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2024-05-06 11:39:17 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读《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山东 朱金凤前言应该说,这是一本“独辟蹊径”的书,它透过“禅理”说教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思考和行走的方式。除了前言和后记,谢云老师的《幸福教师五项修炼》共五章,每章都由八篇文章组成:一个故事开启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讲述一种“修行”;一种“修行”,形成一片风景——我们都是“燃灯人”,在“照亮自己,温暖自己”的同时,也“照亮和温暖每个经过我们身边的人”。每个故事都是一眼井我们常说“书画同源”,同是线条艺术却成就了书、画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何况是禅师的“修行”和老师的“教育”呢。感谢谢云老师在这里和我们一起重温那些久远却依然散发着无穷魅力的禅宗故事。由于身份、经历和认知水平的不同,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见解,相同心灵的契合度也会有差异。但是谢云老师的文字独特而又清亮,他会让你明白什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什么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什么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他对禅宗公案和故事的解读,真的是别有洞天,不仅丰富了禅宗故事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感知教育的特殊途径。谢老师说:“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点亮心灯。”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湿润、善良、慈爱、悲悯”。他强调,教育要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啐啄”之时,把握好“啐啄”之度,还要确保“啐中要害”。他还说,真正的教学,总是有缺憾的,教育的意义或许在于:“让我们走在通往‘完美’的路上,而不是掉进‘完美’的陷阱。”他说,一个教师,如果能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坚信”和“坚持”的种子,就是成功。他还说:“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教师应该“过一种被需要和被召唤的生活”……我喜欢这些表达,喜欢这些具有“种子力量”的言说。记得他对“拈花微笑”故事的解读颇有味道,他说:“我们的学校,应该是充满笑意的……求学的过程,原本快乐而美好……最好的教育,原本应该如此愉悦、温润、写意。”拈花微笑,就是心心相印,“师生彼此微笑,就是最美好的教育天堂。”“微笑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人的自信、乐观、善良、从容、幽雅、坚强。”微笑是一种养料。可是,很多时候,为师者连“笑”这样简单的本能都忘记了,也就不奇怪有些孩子为什么心灵日渐“石化”了。苏东坡与佛印关于“我像什么”的对话,或许我们都很熟悉。我曾经把他当做笑话讲给学生听,但读了《有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记住了这样的道理:“眼界就是世界:你眼睛所看到的,其实就是你的世界,眼界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谢老师这里谈到的,不仅是教师如何用发展眼光、多元视角看待学生的问题;更是教师的心理和心胸问题。我们看待和评判学生的眼光与尺度,往往就是内心世界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外在显露。慢慢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书中所列举的一个个禅宗故事或公案,没有惊涛拍岸,没有浪花翻卷,只有深邃与温润,是它们让一个个“修行”之人顿悟、觉醒,最后修成正果。而谢老师对故事的解读,涵盖了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既是禅宗故事和公案在教育生活的印证和延伸,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引领和启迪,两者相得益彰。我们说教师应该有“宗教般的情怀”,不管是“柔软心”、“同情心”还是“责任心”,也不管是“智慧眼”、“宽容怀”还是“担当肩”,都能在谢老师的文字里找到答案。谢老师的文字,既让我们对“幸福教师”的内涵有了更全面、更明晰、更高层次的理解,又能引导我们“回到自己,向自己的内心寻求安慰和支撑”。谢老师说,解读这些故事,“梳理其中的教育意义,其目的就是能够有益于教师生命的成长,有补于教师心灵的成长”。如果说每一个禅宗故事都是一眼井,那么,谢老师的解读就像是澄澈清亮的井水,滋养着读它的灵魂,并成为受益匪浅的精神财富。不过话说回来,故事虽是那些故事,但是只有遇到一个会阅读、爱思考的人,它才会“于无声处响惊雷”,迸发出耀眼的火花,点亮人的心灵。好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字的魅力,更在它所承载的思想,以及它对人的引领作用。我相信,一段精当的表达就是一面旗帜,往往会集合起前行的大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像谢云老师那样,在日常的教育“故事”中用心探究教育的智慧、感受“为师之道”、体验教育之美呢?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迟子建说,北方的春天“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春的来临需要“过程”。谢云老师说:“漫长的一生中,总有些路程要我们自己去走,总有些艰辛要我们独自去尝,总有些挫折要我们独自去经历,总有些痛苦要我们自己独自去承受……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去选择,更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去行走。”学生的成长就像是春天的到来,需要顽强、沉着、果敢,但温暖与美好是早就藏在他们心里的。作为欣赏春天的人,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耐心,必须有一种守望和欣赏的姿态。翻开那些公案或故事,我们会发现,禅师总是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不急不躁、心平气和、从容沉静地面对和解答弟子提出的问题和疑难,而很少直接告诉弟子答案是什么,或者该怎么去做。他们总是以“扫石待归月”“倚树听流泉”的雅量,在等待中让弟子慢慢体悟,有所发现和感怀,这不正是教育者的最高境界吗?谢云老师的文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花儿是一点点开放的,风景是一片片伸展的。“过程”,让美看得见。在《就像载歌载舞的水》中,谢老师道出了教育的纯美境界:“铁器的敲打,会使石块破碎,或使其棱角更为分明,锋芒更为逼人;看似柔弱的水,却能在悄无声息的流淌中,在载歌载舞的行进里,在温婉细腻的琢蚀下,让石头变得光洁圆润。”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如果我们的教育真能“像载歌载舞的水”,该多么美妙,因为“水性教育”就是为适应孩子天性而提供的个性化教育。可是,“当头棒喝”“拔苗助长”“立竿见影”“让学生顺从”……依然是不少教师的法宝。缺少了“过程”和体验,缺少了诗意和等待的教育,最多算是一场淘汰赛。于教师而言,其结果恐怕只有两个:要么累死,要么放弃。春天的缤纷与绚丽与他们无缘。那么,对于疲于应付的孩子,这又意味着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当“过程”被长久忽视和无情压缩,孩子们的这种“需要”也就渐渐退化或者消失。春天的花儿未等开放就已枯萎,这既是教育的悲剧,也是生命的悲剧。谢老师说:“一悟三千年:教育有多慢?”我们应该“给学生留下‘喜悦’的机会”,“耐心,应该是每个老师必备的基本品质”。如果我们拥有了“牵一头蜗牛去散步”的优雅,我们就一定会感觉“风是那么温柔”,就会“听到鸟叫、虫鸣”,就会“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而孩子遇到懂他、尊重他的老师,他的生命就一定会有春天。时下,普遍存在一种炫耀分数的倾向,仿佛一旦占有了分数就占有了一切,这是很可笑的。谢老师说:“真正有效的教育,总是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感知,去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是,作为教师,我们过惯了备课、上课,考试;考试、上课、备课的日子,似乎今日和昨天没有多少区别,从事教育工作也就成了谋生的一种手段。但谢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指月的手”,用心“陪伴和守护学生成长,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发展方向”才是我们的工作的真正意义。泰戈尔说:“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如果说教育是一扇“窗”的话,那么教师的等待、呵护与引领就是窗前、月下的一树“梅花”:“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敲这些文字,正值紫叶李花飘落的时节。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如雪,如蝶,不停地闪烁着它们的美。此情此景,让我想起那句禅诗:“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落不是因下雨,絮飞不是因风吹,而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花落、絮飞,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要重视自我、“向内省视”。如果没有“花”,没有“絮”,这“雨”和“风”又有何用?张德芬曾说:“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外在的世界都是人内在的投射。回观自己的程度,决定着命运的品质。”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我不由有所感慨:想当初,曾经为各种分数而忙碌,曾经为各种考核而不安,曾经为各种比赛而努力,但那些只不过“一现”的昙花。现在想来,真正给自己带来快乐与怡悦的,不是代表教学成绩的一串串数字,不是贴在教室里的一张纸奖状,更不是锁在抽屉内的一堆荣誉证书,而是面对学生时的从容与沉稳,是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和写作时的兴奋与喜悦,是看到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欣喜与满足,是和自己相处时内心的丰富与安静……我也终于明白:“向内求”比“向外求”更容易让人寻找和感受到持久而强烈的职业幸福。看过一则故事:安老师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他凭着自己的艺术天分,创作出了“粉笔雕”,并让一群“捣蛋鬼”转变为雕刻能手。但电视台来拍片,主角不是他;国际性的手工交流,他被别人取代。到晚年,他打开那张能使时光回流的“光盘”:红丝绒上的展品光辉夺目,教室里的欢笑声声在耳,学生呼啦啦簇拥着他——这是他的光辉岁月,但他只有一个背影。他那天穿了一件新的天蓝色的夹克衫,做了一辈子老师,唯一一次能够“抛头露面”的机会,留下的却只是一个天蓝色的背影。可是他非常知足,因为他知道那个天蓝色的背影就是自己。他“不悲过去,非贪未来,由此安详”,他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用谢老师的话说,他是“教育路上幸福的旅者”。他这种处变不惊、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一下子让我顿悟了“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的境界。教师要获得职业幸福感,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简单”便是快乐,“满足”便是幸福。但谢老师说:“人心如镜,易惹尘埃,要勤于拂拭,才能保持空明、洁净。”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自我完善与提高”就显得格外重要。“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在于思想,教师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思想。”做教师,最忌讳的就是“让自己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但是,人云亦云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弊病。所以谢老师特别强调,教师不能做他人的“传声筒”,而要做会思考、有思想的教师。可惜我们很多老师,在很多时候,离开了教参书,离开了备课材料,课堂教学便寸步难行,教育教学工作死板僵硬、没有活力、效率低下也就成为必然。这样的人,尽管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原地踏步。”最终,被职业倦怠情绪所困。教育是生命之间的交流和来往,只有认识自己越深刻,才能了解别人越深刻。阅读和写作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的最好途径。阅读就是发现“未知的自己”的过程,写作就是在思考中认识“未知的自我”的过程。也许一个老师的真正觉醒,就是从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完整的反思开始的。当他内心真正觉悟的时候,他感受快乐与幸福的能力也就增强了,他的职业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他精神的成长也真正开始了。有人说,“好”教师是一种影响力,但我觉得,好≠幸福。确切 说,“幸福”的教师才更具有“正向”的影响力。教师一旦站上“讲台”,他就是一面旗帜,他的微笑,他的言谈,他的举止,他的情绪,他的思想……就会在整个教室里弥漫开来,在学生的心田上蔓延开来,他的影响也就开始了。谢老师说“我们能交给学生的只有自己”:“只有‘丰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的学生。”“课堂教学的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视野的广度;课堂教学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度;课堂教学的高度,取决于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度;课堂教学的厚度,取决于教师文化积淀的厚度。”而这一切,都与教师修炼“内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与教师的阅读与思考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文化一旦在心里安家,我们就有了幸福的储蓄和根基。它可以让我们“像禅者那样,保有心灵的自由、精神的强大”,让我们拥有自己的话语系统。再者,教育是灵魂的事,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打上自己的烙印。谢老师强调“别忘了‘自家的宝藏’”,要“修炼自己的绝活儿”。他还说,一个幸福的教师,要“爱教育,更要爱生活”。“如果一个教师只有沉闷、寡淡的生活,他的教育也绝不可能生动、活泼,而只可能是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要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完成的人、一个合格的人——合格的儿女、配偶、父母。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责任,也是做教师的必要前提。”毫无疑问,这些震耳发聩的声音,好似都在提醒我们:做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做自己!有人曾把教师的幸福感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获得幸福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根本目的;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本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教师这份职业;让自己的教育生活与众不同;经营好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善于分享与合作。教师的生活确实繁忙,甚至辛苦,但谢老师说“教育就是一场修行”,当我们的心灵世界不断地被像“梅花”一样的东西所点染、所启发、所滋养、所提升的时候,我们的生命里也一定会生长出一片片别样的风景——像“花落”,像“絮飞”,自在、洒脱、美丽。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读《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的感受:“雨水能落到广袤大地的每个角落,但作物只生长在被耕耘、播种的土壤里。”这句话,适用于学生成长,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教师。此文原刊于浙江《语文周报》2013年10月11日。朱金凤,山东临淄一中高级教师。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始终致力于学生读书习惯和日记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以好书陪伴,在阅读中成长”是她的执念。曾先后获得淄博市教学能手、临淄区拔尖人才、临淄区师德标兵、临淄区最美教师等称号。出版个人专集《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一地纸屑》《生命的色彩》等。end jhyd007 有刀哥,但不只有刀哥看教育,但不只看教育 赞 (0) 相关推荐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六周给教师的一封信 亲爱老师们: 大家好!八天的假期按时结束了,我们又要进入正常的上班状态,迎接我们的学生,开始我们的工作. 回忆一下这个假期,我相约了几家人一起去看了看永嘉茗 ... 何以安心 何以安心 作者:李广生 开学在即,几位校长邀请我去学校讲一讲"生命课堂".因为时间冲突,仅成行一处.一天下来,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别人讲课靠嘴,我讲课既靠嘴,也靠腿.晚上和学校领 ... 思考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思考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有些任教多年的老师,习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习惯了完成教学任务,习惯了应试教育,习惯了按部就班--同时在如今课改深入的阶段,有部分老师又习惯了完成上级检查,习惯了上了一堂公开课, ... 从《咏雪》看为师之道 <咏雪>出自<世说新语>,是被选为初中语文课本的一篇小短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quo ... 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老师 (476) 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老师 <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老师>,这是今天下午在我校第十三期心生长论坛上,谢荷娟老师的分享题目.谢老师从心态.尊重.关系等角度,阐述了教师工作.班主任工作.管理工 ... 【时令文化】小寒丨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小寒,大寒,冬季最后两个节气.从小寒开始,我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如果从科学统计而言,小寒的气温,往往是一年之中最低的. 1月5日,今日小寒. ...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赵佩丽篆书古人咏梅诗欣赏 陆游<梅花> 陆游<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柳宗元<早梅> 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首禅乐<才有梅花便不同>,出自王俊雄的专辑<花间集>. 这是一首琵琶与大提琴的合奏曲,曲子旋律优美,风格古朴,听之令人心定神舒,尘心顿然无迹. 01 ... 才有梅花便不同 中国人对梅花的感情, 非起于一念之间的心动. 是世世代代精神审美的积累, 同时是一种兼具理想和现实主义的寄托.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上堂开示颂>唐·黄櫱禅师 一代又 ... 小寒 |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夜客来 集游寿先生书 2009年 栾继生教授录杜耒诗<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2014年 栾继生教授录<爨宝子碑>句 ... 潜修集‖069. 才有梅花便不同 潜修集|069. 才有梅花便不同 岁在庚子,天下大疫. 妙居士曰,何不修药师法?余曰:正有此意.妙居士曰,为天下人修之.余曰,唯. 未几,妙居士复曰:汝师,大德已.何不请法?余叹曰:正某所未曾想也,为 ... “才有梅花便不同” "才有梅花便不同" 陈 农 2021年的上海,元旦是尾随着数九的严寒一起来的.大寒潮甫过,天气也曾散碎地间插了几个阳光明亮的日子,随后就接连淅淅沥沥地阴雨不断,空气寒湿 ... 寻常一样江南景,才有梅花便不同 天地流转,花木有信.近日,宁波城梅花大面积绽放,品种以宫粉梅.江梅居多,它们有的"偶作小红桃杏色",有的"尚馀孤瘦雪霜姿",正以一树树芬芳馥郁的精致繁花,迎接2 ... 今日大寒,一曲《才有梅花便不同》,陪你过冬迎年! ▼<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冬腊月时 梅花始盛开 走过了无数的春夏秋冬 看过了无数的花开花落 人生才有了现在的安稳 大寒时节 天气逐渐寒冷 亲人也纷纷返程 年味也会越来越重 这一年就要走到了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