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大涨前夜的感觉

有一种大涨前夜的感觉,不妙。
北京的反弹从西城学区房开始。
早在2020年5月,北京就被731多校划片政策刺激了一波买入学区房,下半年广深进入疯涨模式,北京市场也在蓄势,三环内和中关村的二手房成交量上升,成交周期缩短。
春节后,东西城区的学区房和优秀次新地铁盘还有一轮机会,还有高校和互联网公司扎堆的海淀,也会在这一轮行情中领涨。
上海的反弹,始于限价新房摇号抢房,然后带动二手房回暖,一下子把笋盘全都扫完了,如秋风扫落叶之势。
2020年9月,放开了上海四大高校应届生的入户,它的作用不在于突然之间创造了多少张房票,而是刺激上海提前结束横盘期,行情开始启动。
现在上海的疯狂是库存周期只剩一个月,27㎡58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刷屏,接下来还会继续维持热点,不断推高房价。
广州的反弹,主要是政策放松给力,再者就是自媒体贡献了成堆的火把来燃爆黄埔科学城。
接着这股气势,原本热衷于一盅两件的广州业主,也学着深圳业主,开始控盘房价,一时间广州网红标杆盘反价成潮。广州概念区域,无房可卖。
现在的深圳,确实是涨过之后的横盘期,但深圳的限价倒挂,会让这个城市持续有话题,持续可以对外输出概念。
热钱、资本是最聪明的,钱会填平一个又一个的洼地,炒房客的降维打击无处不在。
现在的北上广深,整体都处于纯靠业主叫价的卖方市场,给人一种大涨前夜、正在上涨的感觉。
京沪涨,会像一块大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荡出的涟漪会一圈又一圈地波及到其他城市,所以在2021年,不仅仅是京沪涨,可能一些很不起眼的二线城市也会上涨。
 
一方面是同量级城市之间的价差不合理。
虽然大湾区和强二线城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房价体系,但从经济总量和城市房价上看,他们属于同量级城市。
上涨后的东莞,一些破镇子都要涨到4万+,而东莞本身就是依附深圳生存的城市,这就决定了东莞不会是一个很高级的城市。
还有东莞的人口,除了松山湖华为和南城东城有产业高薪人口,其他镇区都不高级,购买力有限。
这样的城市,这一波涨过,能飘一阵子,但其实是提前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涨幅。
而在强二线城市,1万多就可以买到三环内、地铁口、名校分校、大商业、大公园的房子,这样的城市性价比真的非常高,所以强二线城市和大湾区之间的价差是不合理的。
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完整,省会强二线城市之前一直被怼的就是工资水平不高,但随着这几年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二线城市也能有不错的发展机会。

2021年,二线城市的价值,可能会被重构。只要有限价、一二手房倒挂,二线城市的火,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是经过2020年房价暴涨的教育,买房赚钱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2021年还是会有很多城市的人模仿深圳业主控盘,加入到买房大业中。
钱总是最聪明的,向着赚钱的地方去,越来越多人被教育了“事业做得再好,抵不上买对一套房”、“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这样的驱动之下,房地产对热钱的吸附能力会越来越强,哪里上涨就去买哪里,最后会酝酿出有钱人买一线城市、稍微低阶一点的买大湾区、长三角、强二线城市。
他们找房票、做信贷、造流水,就是为了吃透房价上涨的红利。2021年,如此觉醒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放水+限购放松+买房教育之下,北上广深还会继续一路高歌,部分在房地产上习惯性“端水”的二线城市,可能也会迎来一波行情,例如杭州、合肥、厦门,此外还有去年回调过一波的郑州。
这些城市大概率都会在2021年迎来行情。
洪水滔天之下,资产成为大多数人的避险选择,意外酝酿出大涨,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2021年才刚刚开始,感觉今年也不会太平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