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林散之、汤滌临《西峡颂》将碑与帖相互融合

黄易临《西峡颂》

黄易临《西峡颂》

黄易所处的生活时代和家庭背景的影响造成黄易在书法审美取向上具有双重特性。黄易出生书香门第,其父精于书法,是传统帖学代表张照的追随者,在这样家庭背景下的他,严格地遵循传统帖学的路子;时代之风,金石之交翁方纲的影响,书家桂馥、伊秉绶之间的交往又让他迷恋上汉碑。黄易崇尚方整厚重一路的《校官碑》和摩崖《西峡颂》,热衷于金石碑版的搜罗与辑录。因此,在他的字里行间始终保留着晋代的风骨和意蕴,同时又流露出取势任其自然,用笔强调厚重感。传统帖学和碑派书风的渗透和融合,时至今天人们对他们的界限愈加的淡化,更多的是将帖的流利和碑的浑厚相互补充。黄易在这一点上的取法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讨,也是黄易书法创作审美取向的当代价值所在。

林散之临《西峡颂》

林散之临《西峡颂》

林散之是一位书画家,对于线条他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及其处理手法他了如指掌并渗透其书法中。他书法取法唐宋元明诸名家手札,得其帖韵,而后临习汉隶名碑,得其神韵。林散之用其朴茂丰腴,绵长劲挺的线条临写《西峡颂》让人真正感受到其美的意蕴。书作中的每根线条,通过提按与平面运动贯穿在一起,并相应地作出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使笔毫在深度和平面运动中最有效地发挥其弹力,使墨浸透,力透纸背,这样不仅给人以平面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能暗示出深度的空间变化,这也就是笔势最为重要的部分。

汤滌临《西峡颂》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特殊艺术,是一种线条的艺术,它区别于一般文字书写的主要特征就在于“用笔之妙”。从汤滌意临《西峡颂》条幅来看,他恰到好处的使用了传统笔法。用笔逆入平出,有轻有重,有提有按,缓缓送出,笔笔达意。起笔收笔方圆兼用,线条力量内蓄沉郁,“雁尾”作为隶书中最显著的特征,其用笔之力似乎在下笔时就蓄力,然后长长挑出,而收尾处或上挑、或平出、或扭锋上翘,变化手法多样,姿态各异。唯有让人费解的是他所写的一撇和趯,如:“武”、“守”、“李”这些笔画何故要写得如此?追求创新、追求自己的特色这固然重要,但也应该遵循书法的法度和人们的审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