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病(95):服用药物后出现头痛
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52岁妇女,出现头痛。
图例:轴向DWI(A)和相应的ADC图(B)显示在胼胝体压部区域中受限扩散的焦点区域。 在停用抗癫痫药物和使用类固醇后45天后随访研究(C和D)显示了之前的信号异常区域已经消失。
答案:可逆局灶性胼胝体损伤
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也称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或脑病(MERS)、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等,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程及影像表现的综合征,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以胼胝体压部中央区DWI高信号、ADC低信号病灶为特征,临床罕见,病变演变不同。
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最早由Kim等在1999年首次报道。多为病毒感染,一般在1周~1个月痊愈,预后好。Tascilar等总结认为胼胝体压部可复性局灶孤立性病变病因多样,脑炎或脑病、抗癫痫药、癫痫发作、高原病、系统性或全身性红斑狼疮、溴甲烷中毒、代谢异常等均可引起本病。
有学者根据MRI表现将该病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指MRI上病灶仅局限于胼胝体压部者;Ⅱ型指MRI上病灶累及胼胝体外其他脑白质,临床症状较重。Ⅰ型典型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病灶为特征,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病灶孤立,边界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扫描病灶一般无明显强化,病变周围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胼胝体体部及膝部正常。Tascilar等总结了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病变报道中推测可能的发病机制,大多学者认为与血管源性或细胞毒性水肿有关。
对10例患者进行分析,主诉初始均以发热起病,随后出现头晕、头痛、咳嗽、呕吐等症状,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抽搐,3例患者发生意识障碍,1例患者发生肢体麻木伴肌痛、步态不稳、视物重影,1例患者发生行为异常,反复走动。脑电图检查显示2例患者发生基本节律慢,慢性活动增多;
实验室检查显示3例患者存在低钠血症;病原学检查显示4例患者病原菌培养呈阳性,其中,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G阳性,2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例细胞病毒抗体IgG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