都太奇妙。与其说是误入,倒不如理解为一种缘分,只有当我回望过去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变化得那么快,所以我是相信命运的。命运和缘分带来的永远都是未知和变化,因此也很难想象咱们的下一刻会停留在什么地方,就像此刻,我坐在《汽车公社》办公室,为公社5周年而回忆着自己的过往一样。
有时候我在感叹,甚至羡慕那些比我们早些时日进入社会的人,他们所获得的成就和经历往往比那些怀着稚嫩的学生心态,抱着简历到处去寻找工作单位的毕业生要大得多。这种感叹在我第一次拿着简历,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辗转在上海各条地铁线,跑两三家公司去面试的时候,又或是在上海各个住宅区,为了寻找一间便宜的单间而看了一家又一家的时候,显得特别强烈。身处繁华的都市,面试被拒,找不到出租房,坐在街边的石阶上,看着来往的人潮,车水马龙,真的是感觉到一个从祖国西南地区的小县城而来的小伙子是多么渺小。
有时候感性一点并非不妥,当把这种偶尔的感性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时,它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从各家面试到有缘来到《汽车公社》之后,对我来说虽然是一个全新的面孔和行业,但既来之,则安之。我也相信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拥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也一直认为,人的一生有很长的时间,想象起来五年、十年的时间瞬间即逝,但真的把这五年、十年的时间用来做你希望和想去做的事情,不说成就或是成功,至少经历过的积淀就足够丰富。回想第一次写行业稿,哪怕比别人需要更多时间,甚至不会被通过,也需要继续去坚持和学习。
转眼间,在《汽车公社》已度过半年的时间,翻看着自己U盘上逐渐多起来的文章文件夹,这就是记录我这半年来成长的步伐。当自己的名字镌刻在杂志上,当自己熬夜写成的一篇文章得到读者的点赞时,这就是对自己最明显的肯定。我喜欢这种能够明显量化自己成果的工作,那些实实在在的文字,亦或是每月得到的稿费。
写文章和其他生产或操作类的工作不一样,没有机械的重复动作,每一个开始,每一个细节,或者是每件新闻事情都是新的,特别是对我这样一位新人来说,每一件事情都值得我去寻找和挖掘背后的故事,无限地去接近事实的真相。因此在写稿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了解汽车行业,充实自己的知识构架,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写作当中,这是在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做的事情。
《汽车公社》的小团队同样也给我很大的鼓舞,特别是以“原创”为本的口号不仅是一个记者的立足点,同时也警醒着我时刻把守住这一作风和底线。总编辑卫金桥老师说“写作才是一个记者的天职”,执行主编洪华老师说“在这个阅读碎片化的网络时代,更需要摒弃浮躁的心态,静下心去做内容”,这恰好符合了公社做原创内容的宗旨,所以这才是公社之所以能成为汽车行业里面有名望的媒体,成为为汽车行业创造价值、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媒体。
有时候我羡慕那些只要一提到名字,业内人都知道的汽车媒体人。对我来说,这既是向往,也是方向,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积累,做好每一件小事。对当前的我而言,可以说汽车人的标签还不能套在我的身上,或者可以说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算是半个汽车人,因为我一直走在入行的路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