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评点‖淮安高二学生议论文《选择》批改评点指导!
学生作文评点‖淮安高二学生议论文《选择》批改评点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不在沉黙中爆发,就在沉黙中灭亡。——鲁迅《记住刘和珍君》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物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JK罗琳《哈利波特与密室》
(题目太大太空,作为高二学生刚学议论文最好才用主谓式或动宾式短语做题目,让阅卷老师一眼明确你的观点,比如可以拟题:你的人生是你选择的结果)
路是不同的,不同的路的尽头的风景也是千差万别的。那为何我们不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开头没有一点点技术含量啊,议论文的开头有10多种方法,再不会最起码会用和选择相关的名句导入吧!风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听说过吗?请重视开篇:做到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人认清了自己,做出了恰当的选择,才谱写了一段属于人生自己的完美乐章。加上这句话,会使得文章观点更具象点,也让人看的明了许多)司马相如(应该是司马迁,作文中千万不要犯知识性错误,犯了,阅卷老师明显会对你的作文有反感,更何况是课本中的人物,谨记!)曾经说过: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而不辞世,恨私心有所不尽。司马相如君(司马迁)在受辱到极点的情况下,他选择“苟且”的活下去。他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莫不是一种气节?莫不是对自已的一种希冀?他想活下去,达成自已的志向。是对理想、对自已的抱负有着深深的希望。如果他选择了死,那怎么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诗般《史记》的问世?(要有点文采)怎么能(让)后世之人为他的坚韧不屈、为他的志向所折服。他的选择是给自已铺了一条路,最终达成了心愿,得到了世人的敬佩。(虽然有假设分析,但是例后分析太浅,上下文也缺少过渡)
([美]爱默生说:一个人怎样思想,他就是怎样的人;一个作何种选择,他就是何种人。)(最好加上这样的观点句,哲理句,既可以让阅卷老师明白你的观点,更会提升文章的档次!) 郎平在退役后到国外支教,在临走时说这这样的一句话:“国家需要我的时候一定回来。”的确,在2014年女排处于低谷时,郎平又披上女排教练的战袍。没错,国外的工资是比中国高,国外的条件,训练体系和待遇比中国好。但她没有选择留在国外。为什么?因为她有一颗爱国之心。她选择的是国家的荣誉,而不是一已私利。她选择的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丑恶的世俗观念。她尽心尽力,带领女排夺得15年世锦赛亚军,16年奥运会冠军。她选择了爱国的精神。她选择了内心的归宿。她在率队夺冠后激动的说到:“其实不管怎么样,结果如何,评论如何,我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是中国人,我选择中国永远是对的。”(例子新,并且采用了因果分析法,比上一个例子运用的好一点)(此两段开头不够清晰,尤其是核心语段,最好在开头写好分论点,便于阅卷老师快速判卷。从文章中看出你不会写主体段,只是一味在举例子)
可并非人人都愿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和上面形成正反对比)当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时,国人愤怒了,世人震惊了。他在历史面前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对自己国家的过去暴行的肯定。他选择无所谓,他不去反省国家的错误,不去认识自身的问题。他这样笑弄历史,搬弄是非的行为让人唏嘘,他选择了不归路。错误的选择不仅给自已带来了恶劣的名声,更给日本这个国家带来了“退缩、丑陋、逃避”的名声。这莫不是一种耻辱。而反观德国总理在二战死者墓前,庄重的下跪。他没有选择逃避,他选择了反思自己的国家这去的恶行。他选择为祖先犯下的错误道歉。他获得了什么,德国又获得什么?我们不难想像,是尊重,是敬意!(正反对比,不错!)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我们应该做到正确的选择。我们不该在错误的选择中徘徊,最后弄的劣迹斑斑,悔之晚矣!(结尾自然,首尾呼应)
作文点评:
开学两个多月,据我所知,一般的学校高二也就写一两篇议论文,甚至还没有改完评讲完;学生的作文还有高一记叙文的影子,你能够把文章写的像议论文,审题正确,并进行适当地正反对比分析,因果分析分析已经不错,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希望你后面好好学习议论文如何写,如何写好。
本次作文的三则材料都指向选择,并且已经说明选择的重要性。关系到生存还是毁灭,关系到爆发还是灭亡,关系到决定你成为什么的人,其实你完全分析出选择为什么如此重要。
从文章看出你尚不熟悉议论文如何开头,不明拟题,更不会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主体段最好开头写出扣观点关键词分析的有哲理思辩性观点句,然后进行阐述观点,事实或者事理分析。这样既避免偏题,也能避免写作的过于朦胧而导致文脉不清,更能让阅卷老师快速准确阅卷),还处在观点加材料阶段,这就是阅卷老师反感的“不讲理”。因为议论文不仅要摆事实,更要讲道理;高分议论文还要上升到哲学思辩性。所以你的作文得分为:49/70,如果加上像我给你的主体段中心句得分可以在53/70
另外你的卷面要加强,字太差,假如你是阅卷老师看的舒服吗?会给你高分吗?请高度重视,看看文章<<高考中卷面书写工整清晰的重要性(043)----卷面是你见阅卷老师的脸>>
关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句话的背景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AE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是《哈姆雷特》中 丹麦王子的经典独白。 王子面对父亲的猝然离世及母亲的改嫁,及叔父的篡位.他内心充满猜疑,矛盾,犹豫,痛苦.于是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他的痛苦、疑惑,对人生充满怀疑,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自杀更好,可又对死亡很恐惧,不知人死后会不会下地狱。所以在这段独白里,他非常犹豫,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是应该“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也就是活着,忍受生老病死和人世的不公;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清扫"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题目在文章中,有兴趣地家长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写写,事非经过不知难。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