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应用多项新技术,助力肺部多发小结节的精确诊疗

时间:2020-03-30来源:胸外科党支部作者:罗仙梅 彭慕云 叶曼编辑:赵晓华

目前,随着高分辨率CT的应用,检查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细致,体检发现多发肺结节的患者明显增多。如何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如何确定手术方式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日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喻风雷教授团队借助“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CT引导下肺结节医用胶定位技术”及“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等多项新技术,为数百位多发肺结节患者解决了难题。

“鹰眼预警”: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精准发现高危结节

5个月前,刘女士因咳嗽就诊发现肺部多发结节,经抗感染治疗咳嗽好转后,复查CT发现肺结节未见明显变化,观察3个月后再复查CT,肺结节仍未见缩小。喻风雷教授团队利用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快速确定了刘女士体内存在3个高危结节,分别位于左上肺前段、舌段及左下肺背段,并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技术可自动识别肺结节,并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极大节约医生寻找的时间,避免漏诊、误诊。目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喻风雷教授团队已利用该技术完成近千例患者的肺结节筛查,使3mm以上肺结节检测的敏感性达到95%,特异性达到92%,良恶性预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可达90%以上。

图 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工作图片

“精确制导”:CT引导下肺结节医用胶定位技术确保精准切除

由于刘女士左上肺前段及左下肺背段的结节较小,CT密度低,预计手术中寻找较困难。手术前,喻风雷教授团队为刘女士进行了CT引导下左上肺前段及左下肺背段肺结节医用胶定位。通过术前定位,使外科医师能在手术中快速确定结节的位置,并进行精准切除,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避免不必要的肺功能损失。

目前,喻风雷教授团队已成功完成120余例CT引导下肺结节医用胶定位,定位成功率超过9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无重大并发症发生。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图  CT引导下肺结节医用胶定位技术在肺结节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让手术成为艺术”: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帮助减少创伤、促进快速康复

近日,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系统Xi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顺利完成安装,成为省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两代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医院。2020年03月20日,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系统Xi成功助力胸外科手术。刘女士便是受益于新系统的第一位胸外科患者。在人工结节定位的基础上,喻风雷教授团队使用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完成了左上肺舌段切除及前段结节楔形切除、左下肺背段切除和系统淋巴结清扫手术,既确保能切除三个结节(快速病检提示舌段和背段结节均为浸润性腺癌,前段结节为微浸润腺癌),又最大程度保留正常肺组织。本次手术历时不到2个小时,术中出血量不足50ml。利用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使得外科医生术中拥有更清晰的3D及HD视野,血管裸化、淋巴结清扫等更便利,创伤更少,术后恢复更加顺利。

据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自2016年11月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开展湖南省首例胸外科手术以来,至今已开展机器人手术近400台,在肺部、纵隔和食管手术等方面均有开展应用,并取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扩大了我院胸外科的影响力。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XI操作系统的应用将大大助力胸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与老一代达芬奇机器人相比,它拥有革新的悬吊式平台,不需要移动患者位置即可满足四个解剖象限的手术需求;同时,内窥镜可以安装在4个机械臂的任意臂上;镜头更轻,内窥镜更细,拥有更清晰的3D及HD视野,80度FOV;可转腕手术器械,采用加长设计并优化和整合了部分器械的功能,使得可延展触及范围更大,也更适合体重指数(BMI)高值患者。

图 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XI操作系统在胸外科的应用

多项胸外科新技术齐应用,不仅促进胸外科诊疗技术发展,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患者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进程,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发现多发肺结节不用怕,多重利器护平安。喻风雷教授指出,通过联合使用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CT小结节医用胶定位和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可实现对肺部多发小结节的精确诊断、精准治疗,使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