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博物馆“不正经”的5件文物,别笑,这真是古人制作出来的
最近我特别迷《国家宝藏》富大龙版嬴政,因为人的精彩演绎,原本静止不动的文物也好像有了鲜活的生命,透过它们我们能了解历史风云,也能感受到华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明底蕴,并且为之感到自豪。不过,不是每件文物都像青铜仙鹤那样优美又“正经”的,总有一些不太“正经”的文物能让我们发笑。
比如这件东汉时期(25年—220年)的龟蟾鱼陶灯,它被收藏在四川博物院,因为造型过于奇特,我刚看到时笑了半天,还以为是只螃蟹。其实从名字就可以看出,龟蟾鱼陶灯是由多种动物造型组成,除了乌龟,还有蟾,再就是蜥蜴等。
这里科普一下,在我国古代,陶灯技艺最出彩的就是汉朝了,单枝灯、连枝灯、人形灯、动物形灯可谓应有尽有,蟾这种动物尤其被汉朝人钟爱,东方朔《十洲记》中说“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这广寒宫也就是蟾宫,蟾代表月亮、光明,和灯联系在一起还是非常浪漫的,虽然这个灯的造型略搞笑。
再看这件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大禾人面纹方鼎,它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在我们看来这个人脸写满了“我好方”,初看简直让人捧腹,你可能看过很多的青铜鼎,但这种肯定不常见,这是国内唯一一件以人面纹为饰的鼎,第一眼就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别看这半浮雕人面长得很幽默,其实在鼎上它表现出来是既有头也有身、有角和爪的“半人半兽”,只要对《山海经》有点了解就知道,在中国远古时期,许多英雄人物、人文始祖在传说中都被加上了动物部分,比如蚩尤就“人身牛蹄......头有角”,但这位英雄是谁?还不知道。
这是茂陵石雕卧牛,在陕西省茂陵博物馆可以见到,茂陵,就是汉武帝的陵寝,茂陵陪葬墓挺多的,除了汉武帝最爱的那位倾国倾城李夫人,还有名将卫青、霍去病等。这卧牛看起来憨态可掬,如果不说你可能都认不出是牛,它摆出一脸“迷之微笑”,别看长得老实,它可号称“关中第一牛”。
汉武帝在位长达54年,西汉十分繁荣,所以茂陵随葬品也很多,霍去病这位英年早逝的战神墓前就有“马踏匈奴”、“卧牛”、“伏虎”等石雕,虽然卧牛没有“马踏匈奴”那么威风又广为人知,但霍去病打仗是需要后勤补给的,没牛车运输粮食怎么能六击匈奴都立功,留名青史呢?
唐三彩陶叠置伎俑,藏于西安博物院,第一眼就让我想起了奥特曼。这画面看起来颇为搞笑,1个少年和6个童子层层叠叠,关键是最上面那个童子还不太文明。不过这件文物整体看起来倒是一派活泼天真,所谓“叠置伎”,我们其实很熟悉,就是“叠罗汉”,也叫“码活”。
盛唐时代,杂技表演是相当丰富的,唐代诗人刘言史的《观绳伎》里就写道:“ 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可见古人也是觉得这种表演很刺激惊险的。他们会把日常生活用艺术品记录下来,让我们通过文物尽情想象。
最后这件“水晶杯”,造型虽然不搞笑,但总让人有种穿越感和凌乱感,因为它长得特别现代化,却是一件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文物,现属杭州博物馆。它是用一整块水晶打造而成,目前国内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就属它器型最大。
当然对网友而言,最关注的点还是:这水晶杯为什么和我们家用的这么像?难道真有现代人穿越过去了,照着现代的样子打造了它?其实这只是想象而已,对于古人而言,把水晶杯制作成这样可以减少工艺难度,而且又好看实用,别看长得平平无奇,人家可是“镇馆之宝”。
其实只要仔细留心一下,你会发现文物根本就不冰冷陈旧,它们可能长得很搞笑、也可能漂亮到不可思议,又或者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古人幽默起来,真让现代人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