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经观察 | 跨大西洋国家的对华战略重点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报告《跨大西洋国家的对华战略重点》,称跨大西洋国家面临着中国带来的经济、安全和价值观挑战,并应为此制定协调、有效的跨大西洋对华战略。报告提出跨大西洋国家应把战略重点放在六大关键优先事项;报告认为,可以通过成立“跨大西洋协调理事会”,促进讨论和协同行动,实现国家间的战略兼容性与协调性。
六大优先事项
2019年华为logo位于波兰华沙的一栋公寓楼上
1. 保护经济体免受由中国政府驱动的扭曲行为的影响
中国利用补贴及其他扭曲性经济行为的做法,在大西洋两岸都有充分的记录。例如,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就曾强调,中国对其国有和私营企业都进行了巨额补贴。中国公司华为在荷兰市场的出价比瑞典公司爱立信低了50%。对北美和欧洲来说,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中国“掠夺”,不仅包括补贴本国企业,还应该限制中国对当地敏感行业的投资。协调关税以及对中国进口和投资的选择性限制,将是采取适当保护措施的重要条件。
2. 打击网络间谍
中国一直在利用网络间谍活动打击跨大西洋国家,以获得经济和国家安全优势。美国国土安全部和联邦调查局最近联合发布一项警告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对新冠肺炎的医疗、制药和研究部门正参与网络间谍工作。对于跨大西洋国家来说,协调一致地建立可被企业利用、但由专业网络安全供应商代表企业运行的具有韧性的网络安全架构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方法。
3. 建立富有韧性的供应链
新冠病毒的袭来凸显了建立富有韧性的供应链的重要性。目前,大西洋两岸已经采取初步措施来增强韧性。
但是,只有在跨大西洋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供应链的有效抵御。首先,应该达成共识:北美和欧洲将被认为是彼此供应链上的可靠元素。其次,需要投资以取代对中国部分领域的依赖,例如稀土行业和5G。跨大西洋协调一致的做法可以支持创新并提高投资效率。第三,要求关键基础设施公司至少将非中国公司加入其供应链中,以“中国加一”的方式来增强韧性,这样中国就不会在影响关键基础设施方面占据唯一或主导地位。最后,大西洋两岸应将中国排除在防务和情报的供应链之外。
美国“印太战略”
4. 支持印太地区国家独立发展
大西洋两岸都采取行动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国家。美国有“印太战略”,欧盟有“连接欧亚战略”,法德等国家也制定了自己的“太平洋战略”。以上这些战略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如果加强外交协调将可以增强其实现效果,并形成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适当回应。
建立跨大西洋协调理事会
建立理事会的需求主要出自四个关键方面的考虑:
1. 需要一个让利益相关者聚在一起进行讨论的平台。美欧关于中国的对话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对话却排除了加拿大、冰岛、挪威和英国。实际上这些国家都应坐在一起,共同参与对话与讨论。此外,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接触也将带来益处。
2. 与第二点相关,其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也具有多面性。例如,电信领域的决策往往会影响到安全;供应链韧性同样是经济和安全问题。
3. 许多问题都需要私营部门的参与才能得以解决,让私营部门更多地参与战略分析与实施同样十分必要。
战略兼容性与协调性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德国总理府参加非正式欧洲理事会和欧盟-中国视频会议
对于跨大西洋国家来说,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共同的“跨大西洋印度-太平洋战略”概念框架。各国之间基于兼容性与协调性建立的联盟将发挥更大效用。这里所说的“兼容”与“协调”并非要求各国都必须做出统一的行动。
比如,欧洲一直将“自治”和“主权”作为其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针。“自治”并不意味着欧洲不愿意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而是想要保有其自由权,自主决策。
同时,各国的政府结构和法律体系也存在差异。因此各国选择的策略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支持共同的目标。
此外,印太地区的地理范围本身非常大,其中的国家多样,问题纷杂。该战略涉及的主题范围很广,从外交到经济、安全、健康再到环境等。
综上,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再次强调了“兼容”与“协调”的战略的价值,而并非需要结构化的集体行动机制。重点关注6大优先事项,建立跨大西洋协调理事会并运用兼容协调的政策,将为跨大西洋国家提供更加有效的战略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