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三分应该引起实践和研究的高度重视
文体三分应该引起实践和研究的高度重视
唐建新
我们习惯了过去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分类方法已经几十年了。无论初中还是高中,乃至于小学,都习惯性的不自觉的把文章分为这几类,高中不外乎在学习的时候加上“较复杂的”作为定语冠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的前面。
然而,我们知道,这些分类在实践中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在八十年代初期全国的大纲教材考试中,就曾经遇到了很多不能够自圆的地方。这样的分类之外,就再加上文学样式的说法。就是同一篇作品,在文学类体裁中被分类为散文,在所谓的文章学中被分类为记叙文。
尽管磕磕碰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还是采用了这样的说法,因此前些年的全国卷考试说明仍然保留了旧四分的提法,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在现代文阅读中提的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在写作中提的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显然,阅读的要求高一些,包括了文学类作品,写作类要求相对低一些,不包括文学类作品的写作。
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文章的分类,提出了三分法,即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一条必修课程第4款中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度、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一条教学建议中的第五款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中的第二段里提到“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并具体将三种文本的阅读指导侧重点提了出来:“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
如果说2003年3月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的话,那么,200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则再次将文体三分的概念推向了前台,当年的课标实验版语文考试大纲中在必考内容里的第一款现代文阅读中提出“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第四款写作中提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在选考内容里的第一款则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款则是“实用类文本阅读”。
历时两年后,课标实验版考试大纲在必考内容的现代文阅读中提出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即删去了最初的“说明类”要求。这说明国家考试大纲的制定与修订者们的概念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强化了文体三分的概念了。
应该说,过去的文章分类方法是不穷尽的分类方法,也是有很大局限的分类方法,且主要是按照表达方式来进行的分类,又没有包括进文学作品和应用文。在课程改革时代,根据对语文学科理论的理解认识,也参照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对文章所进行的分类方法,如将文章分为虚构类文本和写实类文本,将我国语文教学中的文体分为三类,即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遗憾的是在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学的研究中,这样重大的概念即文体三分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至今还缺乏对此进行的深入浅出的教学实践,缺乏理论上的充分研究和实践中的深入探讨,至今我们还在沿用旧有的分类方法来指称与言说,还没有过渡到使用更加符合文体分类实际的新的概念来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既然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全国的语文高考考试大纲都已经采用了更加符合语文教学和考试实际的新的概念,我们应该依据这样的要求,开始进行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研究。
旧有的分类方法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对文章进行分类的,而分类的时候又没有将所有的表达方式都冠以文章体裁的名称,把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遗漏在外面。现在的三分法,我以为是基本上按照文章功能来分类的,它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用的。
简单说来,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应该分别是或者说主要是晓之以理、言之以用和动之以情的,即论述类文本主要是依靠逻辑的力量理性的光芒来使人抽象概括推论明白道理开启思考提升认识能力的。实用类文本则主要是具体切近实用的甚至是实在的人、事、物的介绍说明,告诉人们一些实际的价值使用性质功能的有关内容的文本,通过这些文本的阅读知晓一些具体实际的功用价值常识。文学类的文本则主要是运用形象的美感的内容来感染人,使人的情感更加细腻健康情怀更加悲悯宽厚,更加具有审美情怀,更加纯洁人们的心灵。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论述性文本常常多用复句多用关联词语甚至多重复句去进行严密的表达,且喜欢长句和复杂单句的使用,以期达到滴水不漏的谨严。实用类文本则常常强调表达的晓畅通俗明白简洁,以期不产生歧义且能够很快被理解吸纳大量的有效信息为主要目标。文学类文本在语言表达上则是生活化的唯美型的表达,以感动人感染人为主要目的。
在内容的呈现上,论述类文本重在观点与材料,实用类文本重在价值与方法,文学类则重在情感与形象上。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对论述类文本应该重点抓观点与态度以及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应该使用简明的框图来表达出论点间的逻辑关系来。在阅读实用类文本时,应该尽量能够使用图表方式表现出种类、价值、方法等基本信息,确定信息的能力层级,信息对象的确认与筛选是最主要的阅读需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要把握的内容是最基本的人物形象或者感情基调。
写作的时候,要进行理论阐述进行逻辑证明,进行观点论述,则应该使用抽象的推理的分析的论证的方式,自然就应该采用论述类文本的写作。如果要采用具体的人、事、物来证明或者说明或者演绎出一种理想的价值追求,不妨使用实用类文本的写作。如果是一种激情涌动或者杂取种种发酵出虚构出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出来,则自然应该是采用文学类作品的写作了。
由于对文本三分的认识与实践都还非常有限,这里仅仅是非常肤浅的蜻蜓点水式的做一点即兴的偶感式浅说,至于这三种文本的本质特性,无论是静态的文本样式,还是处于动态之中的阅读与写作,都还有赖于大家的深入实践与研究,以逐步丰富与深化语文学科理论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