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72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72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所谓合病,是指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本条虽言太阳与少阳合病,但应以少阳为主。少阳主一身初升之气,寄相火。少阳病则胆火炽而内迫阳明,大肠腑气不利,故下利。据此推之,还应当有发热、腹痛,大便下利,里急后重,便出不爽,肛门灼热,大便粘腻臭秽,口苦,舌红少津,脉弦数等症状。当治以黄芩汤清泄胆火。如果胆火内迫阳明,还引起了胃气不降,而见呕吐的,可以用黄芩汤加上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
《伤寒论》中三阳经相互组合并病,一共有三种可能,即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以及少阳阳明合病,皆可引起下利,病机、表现各有不同。
太阳少阳合病者,如本条所述,是少阳胆火,内迫阳明,阳明腑气不利引起的,治以黄芩汤或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阳明合病者,如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主要病机是风寒外束太阳,表邪内迫阳明,而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下利等症。
阳明少阳合病者,如256条:“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病机是少阳郁火与阳明燥热相合,结于宿食,留于胃肠,热逼津液旁流而下,症见下利清稀水样便,臭秽不畅,往往伴有腹胀痛,拒按等实热腹痛特征。
黄芩汤其实就是桂枝汤改桂枝为黄芩三两,去生姜而成。主要是以黄芩清胆火,芍药养营阴,柔肝木,使其不逼迫阳明胃肠,则病可愈。若兼胃逆而呕者,则加半夏半升,生姜一两。此二药用量均较低,是不助燥热之意。
字帖获取请点击:
现已更新至168条
从今天起“从头学中医新”开启《伤寒论》新板块了!
《伤寒论》怎么读,怎么理解?是很多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的痛点。
关于《伤寒论》条文解读、应用的名家著作众多,很多初学者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著作来学习。我们尝试对《伤寒论》条文进行逐条讲解,用尽量简单、精炼的语言,帮助大家理解伤寒论的字面含义,以做入门之用。
如果您对于条文的解读有什么疑惑或建议,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小编一定会回复。
希望中医学习路上,“从头学中医”团队能同广大中医爱好者一起“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