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文化丨祠堂建筑的历史与规制

如今南方地区,经济发达富裕,新的家族祠堂在江南大地拔地而起。

但在祠堂营造中存在诸多问题,让人感到十分怪异,譬如祠堂建筑与规制相悖或者在款式上和作法上出现了不伦不类的情况。

祠堂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探寻文明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宝贵实物资料,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反映了传统思想和社会观念,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见证。

祠堂建筑以其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丰富多彩的形制风格,成为反映传统建筑和构成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元素。

是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包括建筑与建筑间的组合形式和空间关系以及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构成关系,我们要认真对待。

所以营造祠堂建筑必须了解古代祠堂建筑发展历史和规制,了解祠堂营造的建筑风格与特点,才能修建真正美仑美奂的祠堂建筑。

在古代祠堂的建筑是有规制的。祠堂建筑始于西汉汉惠帝,到了晋朝政府正式下令禁止祠堂的建造,此后祭于墓所的祠堂基本上绝迹。

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受封为魏公,便以“魏公”的身份建五庙,此举开创了魏晋以后官员按照官品等级建立家庙的先河。

北齐武帝河清三年(564)颁布的“河清令”规定,一、二品官可拟诸侯建家庙,三、四、五品可拟卿大夫例建家庙,六、七品可拟士例建家庙,而八、九品官与庶人则只能在寝堂祭祖。

到了隋唐时期,则规定五品以上的官才可以建家庙,而六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只能“祭祖祢于寝”。

南宋朱熹在《家礼》设立祠堂制后,民间才有祠堂出现。直到明嘉靖年间(约1526年)才允许民间建联宗之祠堂。明代祠堂大致分为皇帝的太庙、品官家庙和庶民祠堂三种。

明廷有明确的规定,品官家庙为三进,第一进三间,第二进五间,第三进三间,外加大门一座。

关于庶民祠堂的规制则简陋得多:“祠堂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皆三级。东曰阼阶,西曰西阶。阶下随地广狭,以屋覆之,令可容家众叙立。又为遗书、衣物、祭器库及神厨于其东,缭以周垣,别为外门,常加扃闭。”

同时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准许祠堂款式建三间九架,三品以下官员只能建三间五架,这是法定的规制,清代学者任启运对祠堂前身即庙制作注曾说:“庙外为门,中为堂,后为寝此言庙制也。一庙之外周以垣,垣有门。”

可见庙制初定时,就已呈现院落式格局,建立了前堂后寝的空间格局。后世祠堂基本按照这一方式布局,因此祠堂的形制,由其历史演变过程,受社会、政治、自然环境、堪舆流派以及祭祀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形制也有所不同。宗祠是祖先崇拜的仪典性场所,作为一种崇祀性的礼制建筑,宗祠的格局要适应仪典的需要,而这些仪典又有一定的规范,因此,宗祠的格局变化不大,特别是它的中央主体部分,保持着一种由于功能而程式化的空间。

宗祠一般为传统的内院式,多数为三进两院、中轴对称式布局,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门厅)——拜殿(享堂或祀厅)——寝室三进,两进院落的东西两侧为庑或厢房。

享堂为祭祖举行祭祀礼仪和宗族议事的场所;寝室用于供奉神主(祖先牌位),有六院,十九厅堂组成。

主体建筑布列在中轴线上,偏房,廊庑布列两侧,左右对称,终观全祠,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规划统一,布局严谨。

不同的建筑,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布置,营造了不同的气氛,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庄严肃穆或静谧悠然或高尚崇敬或小巧秀美。

有些支祠省去了仪门,规模一般要比总祠小些。但是庶民之家的祠堂建筑,往往突破朝廷的规制,表现出僭礼逾制的共同倾向。

祠堂建筑风格与特点鲜明

一、选址

人们把祠堂风水的好坏看作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新建祠堂选置十分讲究,一般要求注意龙脉和生气来源,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方正,水口收藏,无冲突,无争斗等现象。

以及左右互衬,四势匀和。具有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方园相胜、小中见大等涵构。

其环境模式最好有四周群峰屏列,前有门户把守,左右护卫,后有背山所倚的地貌,讲究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要求文运亨达,人丁两兴。

按风水定律:“左环右抱必有气”。这是生气、灵气和福气 择地通常背实向虚,十分讲究方位,一般坐北朝或者坐西朝东,也有根据特殊龙脉条件选择的其他方位的。

总之祠堂建筑的选址、朝向、形式、布局必须考虑家族兴旺与发达的直接元素和表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即选择风水宝地。现代祠堂从整体布局上也要讲坐势、朝案。

祠堂建筑首先必须观察地形、地势和面积,这里也应该考虑祠堂建筑群的体形组合以及空间的处理,以地形、地势的特点作适当的布置,因地制宜。

把美的建筑形式衬托出来,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要满足祠堂功能的要求还要考虑其它配套设施的相互关系、比例、尺寸等,所以说祠堂选址理想模式:地宽基平,背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优美,同时考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

祠堂的营造过程中,风水师无疑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每个修造步骤如出火、起基、代梁、上梁、安龛、入火,十分讲究规矩。

如祠堂照壁是正对大门的一堵墙,大门和两边的侧门限定了祠堂门前广场的空间,按照风水学说。

照壁可以使得祠堂建筑内的“气”能够聚而不散,是很有讲究的。有些祠堂大门前有泮池:即水池。

泮池是采用过去学宫中礼仪性的设施,暗中希望自己家族有更多的子孙“进学”“入泮”成为科举人才;另一方面,民间还认为水池是“聚财”的象征,同时泮池也能起到消防灭火的要求。

二、规模

祠堂建筑的组织和布局是有规制的,只是规模大小各有不同,但总体布局有共同之处,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是根据其家族的经济实力而定。

一般祠堂以“四点金”和“八间头”为基本型制,所谓“四点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通常是正厅三开间双坡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木结构,厢房双坡两层楼屋硬山。

“四合院”通常正房及到座均为三开间,左右各一开厢房,中间围合着天井。大门位于倒座的当心间,大门前面没有院落。

“八间头”的平面与“四点金”基本相同,只是左右是厢不是过廊,而是用格扇封闭成一间厢房,连上下正房共有八个封闭开间俗称“八间头”。

另外也有“三纵三横”的布局,建筑形式以硬山为主,中路为三开间三进深的建筑群。

由于社会环境及宅基地的局限,现在有些新建的祠堂一般只有大门和四周高墙围合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进门一天井,一间享堂。

三、款式

1、 瓦作:瓦作分大式,小式两种做法。歇山与硬山各项瓦顶做法属于大式建筑做法;

硬山、悬山例属小式做法,所定规矩尺寸都是按五檩前山廊山柱式大木做法例而定。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山顶、卷棚顶、盝顶等。

此外还有不同屋顶的组合形式及重檐形式。一般祠堂均是硬山、悬山砌法。故祠堂两山山墙。

有随大小式建筑硬山与悬山房分别墀头风与五花成造两种做法;硬山房屋顶只有前后两面坡,一条大脊和四条垂脊,两端的山檐与山墙墙头齐平。

山面裸露没有什么变化,显得质朴坚硬,故称之硬山屋顶。

2、悬山房山墙,上身采用五花成造或前后通平做法,挑山山墙或随屋坡形势一直砌到各步檩下如硬山做法。

悬山屋顶与硬山屋顶较为接近,也是一条大脊和四条垂脊,所不同的是,山墙上部的屋檐是突出在墙外,处于悬空状态故称悬山。

3、榫卯:木结构的灵魂,它们是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好一个地老天荒,矢志不移。越有压力就会变得越牢固。

4、粱架,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粱架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二种,其本质差异在于,穿斗式是指直接承接檩条的是柱子;而抬梁式是指除脊檩外,直接承托檩条是梁。

梁的形态有月梁、直梁之分,月梁为经过加工,略呈弓形之梁,直梁为平直之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主流的结构。

5、廊庑:有屋顶的通道,供通行、遮阳、防雨、休息、游憩之用。

6、门窗及其它:房屋所有门窗隔扇、横披、支窗、帘架、单扇或双扇棋盘门,实榻大门、木顶隔、隔断,壁板、护墙板、木栏杆之类制作安装统属装修木作。

7、斗拱:斗拱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拱及斜放的昂组成,斗是斗拱中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块。

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斗拱是中国木构件建筑中特有的构件,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渡。

8、屋顶吻:屋顶吻是屋顶上正脊两端的装饰物件,古代的殿堂式建筑物上常用。它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不同的样式。

9、栅门:古代的一种门,立柱间有上下枋,枋间有便于通风的栅栏状透空木门,额枋上有斗拱,上覆短檐,有的石柱冲天出头。

四、 装饰

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以彩画和雕刻为主,两者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的特色,彩画起着保护木料和美化建筑的双重作用,雕刻则赋予建筑造型生动。

建筑色彩起始于汉初营建的未央宫,汉代的红白配合的外观色调,沿袭至唐未变;

宋、元有较大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到明代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手法,并且制度化,南北方因气候、习俗、及各地的风情,也有差别,在南方,四季常青,山明水秀,景色怡然,绿色掩映。

房屋一般使用灰色、黑等色彩,白墙灰瓦,栗、黑、墨色的梁架柱,和周围的环境或调和或称对比,秀丽雅谈,意蕴深远,婉转有情致。

清代的彩画主要有三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彩画色调繁多,琳琅满目,也各有其独特的成就。

建筑雕刻技术始于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的泥塑,隋唐、宋元时期有了划时代的深度发展,到明清两代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统工艺。

使砖雕、木雕、石雕各具特点,石雕、砖雕主要作为外观装饰,集中使用在台基、大门或厅堂、山头、屋脊等处,木雕主要作为内檐装饰,特殊建筑装饰也使用鎏金技术。

雕刻一直是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合了雕刻的技术手法和故事传说,文学题材等艺术,将不同时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物象等巧妙地组合在木、石、砖上,令人遐思,发人深思。

一个个生动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中国文化精髓与精神内涵及民俗趋向,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所以有的祠堂有花岗岩石柱,柱顶雕一石狮顶住桁条,石柱下座石墩上雕刻有蝙蝠、马鹿和丹顶鹤三种动物图案,寓意着福禄寿三星拱照。

也有“龙凤呈祥”的石雕以及众多鸟鱼山水人物等壁画,都透出松鹤延年、吉庆有余、福寿双全等吉祥含义。

祠堂的雕刻更是富丽堂皇,一般梁面、梁托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而且门窗、板壁几乎都饰有镂空花雕或平板花雕。

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雕刻设计巧夺天工,刀工细致灵巧,技艺炉火纯青,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五、其它

1、戏台:规模较大的祠堂都有戏台。戏台平面面宽一般四柱三开间,少数再增加两个侧台构成五开间。

戏台的明间与深度均在五、六米,台高1.6米左右;必须设置在正中,大门设在两侧,进入祠堂从戏台两侧通过,进入祠堂内部。

戏台有南北之分,南方戏台轻盈飘逸让人回味,北方戏台厚重敦实独具风韵。显然戏台成了祠堂家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旗杆:这是因为建祠堂规制有一条:宗族中有四品以上官位的,才允许在祠堂门前竖立高大的旗杆。

民国后改制,为百岁老人或为在海外经商、发家致富后对家乡祖国作出显著贡献者的表彰。所以有些名门望族祠堂大门前设有旗杆。

3、牌坊:多为表示对先人的纪念,颂扬之情而立于祠庙大门前方的建筑物。

牌坊是品德高尚,地位尊贵的象征,牌坊上的雕刻越精美就越显示出先人的高洁和后世的虔诚。

牌坊有表彰政绩的,有旌表节义的。从材料上看有石牌坊、木牌坊。

4、牌坊正前方还筑有泮池,泮池即水池。是采用过去学宫中礼仪性的设施,暗中希望自己家族有更多的子孙“进学”“入泮”成为科举人才;

另一方面,民间还认为水池是“聚财”的象征,同时有实际意义就是消防灭火。

5、匾额和柱楹:匾额与柱楹是祠堂建筑的点睛之处,语言简练,寓意深长,文采激扬,趣意盎然,特别是名人题写的匾额、柱楹尤为珍贵。

在漫长历史的更迭与变乱中,古建筑已所剩无多,祠堂更是支离零落。

今天我们相逢盛世,富裕家族可以建筑祠堂,这是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之举,祠堂建筑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来结构、外观、空间、装饰、装修及布局的原汁原味。

真正做到继承祠堂建筑原有的建筑特征和特色。

所以我认为祠堂作为古建筑应该按原有的祠堂建筑的规制和款式营造,从平面、外貌、细部、结构都要按传统方法,材料、工艺要求进行建造,一般最好不要改变。

如今祠堂成了家族心灵的驿站。给人以特殊的关切和滋润,慰藉,给人以安全和安定感觉。

祠堂里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神位,罗列代代显赫功名,是纪念堂;堂中天地悠悠,堂里香灯永续;堂中上下交融,堂里古今一体。

庭、堂之间的台阶每一级都踏出整个家族的宗教和历史的感情,每一炷清香都隐隐熏出整个族群的期盼。

文章节选自《江山市子羔文化研究会》

文化传承

(0)

相关推荐

  • 杨氏宗祠(红九军团驻地)

    习水.赤水游 贵州游侠 五.杨氏宗祠(红九军团驻地) 我的资料中从瀑布前行五公里的石门村一座"戏台",我们在村口询问,都不知道,最后得知是一座杨家祠堂,还是红九军团陈列馆.这座祠堂 ...

  •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福清叶氏宗祠

    福清叶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福清叶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叶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系明内阁首辅叶向高的祖祠.其坐北朝南,由戏 ...

  • 罕见!余章两姓共祀一个祠堂,两姓祠堂,在中国实属罕见

    2017-11-26 欢迎各位余家人加入[余氏在线],汇集天下余家人,讲述余家的人和事!关注公众号后,进入窗口底部菜单进行余氏字辈.寻根查询登记和申请加入余氏微信群聊 芙蓉镇大周山村, 建于海拔800 ...

  • 清远市清新区祠堂概况、规制和风格与特点

    为了减轻大家对拍摄祠堂建筑的避讳,先从广州陈家祠说起,让各位认识一下祠堂的魅力.2015年104万人次入馆创广州陈家祠历史新高,仅春节的7天假期里,就有5天超过1万人次.而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陈家祠 ...

  • 宗祠文化丨祠堂文化复兴的“道”与“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祠堂是什么?书院无声,独有民居,至今静谧又喧嚣.读完"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传统村落的形式与意义>,感受多家祠堂后,今 ...

  • 宗祠文化丨祠堂“三雕”

    迈入老祠堂,你会发现,内部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建筑中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门楼.门罩.梁架.窗柩.栏杆等处,都饰以各类雕刻,工匠在立意构思时,对造型构图 ...

  • 宗祠文化丨祠堂内为什么摆放大水缸?

    俗话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很多地区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但是总有一些地区远离水源,在祠堂前很难建一个池塘,因此他们就会借用一些东西来满足这个条件. 这就是我们经常在祠堂以及在 ...

  • 中国宗祠文化潮汕祠堂的建筑设计特点

    宗祠,俗称家庙.祠堂,是儒家礼制的产物,是崇孝敬祖的场所,是中国民间建筑的瑰宝.宗祠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中最为突出的经典,千百年来为民众所重视. 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 ...

  • 中国宗祠文化︱潮汕祠堂的建筑设计特点

    宗祠,俗称家庙.祠堂,是儒家礼制的产物,是崇孝敬祖的场所,是中国民间建筑的瑰宝.宗祠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中最为突出的经典,千百年来为民众所重视. 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 ...

  • 【宗祠文化】祠堂——了解一个家族的开始

    祠堂--了解一个家族的开始 祠堂是先祖安灵之所,也是所属宗支族务活动的平台.它具有缅怀祖宗之功德,训化族众之行为的功能.其文化功能属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祠堂文化建设有两个层面: 一是精英层面,其内容有 ...

  • 俞氏宗祠丨古徽州祠堂建筑的特色,以木雕闻名

    婺源的秋天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古村.红叶.晨雾.日出.落霞,构成一幅幅惊艳的油画 每到秋天,婺源便成了摄影师的天堂,中国唯美的古村落 古意盎然的居民.石径.廊桥青山绿水环绕其间,全然剔透着一派水墨丹青 ...

  • 上海老城厢 浅谈咸宜堂建筑的历史变化 ——读《2000上海文化六大发现始末》之咸宜堂

    浅谈咸宜堂建筑的历史变化 --读<2000上海文化六大发现始末>之咸宜堂 文    黄俊飞 这是最近查阅到的,由东方新闻网于2001年1月29日独家报道的<2000上海文化六大发现& ...

  • 【古道探古】宁海的祠堂建筑与文化

    全文约2万字 细读涨知识约30分钟 第 11 期 从半坡遗址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规模,就能找到最早的祠堂雏形,又在殷墟遗址考古中,就已发现宗庙遗迹."祠堂"一词始于汉代,但当时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