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之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细微处见真知

摘要

为引导学员深入思考、促进培训成果落地,培训项目常会组织开展以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结构化研讨活动。结构化研讨以小组为单位,是一种深度交互、群策群力的研讨方式,一直以来,深受学员欢迎。

本期,为您分享中青班学员、中国交建海外事业部武铮参加结构化研讨的感受,一起来看看吧!

“我觉得属地人员的待遇应该是首先考虑的问题……”这是第 24 期中青班第六学习小组(海外业务)进行结构化研讨的现场情形。

▲组员正在研讨分析制约公司属地化发展的原因

得益于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获取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便捷。在个体理论水平差距逐渐缩小的同时,也产生了群体成员思维易受他人影响、个人思想闪光点易被淹没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团队成员容易人云亦云,甚至被人牵着鼻子走,头脑风暴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结构化研讨”——这种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倡导的研讨手段,同学们大都是第一次接触。作为头脑风暴的升级版,结构化研讨更注重思维的结构化和逻辑性,研讨工具更丰富,约束性也更强,让讨论变得更加有效。

▲小组成员合影(右二:武铮)
问题导向,直击痛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标志着理论的真正进步。从某个角度来说,提出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在结构化研讨催化师的引导下,团队成员按照公司在“十四五”期间总体发展思路和当前海外业务面临的实际问题,各抒己见,迅速确定了本组命题:“当前制约公司高质量属地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方法得当,只写不说

命题确定之后,需要从负面角度剖析形成短板或者阻碍发展的具体因素。根据规则,团队成员都需要言简意赅的写下个人见解,并在限制时间内做出解释,其他成员只能聆听,不能点评。此项措施让每个人可以平等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让观点碰撞、冲击、融合出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避免了无序辩论造成的时间浪费和对个人思想的扼杀。

效率优先,体现公平

本组成员虽然都是从事海外业务,但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单位,所处产业也各不相同。为提高研讨质量,每位学员都做足了功课,可以说是有备而来,无论在企业发展战略,还是开展业务的具体措施方面,都有各自见解。稍加思考,提笔就写,短短几分钟,已经形成 20 余条真知灼见,全部都与公司海外属地化发展密切相关,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思想都得到了体现。汇总发现,问题集中在: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制定,用工机制、体制的完善,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三个方面。思想的撞击为最终形成理论成果奠定了基础,为形成研讨成果开了个好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