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未来属于自主还是合资?答案是属于强者! | SUV退潮

未来在不断的市场洗牌中,SUV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强者推出的精品车型。

记者|杜余鑫

2018年上半年数据已公布,正如之前预测的那样,SUV市场的增幅连续三个月落后于轿车市场,然而6月份SUV市场竟然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这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已经十分明显,SUV市场从此将不再变得轻松。

但当SUV市场并不如以前那样景气出彩时,为何丰田才开启C-HR的双车战略,为何大众SUV战略中多款SUV产品才正式凶猛来袭,他们来晚了吗?我们当然相信,作为汽车市场两家龙头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并且能够看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SUV市场的大门仍然敞开着,这一场反攻来得是时候。

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SUV这道门已经不像一两年前那样开得那么大了。在消费升级和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当下,必将迎来市场的淘汰和洗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产品竞争力不足、规模小、体系力孱弱的汽车产品和汽车公司。所以凭借品牌口碑、以及庞大用户基盘的头部企业公司,他们的机会还大大地存在。

当合资品牌汹涌来袭,且价格不断下探之后,合资SUV的反攻在所难免。不过自主品牌也不用担心,在经历过不断的市场培育和品牌认知后,已经将价格深入到了合资品牌的价格区间,且利用产品的设计和配置优势,与合资品牌站在了同一块市场蛋糕上,比如当前的吉利、传祺等几家强悍的自主品牌公司。

同时,也不用再担忧SUV的未来只属于合资品牌。在不断的市场洗牌中,SUV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强者推出的精品车型。未来,只属于强者!

谁在增长,谁在下滑

仅3~4年时间,SUV市场的增幅从最高的50%跌落至个位数的区间,其市场到底经历了什么?实际上从2014年至今,可以看出这一波SUV的增长,有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品牌的功劳,自主品牌凭借市场快速的反应能力,抢占了SUV市场的先机。其中,数据可以证明这一切。

从《汽车公社》整理的乘联会批发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自主SUV的188万辆与合资的193万辆的销量数据旗鼓相当。但到了2015年,自主SUV销量暴涨80%至330余万辆,2016年自主SUV市场的总销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增幅也在五成以上。

可以看出,2014~2016这三年,是自主SUV的黄金时代。随着各品牌推出SUV产品,带领市场进入一轮爆发期,不少车企在其中尝到了蜜糖,也让不少自主品牌起死回生。

但是进入到2017年,自主品牌SUV的增幅脚步逐渐放缓。这一年自主SUV的总销量虽然再次取得突破,达到了637万辆,但在高基数下增幅已经下滑至两成。进入到2018年,自主SUV的情况更加糟糕,同比增幅乏力,已经进入到个位数区间。

与自主品牌不一样的是,合资品牌在产品导入反映速度上相对缓慢,因此合资品牌在产品销量的走势上一直较为稳健。比如2014年合资SUV的销量为190万辆,2015年在市场急剧爆发时,合资SUV的销量达到了270万辆,同比增长了四成左右。在2016~2017年这两年间,合资品牌SUV增速更加理性,销量也仅增长至320万辆和330万辆,其中同比回归到合资品牌5%~10%大体市场走势的同等水平。

除了销量数据和增幅上能够反映出SUV的市场概述外,SUV的产品数量与销量之间的比重,更能够反映出这一市场的大体情况。《汽车公社》通过统计乘联会批发数据发现,2015年自主SUV的款数约为60款,而这一年的销量达到330万辆,平均下来单一车型的年销约为5.5万辆。2016年自主SUV的总款数达到近100款,年销量为525万辆,单一车型年均销量下滑至5.25万辆。2017年自主SUV总销量暴涨至140余款,但这一年640万辆的销量使得单一车型的年均销量仅为4.57万辆。

从5.5万辆到5.3万辆,再到4.57万辆,这一组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显然,对自主品牌而言,SUV市场越来越难做。2018年上半年,自主SUV款数还在增加,已经达到145万辆,但销量增幅已经十分微弱,回落到个位数的区间。

对大多数本土品牌而言,SUV仍是支柱,但是随着红利消退,在市场大浪淘沙的过程中,体虚者最终原形毕露,市场一片哀鸿。我们能看到自主品牌此起彼伏的新产品接踵而来,但在一年半载之后又默默地牺牲,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部分自主品牌依靠SUV这样粗放式的发展很快就会失去生命力。

合资品牌亦是如此。像大众、丰田、本田等强势品牌在SUV市场上将获取更多的份额,而像法系车和韩系车等,整体销量情况和走势不太理想,随着市场销量集中度愈加强烈,几家强势本土品牌的崛起,且在产品品质和性价比上全面赶超合资SUV,那么对那些不断边缘化的汽车品牌和产品而言,淘汰和洗牌也在所难免。

未来的机会

虽然SUV的增幅已经下降至个位数,《汽车公社》也一直认为SUV市场的泡影破了,但是SUV市场的总量仍然处于持续的增长中,这几年来从300万辆到500万辆,再到600万辆,虽然增速放缓,但在庞大的基数之下,SUV的销量依旧惊人。有人倒下,就会有人崛起。面对SUV市场的不断洗牌,未来SUV到底应该怎么做,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各自的机会在哪里?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为什么SUV市场增幅放缓了。其实上文也提到,新产品在不断推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前那些死掉的SUV产品自然是因技术薄弱而带来的产品力弱,竞争力不足,在经过市场一年左右的反馈之后,口碑不佳自然被同级竞品所代替。

同时,那些技术薄弱的品牌SUV车型,在经过一两年的市场拼搏后,那些没办法形成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延续的,都不得不改头换面,以一个新的面孔和新的名称重新出发。不会撒谎的市场告诉我们,无论是轿车还是SUV,都必须是以技术立本,体验为先,不断进行开发和迭代,让产品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这才是SUV市场的出路,同时也是整个汽车市场长久以来的基本规律。

从今年北京车展上推出的全新SUV来看,就不难发现,SUV仍然是各个品牌开发的重点。随着全新车型丰田C-HR、领克02、斯柯达柯米克和重磅换代车型宝马X3、奥迪Q5L的上市,以及今年下半年将要上市的大众探歌、沃尔沃XC40、三菱奕歌等,越来越多的品牌特别是强势品牌,开始都把目光聚焦在SUV领域。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德系品牌。除了大众品牌一口气推出的5款SUV外,斯柯达品牌也在今年上半年连续上市了柯珞克和柯米克两款SUV产品。其中紧凑级SUV柯米克入门价格甚至低至10.99万元。

在合资品牌卷土重来之际,其与自主品牌的正面交锋迟早会来临。较为明显的当属韩系车。北京现代直接把全新一代ix35的价格定在了11.99万起,起亚新一代智跑也将价格下拉至12~14万元的区间,这可是自主品牌紧凑级SUV布局最密集的领域。通过价格战的方式,韩系车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强劲的复苏。

所以这就要求本土品牌在合资品牌的强压中,必须对市场做出更快的反应,无论是在产品的迭代和更新方面,还是在新技术和潮流的运用方面,都需要大胆尝试。更重要的是在于合资品牌的正面交锋中,更不能忘了品牌上攻,通过产品和技术的升级,去试图抢食合资品牌20万以上的市场。这一点,无论是传祺的GS8和GM8,还是以及长城的WEY品牌和吉利推出的领克品牌,都已经为本土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正面对垒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越往上走,对手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小,竞争压力反而加大。那些被不断清洗的品牌和产品在出局之后,留给消费者的必然是精品。而强强之间的对垒,才是市场发展前进的最大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