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字画分析鉴别
傅抱石在性情上跟石涛应该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石涛的画非常率性,傅抱石也是如此(据说傅抱石的字就是依此而来)。另外,在那个时代,石涛是整个中国美术史上被大家所推崇的人物(民国后开始被推崇)。
1934年5月,在金原省吾、郭沫若的帮助下,“傅抱石氏书画篆刻个展”在东京银座松板屋举行,著 名画家横山大观、篆刻家河井仙郎、书法家中村不折和日本帝国美术院院长正木直彦等人都前来参观,取得了一定的反响。这个成功的展览对傅抱石后来的艺术生涯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1961年6月到9月,傅抱石又先后到长春、吉林、延边、长白山、哈尔滨、镜泊湖、沈阳、抚顺、鞍山、大连,然后渡海由青岛回到北京。傅抱石的后来感叹这次旅行是“兹游奇绝冠平生”,可见这次旅行写生对傅抱石的影响。
傅抱石独树一帜的山水皴法,也是他山水画艺术的精髓之一。傅抱石最为有名的画作应是1959年他和关山月合作的迄今为止最 大的水墨画《江山如此多娇》。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幅鸿篇巨制作为国 家 领 导 人会见重要外宾时合影的背景而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介中,从而家喻户晓。在此作品中,“抱石皴”表现得淋 漓 尽 致。
诗意画,是傅抱石的主要创作题材之一。其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言:“拙作题材的来源,很显著的可以分为四类”,其中之一即是“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在傅抱石看来,“截取某诗的一联或一句做题目而后构想”,或是“使若干名诗形象化”,都是“自宋以来山水画家最得意的路线。”其实,“诗与画原则上不过是表达形式的不同,除了某种程度的局限以外,其它是息息相通的。”
事实上,傅抱石的艺术作品的真正高度,并没有人们所公认的名气那么高。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无论是功底、内涵和艺术性,也或是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上,可以说都在李可染之下。并且其画作的大气磅礴之度,也只能与李可染相当,仅仅是其“气”与“势”有所突破,或者说发挥的比较明显而已,而真正的内在的气度还是要逊色于李可染的。加之傅抱石作画又在一定程度上制作性大、技巧性强,许多内在的东西反而在这种“制”和“做”的过程中不复存在,丧失殆尽。所以,其纯艺术的成就,连石鲁都不一定能及,只不过名气远远大于他一些罢了。这一点,傅抱石自己也心知肚明,要不然他就不会在作画时,从不允许别人在一旁观看,甚至连自己的亲人也毫不例外。因此,我把他列在上下品的第 二人,位于李可染之后。
毋庸置疑,傅抱石的研究领域是比较宽广的。需要说明的是,广博的领域,往往使研究难于深入,而不能细致深入是学术研究的大忌。傅抱石的研究不是全面的细致深入,而是选取了几个点进行深入研究。正如傅他自我总结:“我对于中国画史上的两个时期最感兴趣,一是东晋与六朝,一是明清之际。前者是从研究顾恺之出发,而俯瞰六朝,后者我从研究石涛出发,而上下扩展到明的隆万和清的乾嘉。”顾恺之研究、石涛研究等是他选取的重 点,成为他学术研究的支柱,是学术生命的基地。事实证明,也正是这两个专题奠定了傅抱石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学史的地位。