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发行8亿枚,面值高达13亿元,邮政,你是在用纸来换钱
邮票是邮政部门交给消费者预付邮资的凭证,具有兑现邮递服务的功能。随着实体信件使用量的减少,加之邮资机戳的出现,邮票已失去了使用功能,逐渐沦落成印刷品。
(邮资机戳)
但时至今日,邮票依然被大量印刷,除了作为一些重要事件的宣传载体,很多时候邮票只能算是邮政部门的创收工具。毕竟每一枚销售的邮票,都是按照面值来收取人民币的。当邮票的资费没有兑换成邮政的服务,那这些邮票就真的成了用纸来换钱。
邮票可以分为两类,普通邮票和纪特邮票,普通邮票是所有邮局都在销售的邮票,是一种不限制发行量的品种,因为被大量印刷,所以存在众多版本,收藏价值也普遍较低。
(普通邮票)
纪特邮票拥有独立选题,每一枚都有计划发行量,除五十年代出现过再版外,绝大多数都只印刷过一次,所以发行量是两种邮票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很多珍贵邮票价格不菲的关键因素。
(纪念邮票)
对比2020年世界各国邮票发行目录,可以看到中国邮票无论是发行套数还是发行枚数都是最多的,除13套纪念邮票外,还有一半是特种邮票。
这些邮票按照面值甚至高于面值数倍流向市场,除了极少一部分用于邮寄外,绝大多数都变成了市场炒作的物品,成为邮政部门的“净收入”。
那如果仅按面值计算,这些纪特邮票换到了多少人民币?
2020年,中国邮政共发行邮票29套,其中编年号邮票27套,特别发行邮票1套,贺年专用邮票1套,邮票面值共计223元。
按照已公布的邮票发行量,所有邮票的面值销售额如表所示:
一年13亿元的销售额,还不包括大量用于寄信的普通邮票,所以仅邮票产生的价值就足够让人瞠目结舌。
这些金钱按理说是用于邮资兑付的,可当邮票被保存到集邮册时,邮资凭证就成了真正的笑话,成为众人口中所说的“用纸换钱”。
回顾整个2020年邮票发行,其中不少题材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大量邮票的发行完全不符合寄信数量减少的现实。而每次抢购一空、限额销售的背后,其实是无数痴迷者“钱变纸”的教训,并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训。
(新发行的邮票被“抢购”一空)
集邮为什么后继无人,除了越来越多的人看清现实外,最大的问题是生活中已经见不到邮票的身影。
即使现在邮政已经开始创新,但停留在印刷上的创新终究是扬汤止沸。这些“特效”对于邮票的使用并没有任何推动性的作用。以至于丝绸邮票、NFC邮票、金箔邮票都是一些舍本求末的噱头,反倒是把它们用于寄信时,常常受到地方小邮局的违规拒绝。
(金箔邮票)
一个脱离了现实的物品,终究会被人们遗忘,就像2020年冰岛邮政宣布再也不会发行邮票一样。虽然他们是第一家,但在未来的岁月里,冰岛绝不会是最后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